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顺着对方的思路走,并不是不允许表达任何个人意见,而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眼里不合时宜的人。换言之,顺着对方的思路走,再逐渐转引到你的目的上,这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这种一拉一推的方式,温和而避免尖端冲突,有时退一步比咄咄逼人更显得有力。
理论指导>>>>>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不要急着表明自己的立场,先听别人说话,多点头,表现你的专注。先顺着对方的思路引导,让对方觉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场,征求他的意见,而不是想要改变他的观点,这样他就会放松警惕,顺着你的思路,最终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对于无关紧要的事,没必要过于坚持已见,多点头就可以了。在《史记·滑稽列传》有一个“优孟谏楚王葬马”的故事:
楚庄王有一匹心爱的马,给它穿华美的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结果这匹马因为喂得太肥,反倒死了。庄王非常痛心,命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众臣相劝,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诧异,问其缘故,优孟答道:“这是大王您最喜爱的马呀,理应厚葬!堂堂楚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强,什么排场摆不出来呀,而大王只以大夫的丧礼来葬马,太寒酸了!我看应以国君的葬礼来安葬它。”
庄王问:“那该怎么办呢?”
优孟说:“应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调动大批士卒修坟,征用大批百姓负土。送葬时,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为它造起祠庙,祀以太牢之礼,奉以万户之邑。这样一来,诸侯各国就都知道大王把马看得很尊贵,把人看得很卑微了。”
庄王听到这里,突然醒悟过来,深责自己险些铸成大错,遂打消了用大夫之礼葬马的念头。
庄王葬马,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但正面规谏,明显无法取得效果,甚至会因此丧命。优孟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继续直谏,而是采用顺水推舟的策略,顺着庄王荒谬的思路向前延伸,把楚庄王认为合理的东西做了极端的夸张,让楚庄王本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荒谬,才心悦诚服地弃非从谏。
由此可见,我们在说服别人时,要把说服对象的注意力转移到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去,让对方清楚自己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对方自然而然知道你想要传达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顺着对方的思路去接近对方,一定要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把握正确的行动步骤和方法,适时观察对方的反应,迅速地做出调整和应对。唯有如此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达到说服的目的。如果你执着地坚持己见,和对方立场相对,把说服演变成争辩,当然会距目标越来越远了。
再看一则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大谋略家孙膑说服齐威王上山的故事:
一天,齐威王和孙膑来到一座山脚下。
“你能让我自愿走上山顶吗?”齐威王忽然问孙膑。
“陛下,我实在没有能力让您自愿走上山顶。不过,如果你在山顶上的话,我倒是能让您自愿走下来。”孙膑自信地说。
齐威王根本不信,就随孙膑上到了山顶。
“陛下,我已经让您自愿走上山顶了。”孙膑笑着说。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这个策略主要是让对方出乎意料、意想不到。齐威王提此要求,意在不论孙膑使用何种手段,他都坚决不上山。但孙膑却采用先顺着齐威王的意思示弱,居然和他站在同一边。如此一来,孙膑以暂时的妥协退让引齐威王上套,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自己的预谋,最终成功说服齐威王上山。
所以,与他人交谈时,先不要急着切入正题,应当灵活地使对方在不知不觉当中落入你预先布置好的“陷阱”之中,从而达到自己的说服目的。
想要提高自己的说服力,顺利地说服别人,就要了解对方的想法,站在对方的立场、顺着对方的意思用语言消除对方的抵触心理,再因势利导,进而达到说服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学会多听
如果在说服中,一味地给别人灌输自己的观点,则犯了说服的大忌。每个人都有发表欲,尤其是在社会上取得一些成就的人士。当对方展开长篇大论时,可先做一个倾听者来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同时在对方的言语中了解对方的观念。然后顺着他表达的意思,表示赞同和钦佩,同时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一些问题让对方给予指导。如此一来,对方心情大好,很可能会对你敞开心扉。说服第一步便有了成效。
2.不对被说服对象的观点进行正面否定
当你和说服对象在交谈过程中,无论他的观点你多么无法认同,也不要正面否定。因为,一个人的思维不会因别人的抗拒而轻易改变。同时,你正面的否定会让对方下不了台面,甚至会因此和你起冲突。最终导致结果背道而驰。
3.借势引导
这是说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你顺着对方的思路已经达到让对方满足的目的,此时,把你的意思顺势巧妙地表达出来,不要引起对方的抗拒和不快。这个“巧妙的表达”就是引导。也就是说,在整个说服过程,一定要时时把握住“引导”的方向不变,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总之,要想提高自己的说服力,就要学会因人因事制宜,用对方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