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从来没有听说一个人因为客套招人嫌弃的例子。在人际交往中,客套些,懂点应酬会更容易和人沟通,人际关系会更和谐。
米歇尔·奥巴马访华时到北京大学做演讲:“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之间的联系。我们相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只是政府或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它更是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关系。”
简单几句话把北大师生捧到了特殊高度不说,也暗合了年轻人渴望改变的心理,很快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是不合群的,他们显得很清高、很独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独来独往的他们是很孤独的。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这样的结果,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懂得如何应酬人情世故最后落得如此了。
客套,说到底是人与人交往必备的技能,包括说话、礼节,以及火候的把握、利益的权衡,等等。客套的艺术,必须以人性需求为基础,把握人们的一般心理诉求。别人听着顺耳、看着顺眼、感觉顺心,才会跟你交朋友,帮你办事,或者开展合作关系。
日本有一所医科学院,学生们要接受“病人应酬学”教育长达六个月。因为在日本做医生,除了应有学识、技术之外,还要有一套对付病人的应酬术,否则他的高深医学和技术就无法发挥出来。
事实上,病人最信赖“好”医生,那么“好”的标准是什么呢?除了过硬的技术,医生应该应酬得法,包括懂得病人过去的病历、家庭的健康状态、最近的病状等,这一切都需要从病人口中得知,都需要医生善于和患者打交道。
一个人最近开了一个牙科诊所,里面有三个专科医生,轮流替顾客看牙。三个人就有三种应酬病人的方法。
第一个医生这样和病人沟通:“什么?这样就不痛,对了,这样就不痛!”他一面说着,一面动手拔去患者的坏牙,患者基本上没有感觉到紧张和疼痛。
第二个医生这样和病人沟通:“很痛吧,我想您还要稍微忍耐一下,好吗?再过一会就好了。”接着,他才拔去病人的坏牙。显然,这位医生是一个“同情者”,病人得到了一些安慰,但是也有一点点恐惧。
第三个医生根本不和病人说话,他板起脸,病人一坐下,用手一指,他便不由分说,把坏牙拔出。当然,他不会拔错牙,因为他的技术十分高明。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不难总结出,顾客对第一个医生的印象比较好,第二位次之,第三位则最不理想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第一位医生懂得病人的心理,并善于用话化解他们的紧张,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应酬。
从人性深处来看,人们都喜欢被宠着、被惯着,能够受到他人的高贵礼遇。所以,主动关心病人,担心病人的医生更能受到病人的欢迎。
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个性迥异的对象,怎样做到说好客套话呢?
(1)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最好能够了解对方一些基本情况。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完全散漫的,都有自己的生活愿望、生活观念、思维方式等,在沟通中要多方面了解到对方的这些情况,做到了解对方的历史和现状,清楚他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才能更清晰地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2)说到对方心坎上
在沟通中抓住对方的心境。沟通中最忌讳的就是不该自己说话的时候大说特说,该自己说话的时候却缄口不言,这就是没能抓住对方的心境,闭着眼睛说话,没有说到点子上去。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3)侃侃而谈还是委婉表达
要随时为对方着想。只有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态度和观点。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应酬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惯于“沉默寡言”,应酬的时候就要委婉表达、循循善诱了。
(4)扯到感兴趣的话题上
客套话并不是完全不用,因此并不是随便扯的一些话题,而是尽量把交谈的话题引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上去,最常用的寒暄话题就是问对方的家乡是哪里,有什么风土人情,另外有什么爱好以及业余生活等都可以。
虽然大多数时候是为客套而客套,说的都是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废话,但是适当的客套话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你与对方的心理距离,推进后面的进一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