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人交谈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过程: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然后两个人互换角色,几次之后,交谈结束。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而且也感觉对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就是这样吗?
可是,你所说的,真的是你自己想表达的吗?而你所听到的,又是对方真正想表达的吗?
这句话可能有点绕,设想一下,如果有一种数字传输手段,可以将我脑海中的想法以同样的形式直接传送到你的脑海里,岂不是很美好?
当然了,这只是假设,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可以使用的只有词语。我们可以口头传输,也可以笔头传输,这就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
到此为止,听着也还是不错,对不对?
可是,问题出现了:我们对于同一个词语未必有同样的理解。我选择的词语经过了一系列过滤器的筛选,比如: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社会地位。
因此,一些看似没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对我们来说就有了某些特殊意义。而当你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也会经过一系列的过滤,然后才最终理解其含义。你看,我使用某个词语表达某个含义,虽然你听到的是同一个词,可是,你的理解就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我可能会说,“今天很热”。我在菲尼克斯(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区长大,因此,和一个来自阿拉斯加州的人相比,“热”对于我们就有了不同的含义。如果这个人来自乔治亚州,那么他/她的理解(他/她对于热的理解可能多了潮湿这层含义)又会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着不同的“过滤器”。同一个词语,通过不同的过滤器之后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就为有效的交谈设置了障碍。所以,了解这些过滤器,对于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