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姿态三思而后言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在很多时候,卑下的姿态才能消除对方的敌意,赢得认可、友谊或同情。

人不大容易改变自身条件的强弱,但却可以通过示强或者示弱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位置。

越国国君勾践被吴国夫差打败以后,勾践作为亡国之君,不得不遵从吴王夫差的条件,怀着满腔的羞愧,带着送给吴王的宫廷美女及金银财宝,带着自己的王妃虞妲,去吴国做囚徒。

勾践一心想着复国报仇,不过,他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夙愿,除了忍之外,还要以卑微博取夫差的同情和怜悯。于是,他掩藏起自己的仇怨,养马放牧,除粪洒扫,辛勤劳作,没有一丝怨恨之色。

一日,吴王夫差登上姑苏台,远远望见勾践和夫人坐在马粪堆旁,心里便有了同情和怜悯之心。

他对太宰伯喜说:“在这种穷厄的境地还能坚持,真不容易,我很敬佩他们。”

伯喜说:“不但可敬,更是可怜啊!”

夫差说:“太宰所言极是,我有些不忍心看了,倘使他们能够改过自新,就赦免他们,让他们回国吧!”

还有一次,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有病,请求探视,此时恰逢吴王要大便,勾践便说:“臣在东海,曾跟医师学习过,观察人的粪便,就能知道人的病情。”

一会儿,吴王大便完毕,将桶拿到门外,勾践揭开桶盖,手取其粪,跪在地上尝了尝。左右都掩着鼻子。勾践又走到室内,跪下叩头说:“囚臣敬贺大王,你的病一至三日就痊愈了。”

吴王夫差问:“你怎么知道的?”

勾践说:“臣听医师说,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今囚臣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所以知之。”

夫差大受感动,说:“你真仁义啊!比我儿子侍候得还好。”不久,夫差就送勾践回国了,这才有了后来的灭吴之举。勾践何以赢得吴王的同情和怜悯?那就是卑下的姿态。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总有可能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对立。发生对立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方地位高于你,你冒犯了他,让他感觉你的大不敬,心生怒气;另一种是对方地位低于你,你高高在上,让他感觉你的优越性,心生妒忌。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根源就在于对方在你的面前感受不到优越性。

向对方示弱,让对方表现得比你优越,是人际关系学中很关键的学问。

对立者地位比你高,你表现出卑下的姿态,容易得到谅解、同情甚至怜悯。

对立者地位比你低,你表现出卑下的姿态,容易消除敌意,得到认可甚至赞赏。

对方产生反感时,其潜在心理就是,希望自己的优越得到认可。而一旦他发现对方比自己差时,便不再反感,甚取而代之以同情、怜悯。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反感你的人,不妨大胆示弱,放弃自己的优越性,让自己处于卑下的地位。这样,对方的怨气没了,反感没了,你也就被接受了,成了最后的赢家。

肯莱思说:“几年前,在西班牙战争爆发之前,在华盛顿的宾夕法尼亚街上,我曾碰到过一位刚从白宫出来的著名的国会议员。他踏着大步,帽子微向左斜,他面露微笑,非常高兴地挥着手杖。

“我说:‘法官大人,今天你好像特别高兴啊!’”

“他用手臂勾着我的肩膀对我说:‘是的,我的朋友。刚才,我在白宫里见到了总统。他说:‘老兄,你是所有人中我最信赖的人了,这次全靠你帮忙去打胜仗了。’以前,在很多事情上我都不同意他的做法,可现在,我很支持他。他还得拜托我帮忙呢。”

里奇说:“大约在5年前,我认识了一位在采访大人物方面十分成功的新闻记者。他以引起大人物的同情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脸颊红润,长得像天使一样。于是,他总是装成一个天真的记者,在刚开始说第一句话时就显得自己特别害怕,故意去引起大人物的怜惜。事实上,虽然他只有25岁,可他已经是一个反应十分敏捷、经验丰富的老记者了。”

这一策略的关键之处就是:不强调自己是重要的,如果你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对你来讲十分重要的印象,你就应该显示自己的谦卑。这样,他就会对我们及我们要做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