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提问发现他所想

好问题有时候胜于千言万语,尤其当我们需要更了解别人的想法时,好的问题会帮对方和我们自己梳理混乱的表象,理出一个人真实的想法。

我大学刚毕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做秘书,后来因为做得不错,就成为助理型秘书,常常协助领导搜集信息。那时候,我发现我身边的同事多了起来,但是我尽量会避免和同事走得太近,怕影响到我对工作的汇报。

果然有一天,一个同事想送我一个和篮球相关的、很贵重的礼物。他说得轻描淡写,说自己是某个球队的忠实支持者,他知道我也是,因为这件礼物是别人送给他的,有两份,所以,他给我一份。

当时,他执意要送,我便问了他一个问题,然后他就心照不宣地把礼物收回了。

我问的问题是,这个球队的某个球员在某一场比赛中的表现如何?

而那位同事,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球员的名字,他只是找借口送给我一个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每一个礼物暗中都标了价格,所以给退回了。

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

我想说的是,好的提问,也许听起来很简单,也许看起来问题提得很一般,但它无疑能帮助我们直接看到人心。

常常遇到年轻人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应该考研还是去工作”“我应该听父母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我应该辞职去创业还是继续好好工作”。这些都是人生的重要问题,证明提问的人内心充满了很大的困惑。

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有时候真的需要简单地提问,一层层让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

有个年轻人已经30岁了,他没有找工作,而是在一所大学附近租了房子学习。他家里条件并不好,但是家人都很支持他。他三次考研都失败了,但家人依然支持他考研。他问我:“我该怎么办?是坚持理想,还是找工作?”

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他当年高考的分数是多少。

他告诉了我一个数字,果然是非常不理想的。

在这个数字中,我分析到:首先,他这个年龄应该去找工作,积累一些生活经验了;其次,他坚持考研这么多年,考研成了他躲避进入社会的一个借口;最后,高考分数已经很能说明关键问题了,那就是他并不是擅长考试的人。

我接着问他,为什么高考这道分水岭已经提醒他,他并不是一个擅长考试的人,却非要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努力?

他开始说,高考是他发挥不好,后来又说,他爱学习。

他开始解释的时候,我并不吃惊,我知道对一个人所做的如此重大事件的否定一定会遭到对方的否认,一个人认识自己本来就很困难。

在我追问了他一句“你真的爱学习”这个问题后,他失声痛哭。他说起自己贫困的家庭,说他的家人在村子里一直就没有地位,父亲老实木讷,母亲经常被人数落。他一心想给自己的家人争口气,无奈自己天资笨拙,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他看到村里一位同龄人成绩好,考入了好大学,后来在美国读博士,这户人家在村子里获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他心里憋了一口气,也想证明自己是有出息的,更想为自己的家人争口气,于是全家人也都支持他考研。但是,正如我所说,他觉得自己的确不是真的爱学习,因为他发现自己越学越糊涂,越来越难以专心投入……而且,他也恐惧工作,因为他觉得如果学习都学不好,自己再踏入社会,肯定更是寸步难行。他这种焦虑的状态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他总是整晚整晚地失眠……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天生就是个笨蛋,什么都做不好?”

听到这个年轻人这么问,我心里一疼。也许因为他从来不肯把这么隐秘的真心话讲出来,所以他始终没有遇到一个明白人帮他梳理内心如此复杂的一个系统。

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盲目地把别人的轨迹当成自己要走的路注定会失败。他的同村人通过学习获得成功,也获得了尊敬。表面上看,是学习的胜利,本质上却是一个强者的胜利。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人们都是喜欢强者的。

我还告诉这个年轻人,他如果真的想保护家人,就要脚踏实地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要想让家人扬眉吐气,先从别把家人的血汗钱继续浪费在房租上开始。

他眼睛一亮,随即追问了一句:“我能把一份工作做好吗?”

我说:“除了好好工作,你别无选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不马上去找工作,你还打算在错误的路上继续走,一年一年蹉跎下去,那么明年的你一定还不如今年的你。”

最后一句话像针一样扎进了他的心里,他再也没有疑问和疑惑了。

后来,他退了学校附近用高价租的房子,告诉家人自己的决定,没想到家人依然全力支持他。他含着泪找了一份工作开始拼搏,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就步入了正轨。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我至少经历了五个类似的场景和聊天。年轻人总想靠自己证明些什么,所以心里一较劲,脚下就走错。在这样的情况下,聊天是为了帮助和说服,但是一味地安抚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只有提问、追问,敢于给对方施加压力,才能真正地帮助对方。

除了年轻人的困惑,生活中这种“货不对版”的案例也需要我们和对方在聊天中,帮助对方去发现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我有一个企业家朋友,有一次他约我吃饭。吃饭期间,他大倒苦水。他说到自己的家人对他很冷淡,说妻子和儿子总是能够聊到一起,把他当作透明人。这对他是完全不公平的,因为他为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他把自己的家人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却如此对待自己。他问我,为什么他的付出,他们这么不领情。

于是,我问了他三个问题:“你说得出孩子的三个朋友的名字吗?了解他在学校最爱上的课是什么吗?你知道妻子在周末感到兴奋和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吗?”

他努力想回答,但是还是放弃了。他支支吾吾说,这些细节的问题他不想了解。

我告诉他:“那你在行动上就没有把他们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对你的客户的喜好都研究得非常透彻了,但是你对自己的家人却知之甚少。”

他叹了口气,点点头,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并没有自己说的那么多。

这次聊天很难在一开始就说服对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因为对方是一个企业家。他和年轻人不一样,他没有年轻人那种崇拜和学习的心态去听别人说话,他也拥有自己强烈的骄傲和自尊。所以,只有具体的问题和细节能让他去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他才能去改变。

这种“货不对版”的生活场景很多,只有靠有效的提问,才能发现问题。

比如下面的一则对话:

“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的爱好是看书。”

“你每周用多少时间看书?”

“啊?我这个周末去看电影了。”

“那这个月你看什么好书了?”

“这个月我没看书,我追了一部电视剧。”

“噢,那你只是以为自己爱看书,或者你以前是个爱看书的人。你现在的爱好只是看电影和电视剧。”

又如:

“我买车就是为了买个代步工具。”

“你以前靠什么代步?”

“我家在地铁旁边,我坐地铁很方便。”

“什么让你突然决定换代步工具了?”

“孩子说,他们同学家里都有车,所以我也想买了。”

“看来,你不是为了买代步工具。在你心中,车代表了面子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