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不只是“单纯的一分钟”。
在“长达一分钟”的时间里,胜败已经成定局。
在“长达一分钟”的时间里,能轻易被人厌弃。
在“长达一分钟”的时间里,与公司及前辈们多年经营的信任关系崩塌。
在这一分钟里,M先生到底做了什么导致信任关系破裂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M先生学过“NHK信服七原则+一分钟心理学”的话,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M先生的失败经历,使我产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
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通过对方的外表和行动想象“也许他是一个这样的人吧”。
对方尚未开口时,我们仅凭感觉就会莫名觉得对方“看起来很温柔”、“看起来很认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
像这种通过对方的表达方式和言行举止等“可视性信息”,来推测对方的能力及信任度等“不可视品格”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作“人际知觉”。
如果想取得对方的信任,就要了解什么是“人际知觉”。
在前言中介绍了心理学家科克·施奈德等人的“6种人际知觉”,我们来借此分析一下M先生的这个案例。
1.“关注”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
2.“速写判断”第一印象……面带笑容,被判断为“看起来很开朗的人”(客户的印象)
↓
3.“原因归属”接触后的印象……由于无法在一分钟内介绍自己,被判断为“不擅于概括性总结,逻辑性表达差的人”(客户的印象)
↓
4.“特性推论”推测其他特征……“性格开朗,但不擅于概括性总结,逻辑性表达差”“可能不太可靠”(客户的印象)
↓
5.“印象形成”形成整体印象……“性格可能比较开朗,但缺乏逻辑性,不可靠”(客户的印象)
↓
6.“今后的行为预测”将来的行为预测……“今后如果一起合作可能很麻烦→今后没有合作价值的人”(客户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们对客户见到M先生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进行的分析。
当然,以上的心理过程是无意识的,这位客户本人是毫无察觉的。
这位企业家到第二阶段“速写判断”为止,对M先生还是一种“看起来性格开朗”的好印象。
但是,M先生的自我介绍已经超过一分钟,客户却仍然不知所言不得要领的时候,就对他的印象急转直下,从“开朗”变成了“不可靠”。
也就是说,只要把握好最初的一分钟,对方就会加深对你的信赖。
但是如果在最初的一分钟失败了的话,对方对你的行为就会朝坏的方面去理解,之后再想挽回就很难了。
如果想得到对方的信任,就必须在“最初的一分钟”内取得成功,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