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有着很多精深微妙的含义。这直接决定了中国的语言含义丰富,很多时候意在言外,甚至字面意思与实际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这些微妙的语言含义,给老外们学习中文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是也有非常大的好处,即遇到尴尬的事情时,不需要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采取弦外之音的方式,让对方领悟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所谓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通常,人们将其用来比喻言外之意,也就是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而是让别人领悟或者意会到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尴尬的话题或者是对于不方便直说的对象,非常适用。举例而言,妈妈很想为女儿指出早恋的错误,但是又担心一旦捅破这层窗户纸,女儿会更加有恃无恐。因此,妈妈讲述了自己身边的一个早恋故事给女儿听,冰雪聪明的女儿知道妈妈已经有所觉察,因而赶紧收敛自己,不再肆无忌惮。这样的暗示,既避免了女儿因为被戳穿导致的逆反心理,保全女儿的自尊,也能够帮助妈妈试探女儿的态度,从而达成目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无法直接说出自己的劝谏或者劝告,只得以这样的方式暗示对方,让对方主动改正错误,或者纠正不良的言行。
自从菁菁结婚有宝宝后,她就把父母接过来与自己同住,一则可以更好地照顾父母,二则父母也可以帮她照顾宝宝。然而,在宝宝开始吃辅食之后,菁菁就与妈妈之间针对喂养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例如,妈妈按照老习惯,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嚼碎之后再喂宝宝,这一点是菁菁最不能容忍的。有一次,菁菁刚刚试探地和妈妈说不应该用嘴嚼东西给宝宝吃,妈妈马上就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喂的呀,你还不是健健康康地长大,还考了大学。这有什么不好,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呀!”
菁菁看到妈妈非常抵触,便不再作声了。
思来想去,菁菁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有一天,妈妈正在和菁菁一起看电视,菁菁突然惊讶地喊道:“哎呀,太可怕了。”妈妈好奇地问怎么了,菁菁一本正经地说:“你看看,这个孩子太可怜了。他得了接吻病啊,就是因为大人们总是亲吻他的脸和嘴,他被传染上了大人携带的病菌,现在都进医院抢救了呢!”说着,菁菁还把手机上的新闻图片打开给妈妈看,妈妈显然受到了震撼。菁菁趁热打铁,说:“孩子太小了,其实这点病菌如果放在大人身上,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孩子抵抗力太弱了,各项系统都没有发育成熟,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加小心为好啊!”听完菁菁的话,妈妈默默地点点头。当晚吃饭时,菁菁惊喜地发现,妈妈主动把宝宝的餐具和大人分开了,而且再也没有咀嚼东西喂宝宝。
对于辛苦地抚养自己长大、如今又在继续贡献力量帮自己带养孩子的父母,菁菁说话必须非常小心,以免伤了父母的心。在第一次劝说妈妈未果的情况下,菁菁改变策略,决定用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是科学的观点。当然,妈妈也并不糊涂,她知道菁菁的用意,也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才在当晚就改变喂宝宝的方式,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彼此无须争执却能解决问题的结果,正是菁菁最想看到的。
不仅仅是面对父母,有的时候,对孩子,对朋友,对爱人,我们也会遇到说不出口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足够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不如采取这种弦外之音的说服方法,在保全对方面子的情况下,暗示对方反思自己的错误,从而及时改进。幸好,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才为我们在各种情境中运用弦外之音的说服方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当然,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学好语文。只有足够了解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我们才能更加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