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是个好面子的人,为此,他付出了不少代价。有一次,他和侄儿一起逛街,在一家品牌店转悠。侄儿看到喜欢的东西,有意购买。侄儿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身上没什么钱,自然不能付账。而朱先生不想做冤大头,便拿着商品左看看右看看,与售货员絮絮叨叨说:“这东西太贵了!便宜一点!”
售货员都是玲珑心思,便说:“嗨,先生,一看您就是一位有钱、有地位的人,这点小钱您还在意?”这一句话噎得朱先生半天喘不过气来。为了表示自己确实是一个有钱、有地位的人,朱先生便把手缓缓地伸向了钱包。
又有一次,朱先生参加聚会。酒至半酣,他已经不胜酒力。这时,有朋友敬酒,朱先生推说不能喝了。朋友的脸色一正,说:“这点面子也不给吗?”朱先生一看,不喝这杯酒,对方心里少不得要留下疙瘩,这面子得给!
几轮下来,朱先生就撑不住了。但他稍有推辞,又有朋友说他没有酒品,这多失面子呀!于是,他狠狠一咬牙,又是一个底朝天,结果回到家,哇哇大吐,痛苦不堪。
还有一次,朋友有事相求,朱先生明知这事情自己无能为力,然而对方说:“咱俩什么交情,这点面子朱哥你得给我。”于是,朱先生再次为朋友两肋插刀,四处奔走,求爷爷告奶奶。事一办成,他顿觉轻松大半,脸面有光。
朱先生的故事,实际上是很多人都有的遭遇。说白了,这些事情都是爱面子惹来的。
面子,不是某个人特有的,而是每个人内心的自尊需求。要面子的心理,自古以来就存在。古语有云:“士可杀不可辱。”这实际上是一种面子需求的反映。
在古代战争中,将士被俘虏后遭到敌人的戏弄时最喜欢说这句话,意思是要么就杀了我,要么就不要侮辱我。如果你侮辱我,我活着没面子,那么还不如死去。对于将士来说,被俘虏已经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了,如果要继续受侮辱,还不如死。
面子虽然重要,但不能总想着,有时也要放下面子,说说“不”。太要面子,不懂拒绝,很可能就像朱先生那样:为有面子而高兴,同时也为丢面子而焦虑。面子情结太严重,不利于我们拒绝别人。
很多事情关乎面子,就会变得麻烦起来。拒绝就是这样。对方提要求时,若关系到你的面子,往往很难拒绝。由于面子关乎个人形象和尊严,所以生活中好面子者大有人在。为维护自己的脸面而勉强答应他人的事情,随处可见,一点儿也不稀奇。
根据有关社会调查发现,人们不能拒绝他人的请求、要求,起码有一半以上是出于要面子。由于面子上过不去,便不得不上了“梁山”,答应他人的要求。
针对人们的面子情结,有人想到了激将法。
老梁接了一个大项目,想拉老同学老徐入伙,可是老徐拒绝说:“我看这活儿没什么前景吧,干下去浪费时间。”老梁道:“老徐,你不是老说你是搞业务的高手吗?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正好展现一下你的实力。你怎么就退缩了?你不会是怕了吧?以前你说自己有多厉害,牛皮吹得山响,现在要真干,就蔫了,真不是男人!”老徐一听这话,怒了:“嘿!老梁,就冲你这话,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高手!”于是老徐接下了这个项目的业务拓展工作。
当你打算拒绝别人时,就不能太要面子,太要面子,很容易被人刺激到。在汽车销售市场,销售人员见你犹豫不决,便说:“你看看你周围的人,谁没有辆车。没车多没面子,以后和朋友出去,总是蹭车也不像样。”你想想也是,头脑一热,于是买了。事实上有不少人本没有打算买东西,却因为面子问题,冲动购买了。
要面子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说明你的自尊心强,有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没毛病,但太要面子就不对了,要面子要到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不顾实际情况,或者不明白事情的始末,那就很有问题了。有的人甚至就为面子活着,这就“走火入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