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解”Ⅰ

热恋的时候,心心相印,即使对方讲的是外国语言,你似乎也能听得懂,即使你们比手画脚,甚至以图画沟通,好像文字语言也都不是障碍。

但那样的时间只要一进入相处,就露出原形。

爱是需要沟通的。

以前,觉得自己不理解别人,别人也无法理解我,除却热恋的一瞬间,之外全是孤岛,于是特别喜爱热恋,不断追求开始,仿佛那短暂而魔术的瞬间,你真正与另一个人相互碰触过对方生命的核心。

那是真的,也是幻觉。

恋爱最初,都在讲故事,像猛烈燃烧的蜡烛,用彼此过去的快乐痛苦奖赏伤痕做成燃料,一整夜一整夜地放亮,那时还称不上沟通,也不算是理解,可以说,是在建立数据库。但那时真美,那时柴米油盐,甚至交通距离等都不是问题,那时,恋人们只求时间永不停止,你们说整夜的话,写整夜的信,那时还没有iPhone,不怕手指抽筋地一封一封发着短信,那时,每次见面都像是最后一次,生命里有那么多想让对方知道的,想知道对方的,绵绵话语,春蚕吐丝,无尽无期,那时嘴巴多忙碌,一会儿接吻,一会儿讲话,有时接吻与讲话也会碰在一起。

有时是深夜,辗转梦里,醒来,两人像想起什么似的,又缠着对方倾诉了一番。有时是清晨,因为睡眠将两人分开,便要快快补足距离那样,把梦境说出来,一夜不见,如隔三秋。

因为是那么想要理解对方啊,于是,一日一日增加见面次数,于是,渐渐渐渐,住到了一起。

随着相处时日的增加,你赫然发现自己并不那么理解对方,“理解”变成一个奇怪的字眼,特别容易在争吵时出现,过往的心电感应,心心相印,很容易变成“各说各话”、“鸡同鸭讲”,过往来不及似的互相体谅,体谅到把人生都重叠起来也不够的地步,如今,多余的体谅变成“内心戏”,多上演五分钟就会导致争执。

不是相处摧毁了爱情,是爱情要从相处开始。

热恋期的电光石火,那些无言自明,不言可喻,甚至不可理喻的,两人像前世恋人,像失散的双胞胎,像遗失的一角遇到你才会完整,这些比喻都不夸张,都是真的,但那只是开始,有的考验久一点才会到达,有的,还没经过考验,谢幕灯光就亮起来了。

“如何耐心耐性不紧张不过度想象地听懂对方的话语”,“如何不卑不亢不怕对方生气不怕自己难堪地让对方理解自己的话”,“如何说出应该说出的句子”,“什么是该说的”,“要如何说”,“如何听”……

有时内心如雷敲打,咚咚咚咚,那些这些以为她都听得见,当然没办法,不好好说出来谁也不能理解。

“理解”的敌人是想象,尤其是受伤的想象,“误解”的帮凶是上错档的内心戏,是自以为是的体谅,是不够完整的推理。“理解”,除了放下成见,放下自尊、自私、恐惧、面子,甚至是放下对她既有的理解,是带着“同理心”,但又不要带着“先同理她然后又突然同理起自己,接着又抱怨为什么她不能这样同理我”的复杂心情,要他人理解自己,手续也差不多,最忌讳的是心里想着:“其实我知道你不可能理解我”、“果然你又误解我了吧!”

“理解”,是关系里一条长河,要时时疏通,随意飘下几片落叶碎石就会淤塞,“理解”可以随着时间累积,但只要一把怒火(或妒火)就足以瓦解。“理解”,在学习理解他人的同时,你惊讶地发现最难理解的是自己,你目瞪口呆对于新发现的这个自我,这个张口结舌企图理解,企图说明,企图于关系里寻找沟通的人,这个自己,如此陌生。

不要害怕,那就是理解的第一步了。

“理解”总是伴随着恐惧,伴随着失落,伴随着可能的失去,伴随着争执,伴随着误解,伴随着孤寂,伴随着无能为力。

“企图使人理解”则可能伴随着“羞愧”、“不安”、“内疚”、“丢脸”、“愤怒”、“无能为力”。

都一样,理解的过程本就不是为了舒适而设计,“自我”经常都是布满伤痕、一触即发的弹药库。

然而,即使如此,那样努力地想要理解恋人,也使对方理解自己的,那份惶惶的心意,其实比热恋时的心意相通、电光石火,更接近爱,因为那需要更多的耐心、等待、付出、自信,那简直需要透过检视自己的一生、过往遭遇、身上伤痕,才有可能真实到达,当我们准备开始理解,当我们正在遭逢理解的问题,或许那所谓的“魔幻热恋期”已经结束了,但曾经有的他心通,那些纯粹又难以形容的灵魂的碰触,依然存在着。

要让这些变成通向“理解”的基石,而不是造成“幻灭”的原因。

爱总是不可理喻、毫无道理地来了,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让它“可以理喻”,“可以讲理”,有一条“可以继续”的道路。

继续前进吧,恋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