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谅与理解不同,体谅是“同理心”与想象力的催生物,体谅是从小要当个好孩子,是好人教育下的产品,即使自我中心如我这样的怪物,心中一被种下“爱是体谅”这种名言,也很难不中毒。
每次恋爱到一个程度,无论一起生活,或交往亲密,我就会开始迷失自己,心中的体谅长得越来越大,以至于我可能连一起吃饭时要吃什么都搞不清楚。因为熟悉,心里已经列出对方爱吃想吃可能要吃的名单,逐渐把自己喜爱的排到最后,为了方便,为了省钱,或种种原因,每次选择餐厅或光是点个食物,我都会刻意选择对方想吃的,“反正我吃什么都可以”。
买东西先想到对方的需要,逛街时,总想着她缺什么,该给她买什么,大大小小的事,脑中都是她,自愿也好自动也罢,我已经陷入“体谅模式”,将自己逐渐排挤,越来越退缩。
多年前曾有一次身心俱疲,也是在冬天,与当时的情人走出大楼要吃午饭,她问我:“想吃什么?”我突然在街上崩溃大哭,然后说出:“你问我想吃什么最后我说出来的也不会是我想吃的,我一定又会选你想吃的,我脑中已经错乱记不得自己想要什么……”她讷讷望着我,眼神里充满惊惶。
那样的体谅不是爱,是爱的杀手,当你无尽地体谅,你会逐渐地迷失,然后开始抱怨对方不体谅你,你会因为过度地付出,甚至错误地付出而使得彼此都陷入迷雾中,你付出了你以为她想要的,你牺牲自己养成一种自己也弄不懂的“惯性”,你本以为为了爱人着想怎么可能会错,但你错估自己的能力,错估对方的需要,把一场恋爱变成内心戏,你慢慢发现“毫无节制的体谅”终于到了临界点,你却已站在自己造就的悬崖边,她在很远的地方,你们之间竟然因为“体谅”造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然后就是“大崩溃”。你逐渐开始怪她,然后慢慢远离她。
体谅,不如真正理解,与其一厢情愿地体谅,不如真正明辨自己要什么,能付出什么,对方需要什么,而那其中有什么真的是你可以做到、应该去做的。
爱之以德,说的不仅是如何去爱,更多时候是如何理解“怎么做才是爱”,甚至包括,不做什么。
丧失自我的付出不是爱,是陷人于不义,让体谅凌驾于成熟理性的互动,把体谅变成尚方宝剑,甚至反过来变成“我这么体谅你,你怎么不体谅我”的感情天平,是将来爱情崩坏的第一征兆。
体谅,有时根本就是自我中心的“好人修正版”。
爱情是最艰难的学习,那过程里包含着最严酷的“自我认识”,“体谅”有时是用来包装自己的“没有勇气承担结果”,用以包装自己“没有能力拒绝”、“害怕失去”、“怕对方不喜爱本来的我”,体谅不是坏事,但体谅也非护身符,那该是更自然从容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暖意,自己也不觉得勉强辛苦,是两个对等的、人格独立的成熟恋人之间善意美好的互动。然而,在还没能力表达自己所需,还没有能力判断关系里真正需要的,还无法拒绝,无法承担对方的失望,还无能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微妙的距离,人我的界线还不够成熟独立之前,“体谅”就会成为最好的借口。最好的药方,“凡事以体谅为前提”应该不会错,我们不知道,体谅,这个美好的词,要到我们很成熟之后,才不会是伤害。
深夜里,我静静地想着,以我现在的状态,应该让自己重新厘清,先让自己壮大起来。无声的体谅,在现阶段,要用有声的沟通来取代,我要如何在自己能力范围里去爱,去付出,真正去做对爱人有益也不使自己受累迷惘的事,我要学习承担“选择”的压力,然后毫无怨悔。理解自己是有限的,爱的心意与爱的能力本来就没有必然关系,重要的是,不迷失自己,不陷入歧途。不做伤害爱情的事,即便,那看起来像是“好事”。
是啊,如何能够毫无怨悔地付出才是真正要学习的,我提醒自己,是毫无怨悔,而不是毫无节制。
现在知道,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