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很冷,孩子,快穿上外套。”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外套!”
孩子:“不,我热。”
如果你是一位妈妈或者爸爸,那么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够回想出一大堆你对孩子大声吼叫的镜头,你是不是常常会对他们叫嚷:
“洗手去。”
“用纸巾擦。”
“小点声。”
“把衣服挂起来。”
“作业写了吗?”
“你怎么还不刷牙?”
“过来,把马桶冲了。”
“穿上睡衣,上床睡觉。”
“快点把玩具收拾好。”
……
不用问,绝对不止这些。但是,在你声嘶力竭地暴躁之后,孩子到底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愿去做呢?没有,他们不会因为你“发怒”就放弃自己的念头。而且,多数时候,你们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吵,他们甚至把你看成他们的“敌人”。
现在,让我们花几分钟时间来想一想,在一天当中,哪些是你坚持让孩子去做,或者你坚决不让他们去做的事情。不管你列出了多少,也不管你的愿望是不是得到了实现,这里面的每一项都代表你曾经为此而耗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和耐性。
那么,无可救药了吗?当然不会,任何糟糕的事情都可能出现转机,你和你的孩子之间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个非常有帮助的技巧,但你需要明白一点: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一个孩子,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但是,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方式,而良好的沟通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配合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配合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话孩子都能够百分之百地执行。但遗憾的是,孩子们并不这样想,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和借口,有时甚至是公然对抗。比如艾米就曾经和他五岁的儿子鲍勃起了一次冲突,事情是这样的:
鲍勃用一块湿抹布擦完自己的小汽车后,顺手把它扔在了自己的床上。艾米看到后,对鲍勃说:
“鲍勃,你在干什么呢?睡在一张湿床上你会感冒的。”
鲍勃没有理会妈妈,继续着自己的各种活动,玩汽车、拼插各种图形。看到鲍勃把自己的话当作耳旁风,艾米很生气,她再次对鲍勃大喊:
“你难道没听见我说话吗?你怎么把湿抹布扔在床上了?你想生病吗?”
令艾米气愤的是,鲍勃还是自顾自地玩耍。接着,一场真正的争斗来临了——
“鲍勃,你想挨揍吗?”
“你为什么要揍我?”
“我要你把湿抹布从床上拿下来,你为什么不听?”
“你没有说让我拿下来!”
“我不是说睡在湿床上会生病吗?”
“但你没有说让我拿下来。”
“简直气死我了,那么你说我刚才说了什么?”
“你说睡在湿床上会生病,问我是不是想生病。但是,我不害怕生病,我能够战胜所有的病毒和细菌。”
……
这的确让人发疯,但如果你正在扮演着和艾米一样的“发疯又无助”的角色,千万别怪罪你的孩子。他是对的,因为他的不合作是有原因的。
“什么?难道我错了吗?”你会像艾米一样忍不住这样问吧?实际上,多数家长都会犯和艾米一样的错误。但你的确错了。现在再来看看艾米说了什么,她说了那么多话,而且已经表达了希望鲍勃把湿抹布拿下来的意思(事实上,鲍勃早就听出来了),但她说话的口气可不怎么样,所以鲍勃才反抗的。那么,你该怎么说呢?
你只要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本身就可以了。比如:“鲍勃,你的床上有一块又湿又脏的抹布”,然后你需要提示:“湿抹布会把你的新床单弄得脏乎乎、湿乎乎的”,你不需要用太多的词语,只要让他听到关键词——湿毛巾,然后说出你的感受——我不希望我刚刚洗干净的床单变得又湿又脏。
如果你是按照这个模式来说,那么孩子一般会主动把抹布拿走。当然,不能排除对有些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并不奏效。那么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写便条,在放抹布的地方写上“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同样,你可以在孩子的小床上写上“我在等着你”,在他的牙刷旁写上“快来看看我”……
总之,如果想让孩子配合你,你需要施展的不是你的手段有多厉害,而是你的话语究竟能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
现在,我们来说说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任何家长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你说每天睡前要刷牙,但他总是有各种借口逃脱;你们说好每天只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但是你一转身他又把电视打开了。现在还有一位家长也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她上三年级的儿子总是不能按时回家,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也不遵守诺言。比如,有一次孩子回来晚了,他说:
“妈妈,我知道应该5:30回家,但我们玩得太高兴了,等我想起来看时间的时候已经5:40了。我马上不玩了,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的。”
听到孩子这样说,这位妈妈是这样说的:
“我早就听够你的借口了!我不会再相信你了。从明天开始,每天放学就回家,不能出去。回你自己的房间吧,晚饭已经没了。”
那么,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孩子跑到家的时候满头大汗,看来他真的是跑回来的,你会不会心疼孩子说:
“哦,你都跑得出汗了。我给你拿块毛巾擦擦,向我保证别再迟到了。过来洗洗手,晚饭要凉了……”
不管你是哪一种说法,效果都不会好,他下一次绝对会继续晚回家。因为当孩子听到家长的第一种反应时,他会想:她真坏,我要报复她。而当他听到第二种反应时,他会想:没关系,尽管玩,她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所以你要学习的是第三种方式,你应该说:
