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认为,态度会影响心理距离。通常来说,热情会让人心生亲近感,而冷漠则会让人疏远。根据这一规律,有人便提出了冷漠拒绝的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是最自然的选择,期待沟通继续进行下去的人,通常会表现得比较热情;反之,表现得冷漠,则表示不希望沟通继续进行下去。
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良好态度会让我们显得更加亲切,这有助于心理距离的拉近;相反,恶劣的态度则会让人疏远。对于需要拒绝的人,可以通过改变态度,以拉开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态度也能说话,如同你的嘴巴一样。
冷漠拒绝法,经常会应用于某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比如难却的人情、纠缠的感情等。直截了当地拒绝,可能会引起他人极大的反弹,这时,就可以采取这种冷漠的处理方法。当你对人表现得冷漠的时候,自然能拉开心理距离。
冷漠态度的呈现主要在于表情的运用。表情不是静止的,感情的变化会随时在你的脸上显示,从你表情和态度上的改变,别人可以很轻松地看出你对他们的态度到底如何。因此,你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能用单一的表情去应付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人。就拒绝而言,当你摆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面对求助者时,拒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语言研究者经过研究认为,想要成功沟通,通常需要经过下述三个步骤。首先,要通过耳、眼、鼻等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而认知对方。如果在此阶段能给对方所喜欢的强烈刺激,则几乎不必交谈,就能给他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大部分的人都会努力在这个阶段使对方接受自己。其次,刺激对方的感情让他做出判断。在此阶段,我们会通过言辞做出判断:这个人很有趣,好像谈得来,想法独特,等等。最后,肯定的材料积累到某种程度时,便进行到引发动机的阶段,至此才产生要不要付诸具体行动的决定性念头。如果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个人很好,我们就会逐渐敞开怀抱,和他交朋友,答应他的要求。
因此,如果想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在第一个阶段就表露出拒绝对方的态度最为有效。在认知阶段,你可以摆出冷漠的表情,如果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沟通,要令其感到受挫是比较困难的。从第一阶段的认知起,设法瓦解对方,让对方得到外观判断的材料,就是你努力的重点。
当然,有时我们要拒绝的人可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通常已经过了认知阶段。但是这并不代表冷漠拒绝的办法没有效果,实际上它同样可以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对于拒绝来说,突然间的冷漠可能会更加有效。例如,微笑中断能使对方不安,就能使你更容易说出“不”来,这种冷漠表达法可能会更加直接有效。
微笑表示温柔、可爱、温顺,故而很容易被人接受。它表示两种意思:你所说的我很了解;我们是同伴、朋友。所以,当你想要接近某人的时候,可以露出微笑的表情。微笑是使交谈圆满进行的润滑剂。那么倘若这个润滑剂突然停止供应,会给对方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对应于微笑所具有的意义,则是表示“你的话我不懂”“我和你不再是伙伴了”的信号。换句话说,如果想要终止和对方之间的谈话,只要把原来露出的微笑中断就行了,这样对方会开始不安,会认为自己一直说下去的话会有问题。
因此,如果你要拒绝某人,拉开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一定要少笑,尽量摆出严肃的表情。在交谈的过程中,即便微笑着,也可以随时中断微笑,表明自己拒绝的态度。在和别人沟通时,如果采取一本正经的态度,摆出一副公事公办或毕恭毕敬的样子,似乎就是在告诉人们:“我不想和这件事有瓜葛,不想和你太靠近,我要掩藏自己,你们不要靠近我。”这样做,拒绝态度就十分明显了。如果对方知趣,通常都会退避三舍,又怎好意思向你提出要求呢!
态度是表达意思的雄辩语言,不过它有一个难点,就是与口头的语言相比,不太容易把握分寸,要表达得恰到好处比较困难。如果仅仅作为口头表达的辅助手段来用,对于态度表达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要表达准确,则需要多加注意。你可以这样做:开始时表现出轻微的冷淡,表示否定的态度。如果这样不见效,再进一步表现更强烈的冷漠,表达拒绝态度。这样表达态度,逐渐推进,分寸也就更好把握了。在表达拒绝的态度时,千万不要过火,以免因杀伤力太大而闹出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