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说到心坎上,才能真正起到效用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各自按着自己的思想、方式生存。一个人若是把自己的观点、生活方式强加给另一个人,使之按着自己的路线去行走,可想而知,会有多么困难。

若自己是个领导、长者,地位高,身份高,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可能会比较容易些,但这是权力使然,不足以使人心悦诚服。而且,即使领导、长者,以权力、身份对他人进行说服、劝阻,若不讲究分寸,一味施压同样会产生顶撞、僵化矛盾冲突,不但不能达到理顺矛盾的目的,反而会使事态恶化。若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实施说服、劝阻,那难度就更大了。

尽管如此,但古之微臣劝谏帝王的成功事例也比比皆是。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劝谏艺术高超,说话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可见,如何说服、劝阻别人实在大有学问。一般来说,劝谏要说到“点”上,才能起到效用。

(1)把利害关系摆出来

有时候,我们的真诚劝阻之所以没有成功,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对方固执行动给自己造成的危害。“打蛇打七寸”,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损失,就会使他的心弦受到颤动,促使他作深入思考,从而放弃自己消极的、错误的行动。

某剧场规定自家门前不许售卖瓜子、花生之类的小食品,怕的是污染环境,影响剧场形象。唯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可以例外,用剧场管理员的话说就是:“这老太婆年岁大,嘴皮尖,人家叫她铁嘴,不好对付,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某日,市里要检查卫生,剧场管理员小王要老太婆回避一下,说:“老太太,快把摊子挪走,今天这里不许卖东西。”

“往天许卖,今天又不许卖,世道又变了吗?”

“世道没有变,检查团要来了。”

“检查团来了就不许卖东西?检查团来了还许不许吃饭?”

“检查团来了,地皮不干净要罚款的。”小王加重了语气。

“地皮不干净关我屁事,他肥肉吃多了拉稀屎,能去罚卖肉的款么?”老太婆气势很凶,嘴皮子很厉害。

小王无言以对,悻悻而退。管理自行车的老刘师傅随后走了过来,说道:“老嫂子,你这么一把年纪,没早没晚的,又能挣几个钱呢?检查团来了,真要罚你一笔,你还能打场官司不成?再说,检查团不会天天来,饭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是要天天做的呐。”

“嗯!姜还是老的辣。好,我走,我走。”老太婆边说边笑地把摊子挪走了。

本例中,两种劝阻方式,一个失败,另一个却成功,这其中很有学问。管理员小王之所以劝阻不成反讨没趣,就因为他只是一味地讲抽象的大道理,却没有站在老太婆的角度上耐心地帮助她分析利弊。而老刘师傅就懂得这一点,他从老太婆的切身利益出发,向她指出了只考虑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利益的不良后果,使她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固执行为的不明智,于是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规劝。

(2)把人情道理讲出来

当一个人出现消极行动时,其后果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周围人的利益。抓住这一关系,在劝阻对方时,把对方的消极行动与他人、家庭、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扩大行动影响的范围和强度,使对方认识到自己肩上负有的责任,从而自觉地中止消极行动。

后唐庄宗李存勖没做皇帝之前宵衣旰食,励精图新;做了皇帝之后便沉溺于声色犬马,纵情玩乐。一次他带大队人马到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射猎,在百姓庄稼地里驰马,县令实在看不下去便拦马劝阻。庄宗被扫了兴,大怒,喝令将触犯他龙颜的人拉去斩首。随同射猎的敬新磨急忙领了众人追上县令,推搡到庄宗马前大声斥责说:

“你这个中牟县令,难道不知道天子好田猎?你为什么还叫百姓种庄稼为皇上纳税?你为什么不把百姓饿起来,荒芜田地等待天子来射猎?你真是罪该万死!”说罢即请皇上命令行刑。

人要名声,即使是李存勖这样的无道昏君也不愿在众人面前落下不仁不义的罪名,所以他悟出敬新磨的“话中话”后,以一笑解嘲,当即释放了县令。

(3)把有利条件提出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关心、爱护他的角度出发,摆明他接受意见、停止目前行动的种种好处,那么,对方就会愉快地接受劝阻,从而达到劝谏说服的目的。

一名战士探家回来就闹复员。原来,他家里贷款30万元要办养猪场,要他回去当场长。不少人找他谈话,批评他,都没奏效。一天,指导员找他开门见山地说:“你想回家办养猪场,靠劳动致富,有志气,我支持你!”

战士一听,乐了:“你同意我走?”

指导员一笑,又说:“你知道猪场该怎么管理,现代养猪先进技术有哪些,经济合同怎么定吗?”接着他又讲了一个战士在部队两用人才学习班自学成才,复员后成了地方上有名的企业家的事迹。“我要是你,我就不走,咱部队有个现代化养猪场,你可以到那里去现场学习。否则,现在就回去,养猪场办砸了,后悔也就晚了。”

战士一听,顿开茅塞,愉快地接受了指导员的意见。

说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无目的的瞎说、乱说,毫无章法,不会触动说服对象的内心,自然也无法让对方动心,只有把话说到“点”上,才能起到真正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