“虽然你的确尽力往家赶,但我还是不高兴。我不想再看到你那么急急忙忙的。我希望你说好5:30到家就能做到。另外,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了,厨房也没剩什么吃的了,你要愿意就自己做点什么吃吧。”
这种反应“刚刚好”,你既不用惩罚,又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孩子会想:妈妈真生气了,下次我最好按时回家。她那么相信我,我也不能让她失望……而且我可不想自己做晚饭。
如果你足够幸运,孩子能很快改掉这些毛病,但也有不少孩子在一段时间之后“重蹈覆辙”。现在,情况会变得比先前复杂。所以,你需要更为复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需要和孩子讨论一下他的感受和需求,然后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接着,你们可以进行讨论,找到你们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为此,你有必要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然后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实际上,让孩子一起参与得出的结果,孩子往往更愿意遵守,因为他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且这种做法会更增加他的责任感。
关于赞赏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你越是大肆表达你对孩子的赞扬,孩子就越是不领情,甚至更加地拒绝呢?比如,你搂着孩子说“宝贝,你真聪明”时,他可能会推开你,跑到一边去玩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这句表扬并没有在他的心里发挥任何效用。换句话说,在听到你的赞扬后,孩子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多么聪明或是多么好。你可能会感到奇怪,自己已经这么明确地赞赏孩子了,他为什么听不明白呢?说孩子没听明白也许并不是十分准确,实际上孩子知道你在赞赏他,但是他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那么,想一想你以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吧。所以,如果你想赞赏或表扬你的孩子,你得学会以描述你所看到的和你的感受来代替空洞的评论。
比如当你的孩子收拾了自己的房间时,你想借此机会鼓励孩子,希望他以后也能收拾屋子,那么可以说:
“宝贝,今天你收拾了自己的房间,真是不错!”
这还不够,因为孩子可能会想:我没那么好,我把一些玩具藏在了床底下。
所以现在你需要继续鼓励:
“你知道吗?我一走进屋子就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东西都整齐地放到了架子上,那些小球也都装进了盒子里,还有地上散乱的积木也被收起来了。”
这些都是你看到的,同时你还要表达你的感受:
“收拾完的屋子真让人感觉舒服!”
此时,你的孩子会想:只要我认真,就可以把屋子收拾好。他现在忘记了把部分玩具随便藏在床下的问题,而是一心想着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不管怎么说,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懒惰的小孩
你可能也知道,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有多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才能自己独当一面。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你也非常清楚,就是——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体会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不断成长。
但这件事可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一定还记得孩子刚学习系鞋带时,看到他艰难的样子,你耐心地等了三分钟后,终于忍不住蹲下来帮他系上了;如果你听到孩子说他和朋友吵架,就忍不住马上给他建议……那时,你一定在想:帮孩子系鞋带,告诉他怎么处理一些冲突,应该不会让他懒惰吧,孩子毕竟还小,怎么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呢?
不用再说了,问题就在这里。你越是不肯放手,孩子就越是依赖。事实上,孩子的各种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很多你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们都可以做得很好。
但你现在或许正苦于找不到办法让孩子的依赖感降到最少。幸运的是,鼓励孩子自立的机会每天都有,比如: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比如早晨你可以问他:“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
2.尊重孩子的努力。当孩子费了很大劲还是没能打开瓶子时,你要说:“这个瓶子的确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撬开一边可能会有用。”你不要说:“来吧,我来帮你。”
3.不问太多问题。当孩子从外面回到家中,你只要说“回来了”就好,不用太多询问“今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等。
4.多询问他们的想法。当孩子问你为什么月亮会发光时,不要急着说出答案,你可以试着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那么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要让孩子知道,你不是唯一能够帮助他的人,比如当孩子问你一个字如何读时,你可以让他问问老师;当他不知道水族箱里的鱼是否要喂食时,你可以鼓励他问问水族店老板。
6.不要放弃希望。当孩子失败时,不要总是抱在怀里安慰,好像事情已经结束了一样,你需要鼓励孩子接着尝试,比如当他打算将十块积木全部摞起来失败时,你可以说:“如果你愿意试试两排一起摞,一定是个不错的经历。”
总的来说,你如果想要和孩子沟通顺畅,首先要放弃家长的身份,你需要和他站在平等的位置,多听听他的想法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