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非A则B”的简单选择

“妈妈,我不想起床,还想再睡会儿。”

“不行,没时间了。”

“不嘛,就不起。”

“好,那我给你两个选择:

A.快点起来,我送你去幼儿园B.你自己在家……”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或为人母,或者你的身边有小孩子的话,就一定没少接触这种“非A则B”的游戏。比如,早晨起来,已经七点了,但孩子还是赖在床上不肯起来。于是,你走到他跟前,对他说:

“我上班快迟到了,你要么快点起床我送你去幼儿园,要么我把你自己锁在屋里,饿上一天。”

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都会乖乖地起床,因为他似乎别无选择。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但他通常都会选择一个。你可能也为此不止一次地偷偷笑过,或者你会觉得孩子的想法总是那么简单。事实上,这样的傻事并不只有孩子才会做,你也可能做过,而且还不止一次两次。

梅拉已经年过六旬,在62年中教了30年的物理,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学校里辈分最高的学者,乃至政治家。所以,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提出合理化建议,但实际的情况是,他虽然教了30年的课,但对教课之外的事情处理得并不怎么样。只有他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上周,新学期的安排下发到每位教师手里,并通知大家举行一次有关课程安排的讨论会。会上,这位老教师情绪激动地指出了课程表的无数条算不上毛病的毛病,其他人或是耸耸肩,或是无奈地笑笑。此时,新来的英语教师尼曼站了起来,说:

“梅拉,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难道课程的安排您没有责任吗?您把它说得这么一文不值,就是在贬低大家的智慧!”

“什么?你竟然这么说?!”

……

可以想见,一场战争就此爆发了。事后,有人问过尼曼,当时为什么要指出梅拉的不是。尼曼的回答是:

“我知道当时大家有多么的惊讶,但是我相信,我是唯一一个敢说出真相的人。如果我不说,那么就不会有人真的站出来告诉他,他有多么差劲,他也就会继续在很多问题上乱搭腔!”

听听,这是多么充分的理由!好像如果尼曼不说,这事情就没有解决的可能。此时的尼曼就觉得自己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和其他人一样,在心里嘀咕或嘲笑,任由这个老家伙在各种问题上胡乱搅和;要么挺身而出,直截了当告诉这个人他不能这么做,从而让学校的工作更加顺利。相比较而言,尼曼觉得自己更应该像个英雄一样毫不畏惧。

这种“非A则B”的简单选择不但常常会让我们坚持某种无效的甚至适得其反的策略,并为自己的攻击或是退却行为进行辩护。

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做出这种选择的人从来不想还会有第三种选择——一种不会带来不良后果的选择,比如一种既保持了自己的诚实和正直,同时也包含足够的尊重的方法。但习惯于“非A则B”的人,不仅会用二分法来想问题,还会为自己辩护:

“我也觉得很抱歉,但我是诚实的人,我必须制止那个家伙在会上胡说八道。这样当然不太好,但我想这么做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总之,这种方法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破这种令我们陷入有害行为的错误逻辑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寻求两全其美的第三种方法,来突破“非A则B”的错误逻辑。当你发现自己即将陷入这个错误逻辑时,不妨给自己提出一个更难的问题,就是将A和B放到一起,让它们同时存在。然后,你可以分步完成。

再次关注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能够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可以帮助你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己现在的行为是否有益。

明确自己最害怕的事情!

这一点是建立A与B同时存在的关键。

“我不想要那种情绪激动的毫无意义的谈话,这样对我毫无用处,还可能使事情更糟。”

“我如果一定要坚持我的诚实,那么可能会让他难堪,日后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沟通的机会了。”

当你看到了你的错误逻辑所导致的错误结果后,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它。

把两个问题放到一起!

现在,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害怕什么,那就要将这两个方面放到一起来考虑,这将会推动你去寻找比沉默或是爆发都更有创造性,也更有价值的第三个选择。

“我或许可以真诚且坦诚地和梅拉交谈一下,让他不要对任何事情都不加思考地随便发言。”

“我如果放慢我的语速,降低我的声调,孩子可能会更愿意与我交流。”

一旦你摆脱了“非A则B”的简单选择,尝试用A、B同时存在的逻辑来思考时,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陷入毫无选择的沟通绝境,在A和B之外,总会有C存在。

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告诉我的同事,不要什么事情都找我帮忙,而又不至于伤害或者冒犯他。

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与我的邻居谈论一下,让他们晚上吵闹的声音小一些,又不会让我们反目。

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告诉我的爱人不要乱花钱,当然前提是不至于引起争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