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要想建立起可靠的关系,需要恰到好处的自我加分。有的年轻人会觉得提个人的头衔很俗,但现实中,我们遇到的人基本都是普通的人,当你初次去见一个人的时候,对方无法快速了解你的价值,如果你有一些优势的职位,此时你自然地提起,还是会为自己加分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自然地表达,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大学生小王和小张都很优秀,学校有个活动,需要邀请社会名人李老师。两个人分别给李老师发去邀请函。
小王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您好,我是××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我们想邀请您来参加我们读书节的活动。我们学校是国内重点的985院校,我们这次活动会有不少于100人参加。您如果来我们学校演讲,不但能够扩大您的影响力,还能推广您的新书。这次活动是免费的,但是我们会组织得很好。等待您的消息。
小张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您好。三年前,我看了您的第一本书,被您的观念所影响。这三年来,我的生活变得积极和主动,和老师、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我现在已经是××大学的学生会副主席。您为我带来的改变,让我一生受益,我一直想有机会当面对您说一声谢谢。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我们学校有一个读书文化节,同学们怀着热情邀请您来!我们不但有专业的组织能力,还有诚挚的热情。等待您的消息。
这两封邀请函一对比,我们就会感受到明显的不同。
首先,小王的邀请中流露着一种自恋,而非照顾到李老师的感受。他介绍自己的学校,完全没有必要提到985.因为已经有足够知名度的加分项。你越淡淡地提,你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反而越重。
其次,对于一个在社会上已经有所建树的人来说,直接地表达“我这么做能扩大你的影响力”,基本上是对对方影响力的否定,李老师内心还有可能会起逆反心理。
最后,当一个邀请发出的时候,最好不要提“费用问题”,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第一步一定是引起好感,而后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如果好感还没有建立,就只想着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本末倒置。
小张的邀请从三个层面都做得很到位:
首先,小张从李老师熟悉的话题入手。而且,不论一个名人在物质上多么富有,他依然期待自己被认可,尤其对于李老师而言,他的书就是个人思想完整的呈现。
其次,小张的重要信息都毫无遗漏。他的名校背景,他自己的头衔,他现在和老师、同学相处的状态,这些都为他的邀请加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和小王的区别在于,小张虽然只是学生会副主席,但是他给李老师的心理感觉是不同的。他让李老师感觉到他的背后其实是有一大批人,而小王只是交代了自己的头衔,无法让人理解他背后的力量。
最后,小张简短的邀请已经给李老师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和故事。读完小张的信,李老师的内心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当一个人感觉好的时候,是心态最为开放的时候,他一定愿意更多地了解小张,并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和耐心去了解自己是怎么帮助到小张的。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是需要提炼和运用。
当你懂得怎样为自己加分的时候,你就在为自己的公司、领导和朋友巧妙地加分。
陈总是一位很有分量的企业家,第一次见面时,我就觉得他的助理不俗。
因为我们互相介绍的时候,他的助理说:“我是陈总的助理,我有幸跟随在陈总身边工作已经10年了。”
一个“有幸”就展示了他对陈总的崇拜,一个“10年”就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陈总的用人有道。
果然,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位助理在喝醉了的时候都能让自己的“醉话”发挥大作用。
那是一次放松的聚会,我们都说不提工作,只为品尝陈总收藏的好酒。酒香醇厚,果然,我们几个人都有点醉了。大家都开始聊生活的话题和个人情况。这位助理是这么说的:“我最尊敬的两个人,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就是陈总。陈总在我们企业没有资金、需要救命钱的时候,我看到了在那么难的时刻,他没有一句抱怨,他整个人的豪情令我至今都很震撼。我的父亲是个普通人,他在一个很容易出现工作失误的岗位上工作了半生。一直到退休,他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大家常说我工作很拼,但是和我的父亲比起来,我觉得自己还应该更加努力。”
这段话拉近了他和我们的关系,又提高了他的领导和他本人在我们心中的“段位”,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真是恰到好处!
自我加分的难点在于自然,对于销售人士来说,更是如此。你不能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能生硬地让对方听自己吹牛。所以,我给销售人士在话术上推荐一种自然加分的方法,那就是从对方过渡到自己,从无意中流露出有用的信息,借助权威人士增加自己的权威感。
比如,你和新来的客户说:“您穿的衣服是××牌子吧,这个牌子的老板以前在我这里成交了一套别墅。”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顺利地给自己找来了强有力的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