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琴是沈阳女孩,今年28岁,是独生女,单亲家庭长大,嫁到青岛后,不忍妈妈一个人在沈阳生活,便把妈妈接到了青岛。
本来和上一辈的人同一个屋檐下居住就有诸多不便,再加上妈妈的脾气挺大,所以小琴的丈夫没少遭罪,最难受的事情就是妈妈做饭很难吃。
再怎么爱屋及乌,对着一个从来没有一起生活过的老人,整天吃着让胃难受的饭菜,时间长了,丈夫也受不了,于是经常在家愁眉苦脸的。
小琴是个直性子的姑娘,没什么心计。看到老公不开心,她就直言:“你看我妈在这儿住着,你也不给个好脸色。”老公也没好气地说:“你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
小琴一想,也是,妈妈做的饭菜确实难吃。于是小琴就跟妈妈说:“您做了一辈子饭了,就不能提高下厨艺啊?您看我们单位那阿姨,人家做的饭可好吃了。”
结果妈妈直接甩下一句话:“你还不是吃我做的饭长这么大的?现在翅膀硬了,嫌我了是吗?”
丈夫那边说不通,妈妈这里也谈不拢。小琴为难了,该怎么办呢?她从书上学来一招:说话办事不要直来直去,不如“曲线救国”,动动脑筋,用点儿小伎俩。
经过学习,小琴开窍了。再次见到丈夫不耐烦,她开始装模作样地道歉:“都是我给你添了麻烦。”说着梨花带雨地哭了起来。
丈夫一看,心软了,连忙说:“嗨,没事,不是你的错。都是一家人,相互体谅嘛。”
而对于妈妈做饭难吃的事情,她也不直接批评,而是赞美道:“妈,您最近炒的菜比原来好吃多了,您放了什么好东西在里面啊?”
妈妈说:“我什么都没有放啊。”小琴说:“哦,那一定是您的火候掌握得好,还是您有经验,这火候掌握好了,炒的菜就是好吃,连粥都这么好喝。”
听女儿这么夸奖,妈妈开心极了,结果妈妈对提高自己的厨艺充满了信心。从此,他们的家庭关系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不要以为委婉的话是对亲朋好友之外的人说的,其实,哪怕是至亲之间,也要经常说一说委婉的话,这样才能不伤感情。即使是你的妈妈,也不要用直愣愣的话来发表批评。
真实的未必就是好的,有的时候,实话、直话不仅伤人心,而且也起不了作用。很多家庭关系的恶化,就是因为一方或多方说话太直,不懂得讲话的艺术。
有的女人不知收敛,不停地唠叨男人的缺点,抱怨男人没本事,让男人忍无可忍,最终他们离了婚。有的父母不知尊重孩子,当众数落孩子,不留情面,孩子越来越叛逆,甚至和父母反目成仇。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人们常说“好女人是哄出来的”“好男人是夸出来的”“好孩子是赞美出来的”,等等。而这些“哄、夸、赞”的话,大部分都不是实话,而属于软话的范畴。所谓软话,就是那些溢美之司。
但是,在直接批评会坏事的情况下,说一些软话,偏偏能够达到充分的润滑作用,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和谐,使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这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可这是事实。为什么会如此呢?根本原因在于人并非纯理性的动物,都是有感情的,都爱听好话。所以,用好话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
那么,面对亲人、朋友,什么时候该说软话呢?
第一,指出缺点的时候。人都怕被揭短,所以,指出错误,即便是父母的错误,也不要太直接,应该含蓄点,最好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他人的事例暗示他,让他自发地觉悟。你直接告诉他,他会大发雷霆,而让他自己觉悟,他会心存感激,觉得你是个孝顺的孩子。
第二,提出建议的时候。你想让老妈提高厨艺,想让老爸改改脾气,这些都离不开软话。如果你不动脑子直接要求他们,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要这样,看你能把我怎么着?
第三,有求于他们的时候。想让家人帮你做点什么事,哄着点好,说些软话,你的亲人会更加情愿为你做事。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对谁好,如果你把别人的付出都当作是理所当然,说话毫不客气,那么没有人吃你这一套,因为没有人欠你的。
说话的智慧
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而对于原则性的问题,需要批评,也可以采取更加委婉的方式。道路不是只有一条,方法也不会只有一个,说话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你想要达成好的沟通效果,带来良好的社会关系,就有必要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怎么表达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