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给予

你对别人无礼,别人就会对你无礼;

你对别人尊重,别人就会对你尊重;

你体谅别人,别人就会体谅你;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行为孕育行为”,这些话你可能都非常熟悉,但是你真的明白它们的含义吗?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我们得到意外的好处时,又惊又喜,并且这种快乐的情绪也会带动你身边的人跟着开心起来。但不幸的是,很多人也有过相反的经历,当我们遭受到不公平或是不礼貌的待遇时,沮丧和愤怒的情绪使得他人也不好过。

总之,我们的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人。当然,相反的情况也一样会发生。你是不是也有过“以德报怨”的经历呢?比如,起初对方是一种不太友好,甚至恶劣的态度,但你没有被他影响,而是继续以微笑和友善与其沟通,结果对方也逐渐变得友好了。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互惠关系定律”——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如果你对我不友善,我尽量对你友善。

我们可以看看发生在得志身上的事。

这是一个多雨的夏季,得志闷闷不乐地坐在树下,独自嘟哝着:“这潮湿的鬼天气,真是令人讨厌,一连半个月什么也做不了,无聊透顶。”这时,得志的小儿子跑过来,想让得志帮忙修理他的小汽车,得志没好气地说:“还不到一个礼拜就把车轮子弄掉了,以后再也别想要了。”

儿子听到得志的话,气鼓鼓地甩了一句:“坏爸爸,我又不是故意弄坏的,哼!”

接着,得志的妻子微笑着过来:“得志,你这是怎么了?下雨之前,你一直都在抱怨旅游者的吵闹让你睡不安稳。现在你看,多么清静,我们身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没有任何喧闹,我想你应该祈祷雨下得再大一点,然后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个够!”

得志看着笑容满面的妻子,觉得心情舒畅了许多,然后,他起身帮儿子修好了那辆坏掉的玩具车。

在这个事例中,有两个方面:一是得志以恶劣的态度对待他的孩子,结果孩子也变得气鼓鼓的;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得志的妻子用自己微笑的表情、友善的语气,让得志变得高兴了起来。

所以,我们要做的方法就是“我们想要别人如何对待我们,那么我们首先要以这种方式对待他们”。运用心理学互惠关系法则,知道交流并影响效果,你将更深刻地体会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义。当然,实际上有些事并不是说的这样简单,或许某些时候并不奏效,但不管怎样,这样做远比不这样做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种理论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晰,但在实际的沟通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因为人并不是天生的卑鄙、无礼、粗野,或是天生的礼貌、友善、乐于助人,所以,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控制。比如:我们对处境的控制能力,还有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将使我们不自觉地选择我们的行为,即种瓜或种豆,然后孕育出相应的他人的行为,即得瓜或得豆。所以,我们有必要说说这两点。

你可能经常听到某人说“他简直气死我了”,或者你自己也常常会说这样的话。但真有这种事吗?真的有人能够让我们如此气愤吗?

未必!

对有些人来说,万里晴空自然是再好不过,但狂风暴雨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晴雨表,他们总是能够积极地寻找光明的一面,并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便是处境控制能力。谁能做到,谁就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还能影响他人。比如,刚才说的得志的妻子。这样的人一般都有这样几个特质:能够在不恭敬中培育恭敬,能够在不友好中孕育友好,能够在不重视中产生重视。

不能很好地控制处境,就会受到他人情绪或行为的影响,从而让别人的行为决定了自己是快乐还是悲伤。如同得志的儿子,这可能是因为他还小,但道理是一样的,他没能控制处境,所以得志的烦躁让他自己也“气鼓鼓”的。

如果你认同了上面的说法,那么你还要认识另一种说法:如果别人影响了我们的行为,那一定是我们自愿的。因为在面对任何一种处境时,我们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听任某人的行为让我们变得无比气愤,一种是承认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气愤,但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显然,后者是最有利的处境。如果你有幸能够做到后面的一种,那么你永远都不会说“他简直要把我气疯了”之类的话了。

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者说“行为孕育行为”,我们有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要懂得在沟通中必须付出友善、微笑和真诚,才能对交流的结果产生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