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先生是一名演讲家,有一次,他同时接到两家研习机构的演讲邀请函。一时之间,他无法决定接受哪家的邀请。不过,听完了两位邀请者在电话里的说辞后,他很快就做出了选择。
第一位邀请者在电话中是这样说的:“请先生不吝赐教,为本公司传授说话的技巧给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我不太清楚您所演讲的内容为何,就请您自行斟酌吧。听众大概不超过一百人。拜托了!”
而第二位邀请者的说辞是这样的:“恳请先生不吝赐教,传授一些增强中小企业管理者说话技巧的诀窍。参加的对象都是拥有大约五十名员工的企业管理者,预定听讲人教为七十人。
“此次恳请先生前往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让所有研习者明白,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无法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希望演说时间能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内容锁定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说话技巧的必要性;第二,掌握说话技巧的好处;第三,说话技巧的学习方法。希望您能带给大家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万事拜托了!”
很显然,第二位邀请者的说话方式要比第一位的好一些,因为那能带给受邀者好感。而事实上聂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聂先生认为,第一位邀请者说话时平淡无力,缺乏热忱。给人的感觉,便是一副为工作而工作的态度,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热情,也给他留下了相当不好的印象。此外,对方既没明确地提示聂先生应该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交代清楚听讲人数,这让聂先生如何决定演讲内容呢?
而第二位邀请者的说话方式则完全不同。聂先生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这个邀请者办事明快干练、信心十足,完全将他的热情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对方在他还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就解答了所有的疑问。
听完第二位邀请者的话,聂先生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自己置身于讲台上的情景,并且很快就能够想象出参加者的表情,以及自己该讲述的内容等。
从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来,第一位邀请者说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第二位邀请者则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因此得到了聂先生的赞赏和认可。
由此可见,具体说明你所想表达的内容,让被说服者更加清楚地理解你的意思,这些对于说服工作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说服对方呢?
第一,使用确定性词语,少用模糊描述。当你打算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模糊的说辞,像“大概”“可能”“也许”之类的词语,会让你的说服力下降。
你应该试着清楚地描述事情的原委,表达自己的目的。像“如此一来不就大有改善了吗”之类的话,能够更进一步深入话题,好让对方能够充分理解,可以经常使用。
第二,使用生动性描述,少用专业术语。为了让你的描述更加生动,少不了要引用一些比喻、实例来加深被说服者的印象。适当引用比喻和实例能使人产生具体的印象,能让抽象晦涩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甚至使你的主题变成更明确或为人所熟知的事物。
如此一来,就能够顺利地让你的观点在对方脑海里产生鲜明的印象,也就更容易说服对方。
第三,告诉对方能得到什么利益。与其讲“赶快将这件事做完”,不如说“如果你能够尽快把这件事做完,那就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做下一件事”。现在虽然辛苦一些,但是做下一件事时则会有充分的时间,对当事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诱惑。
乘坐公共汽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公共汽车上已经客满时,许多人仍然站在门口不想往里挤,司机扯着嗓子叫喊:“麻烦各位往里挤一挤。”乘客却照样无动于衷。如果司机大声嚷嚷“里面还有空”,那么,许多乘客就会往里挤。
“倘若按照我说的去做,该产品绝对省时省钱,美观大方,又有销路……”这样的话,将不断刺激说服对象的欲望,直到他跃跃欲试为止。
因此,在说服前,你必须能够准确地揣摩出对方的心理:他在想什么?他惯用的行为模式是什么?现在他想要做什么?针对对方的喜好,说明具体的好处,将会让对方对你的建议感兴趣。
第四,告诉对方该如何行动。光有理论分析是不行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你的说服力将会大打折扣。因此,你要让对方明了:他应该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最好?到了这一步,对方往往就会很痛快地按照你的指示去做。
总的来说,清楚的表达能力是成功说服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方是否能够轻轻松松地倾听你的想法与计划,取决于你如何巧妙运用你的语言技巧。
另外,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说话速度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语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口齿的清晰度等都不能被忽视,还有适当的表情、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都将影响表达的清晰度。
说话的智慧
不可否认,高深莫测的谈话,也许能够唬住一些人,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但是这样做也容易引起人们的疑虑。事实上,清晰的表达对于说服会更加有利。清楚的表达,可以让人更快明白你的意思,而具体的好处、做法和目的,将消除被说服者心中的疑虑,这将有利于你的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