如果你是父母,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如果你是领导,工作中也难免会碰到下属做错事。即便是陌生人,也经常会因为言语、行为伤害到自己。此时,如果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同样的错误下次可能还会再犯。但是如果你的批评不公正或者过于苛刻,对方会用行动对抗你。所以,即便是批评他人,也要讲方法。要想让批评达到预期效果,就要把批评的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而暗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据某单位的几位老同志反映,晚上住在机关宿舍楼上的年轻同志不安静,导致楼下的老同志们都睡不好。机关领导某天叫来了这几个年轻人,闲聊了一会儿后,给他们讲了一个笑话:
有个老头患有神经衰弱的毛病,稍有动静,就难以入睡,恰好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夜班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到家里,都习惯性地把脚一甩,让鞋子呈抛物线式的自由落体。因为楼层的隔音效果不好,结果每次鞋子落下的时候,都会发出“咚、咚”的声响,而且每次都让好不容易刚入睡的老头从睡梦中惊醒。
后来,老头向居委会反映了这一情况,居委会也把情况告知了小伙子。结果,小伙子当天晚上回家后,刚习惯性地踢出去一只鞋,突然想起来楼下还有个神经衰弱的老头,便用手脱下第二只鞋,并轻轻地放好。第二天一早,老头直接找到楼上的小伙子,埋怨地说:“平时听你甩出去两只鞋,我还可以重新再入睡,昨晚你留下一只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只鞋等了一宿。”
笑话讲完后,几个年轻人先是哈哈一笑,很快也就悟出来笑话所指,以后就把之前的毛病都改掉了。
批评的话是否说到心窝里了,主要看效果。效果达到了,批评的话就算是说到对方的心窝了;如果批评的话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就说明没有说到听者的心窝。批评不同于一般的赞美、安慰,它的目的性更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谨慎、小心,也越需要委婉。暗示固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绝对“物超所值”。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采用暗示的方式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批评劝说的目的,还不会产生无谓的伤害。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幽默著称,他就很擅长运用暗示方法批评他人。一次,他乘坐火车前往一所大学做演讲,结果火车开得实在是太慢了,眼看着就要迟到了,他心里也很着急。这时,来了几位列车员准备查票,马克·吐温找来一张儿童票,等到列车员查到他时,就把儿童票递给了对方。列车员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看了票后调侃着对马克·吐温说:“没看出来,原来你还是个孩子。”马克·吐温耸耸肩,无奈地说:“我买票时是个孩子,不过,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一句幽默风趣的话既表达了马克·吐温对火车开得太慢的不满,也不至于让对方觉得难堪。
将批评的话换种方式表达,或者绕个弯子幽默地表达出来,无论是对批评的人,还是对被批评的人,心理上都不会承受太大的负担。大家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既达到了批评的效果,又不伤害双方感情,可谓一举多得。要知道,批评的最高明的手段就是压根不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批评他,但又能让他感受到被“敲击”的意思,进而启发他做自我批评。
蔡明是一家钢铁厂的总经理,一天,当他经过厂区一个角落的时候,撞见几个工人正围在一起抽烟。事实上,公司两个月前才颁布了禁止在厂区内部吸烟的规定。这些工人显然忘记了公司的规定,或者是像很多犯错的人那样存在侥幸心理。蔡明刚开始打算把他们揪出来,狠狠地批评一顿,然后指着那块“禁止吸烟”的牌子让他们看看。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而且会让对方感到难堪,甚至对自己产生怨恨。只见他悄悄地走上前去,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烟,然后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支,然后对他们说:“正好我也想抽烟了,走,咱们一起到厂区外面抽去。”
这些工人立刻明白了总经理的意思,当然不会跟着蔡明一起出去抽烟,而是纷纷掐灭手中的烟,然后说:“实在抱歉,我们忘记公司禁止吸烟的规定了。请你原谅。”随后,大家赶快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对于工人心里的那种复杂情感,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们既为犯了错误而自责,又为没有受到惩罚或指责而感到庆幸,同时对总经理也越发尊敬。他们以后应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这也是蔡明作为管理层的高明之处。直接指出他人的错误,无异于批评对方。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他人批评,即便他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烦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情况下只要换种表达方式,也许就能轻易地解决问题。
知心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认真谁就输了。”我们暂且不论这句话的指向是否正确,但对于有些事,比如,在面对有些人的批评上面,“谁认真谁就输了”倒不失为一条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