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求”

你问我为何两人是朋友的时候,可以互相理解,变成情人之后,他却变得无法理解你?

这种差异感我能清楚体会,但我从自己的经验里察觉,造成这种差异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恋爱之前,我们会努力理解别人,而恋爱之后,却总是想要对方理解我。

还是朋友的时候,只要对方对我有几分了解,或表达出对于想要理解我的兴趣,我就会感到非常惊喜,觉得这个人是我的知己,尤其是在当我喜欢这人,或者他表达出对我的喜爱时,这份理解显得好珍贵,但,当我们变成恋人时,“理解”变得理所当然,变成一种义务,好像他已经是我的恋人,他一旦表明爱上了我,理解我就变成他的责任,成为他首要的任务,还是朋友时的互相倾听,谦逊地想要透过更多地理解对方来表达爱意的动作,都不再显得特别,“因为关系不同,要求立刻升级”,我们没发觉自己对待情人与朋友的要求如此的不同,甚至连我们的作为也显得不同了,但两个人不会因为宣布相爱,决定交往,就如获神助,这种关系的确认,只是代表彼此想要进一步地发展,更深入地相处,但往往,一旦进入恋爱,我们表现得更多是要求,我们努力的方向往往会从“去爱人”歪斜到“确认是否被爱”。

眼前的这个人没有变,你们之间的互动跟以往也没有太多不同,差异可能只是对待彼此的心态。

放弃“他应该理解我”的假设,当你发现他不理解你时,可能要反过来设想,那么我理解他吗?我这么迫切渴望他的理解时,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而面对我如此迫切的需要,他是否感到退却、困惑、压力?或者他也同样感到不被理解的痛苦?当对方无法理解我们,我们需要做的可能不只是再三地解释,而是退一步想这个渴望被理解的背后显现的焦虑,进一步的作为是设法解除这份焦虑,回到仿佛初相识时的陌生,人是多面且复杂的,我们对自己的理解本就有限,更何况要另一个人来理解我们。

不假设他应该,必然理解我,而去假设他必然不理解,去接受这份不理解,在这个前提下设法使他理解,或设法更理解他,这是相爱时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不要求”。

无论彼此是朋友或恋人,都不要求对方必须怎么做,而只是要求自己,期许自己能够做到我们希望对方达成的,恋爱时有一种奇妙的反应,当你只是专注于付出,不着眼于要求,会发现自己其实所获甚多。

有一种很好的情人关系,那是无论多亲密,始终像你想要去爱,而彼此还只是朋友关系的时期,那样的心态,当时,你所渴望的,只是有一个机会去爱他,盼望将来有天你们会相爱,那时你想到的只是如何去爱,如何去理解,你会给予对方自由、不进一步要求对方一定有什么反应,珍惜对方给予你的点点滴滴,因为你还不拥有,不会去计较关系里的付出与收获。

不要求,不期待,只是原原本本地,就像你最初爱上他那样,我们不企求立即被理解,而是通过漫长时间的相处,点点滴滴的认识,逐渐地累积起彼此的爱与信任,这本就是困难的,更要给彼此机会,缓慢而切实地去实现。

不要急,不要气,他不理解我怎么办?至少我们也还可以反过来去理解他。所以我们有余欲去帮助他有机会来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