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话术 说话有逻辑,有顺序

说话切忌含糊不清、思绪混乱、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互相抵触,这样说话的人毫无疑义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展良性的沟通,赢得宽松的人际关系。

为了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本来意思或者思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应力求言之有序,条理分明。说话有条有理,不颠三倒四,不丢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事情、道理说清楚,体现说话人思路的清晰。它还要求说话者观点明确,前后一致,说理严密,合乎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话人要共同遵守的说理规则。下面介绍两种说理的逻辑方法:

1.类比法

这是一种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例如,老作家秦牧在《试谈积累知识和描绘事物》中的一段话:“最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机械类比,就是不要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2.反证法

中国成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盾呢,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有时对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不妨就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此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问题的是非曲直。

为了让我们说话更加具有说服力,不如学习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还有两难逻辑、归谬法等。

有的人说起话来,总是拖拖拉拉,含糊不清。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时候,更容易因为特别兴奋,巴不得把所见所闻全盘托出,结果却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思绪混乱,缺乏逻辑。因此,我们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合乎逻辑。在交谈以前,应当先在脑子里将所要讲的事情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一些不大重要的细节。这样开始说话时,就会有条不紊,从而是能够清晰顺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达成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