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人性的地狱与天堂

你说这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对?谁错?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写到这儿,已经十八万字,意犹未尽,就再说三个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由于陈进兴和高天民四处强暴杀人,全岛都人心惶惶。

突然,民众报案,在北投看见高天民,大批警察赶去,但是被高天民发现,从马路旁边纵身跃入下面的小溪和竹林,等警察想办法追下去,已经失去了他的踪影。

电视上播出一大批警察搜山的画面,我正在朋友家做客。

“狗屁警察,孬种警察,人家高天民一跳就下去了,警察不敢跳,不要脸!”朋友的太太咬着牙骂。

“可不是吗?”我笑笑,问她,“可是如果今天那警察是你丈夫,你怎么说?”

她怔了一下,笑起来:

“要是我丈夫啊!我就打电话叫他别逞强!快回家!”

第二个故事

有一天,在台北市的某广场举行慈善团体的募款活动,我去了,并在募款会结束之后,到附近逛逛。

“您是刘先生,对不对?”有个工艺品店的小姐认出我,又歪着头、指指我,“我知道了!你是来参加募款大会。”

“你也知道广场上有募款会呀?”我惊讶地说。

“当然!我也去了一下,还捐了钱呢!”她掏出一张捐款的收据给我看,又带我参观她的工艺品,“刘先生买一个吧!算您特价。”

我买了,没还价就买了,相信一定不会贵。

但是,才走几步,看见另一个工艺品店,橱窗里放着一模一样的东西,只要四分之三的价钱。

第三个故事

去水果摊买水果。

老板不在,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看店。

“小弟弟,你看这两种梨,哪个比较好?”我问那小孩。

“右边这个!”他想都没想,就指了指。

刚说完,老板进来了,跟我打个招呼,我又问一次:

“老板啊!你看我该买哪种梨?”

“当然左边这个!”他也想都没想,就指了指。

我笑了:“可是刚才小弟弟告诉我右边的比较好耶!”

啪!他突然打了小孩一巴掌:“这是刘伯伯,好朋友,要说实话!”

……〇〇……

好!故事说完了,你说这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对?谁错?

人性就是这样,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如著名作曲家王洛宾说的——别人为你拍照,他的镜头偏右,拍出来,你就是“左派”;一下子他的镜头偏左,拍出照片,你又成了“右派”。

焚化炉一定要建!核电厂一定要盖!

你很客观,讲得一点没错。

但是跟着发现你家旁边在整地。

打听之下,大惊失色。

当天,你的说法就有了改变;隔周,抗议的队伍里就有了你。

你跟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位太太有什么不同呢?

……〇〇……

看到电视里灾民的影片,你会落泪;捐款专线的字幕出现,你赶快抄下,然后拨通、捐钱。

你去打禅七、去布道会、去清修、去告解。

问题是,隔天早上,你走进办公室,该争的、该吵的,嫉妒的、贪婪的。

你改变了多少?

第二个故事里的女店员,不也一样吗?

……〇〇……

至于第三个故事,如果你是我,你相信那孩子,还是相信那老板?

无论你相信谁,都是可悲!

相信孩子,你会为孩子悲,因为他说实话还要被揍,而且父亲当着他的面撒谎。

相信父亲,你也要为孩子悲。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撒谎?是谁教他的?

问题是,当我们教育小孩的时候,是不是正犯同样的错?

……〇〇……

梁启超在他的家书里写得好——

“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在不断再生的循环之中。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中要经过几次天堂和几次地狱。”

可不是吗?

何必等死后去天堂和地狱?如果真有天堂与地狱,我们应该说:“在活着的时候,心里常有天堂的人,死后也可能上天堂;在有生之年总是心里有鬼的人,死后也可能下地狱。”

我们其实在今生就不断在心里挣扎。

住在地狱,想着天堂;又住在天堂,想着地狱;更进一步则是——自己住在天堂,却把别人推入地狱。

……〇〇……

我在研究所的一个教授,很会算命。

有一天,他坦白地说:

“哎呀!我哪里会算命,只是懂得人性啊!我只要把一个人拉到一边,小声对他说:‘我看你的相,就知道你这个人太热心,结果不但没得好报,还总是因为说话太直,得罪了人。你的朋友都亏欠你……”’

那教授得意地问:“换做你,我对你这么说,你是不是也要猛拍一下大腿,说:‘是啊!您真是说得太准了!’这就是人嘛!”

对!这就是人,总觉得别人欠自己的。

人人都这么感觉,所以反过来想,就成了“我们总是欠别人的”。

……〇〇……

看完这本《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我希望你也能反过来想想:“自己有没有亏欠?自己的人性又如何?”

当你叹人性可悲的时候,也能想想自己的“卑微”与一“悲哀”。

此外,如果你是我的“老读者”,一定知道当我出一本辛辣的“处世书”的同时,一定也会写一本“深情之作”。

这样做,是为了让作品平衡,也是为了使我自己平衡。所以我今天写得愈辛辣、愈无情,明天写得就愈温柔、愈多情。

那是“理性”与“感性”,也是“地狱”与“天堂”。

……〇〇……

配合这本书,我将出版另一本私房书。也可以说,配合这本可能畅销的书,我将写一本可能不畅销的书——以雪面铜版纸彩色印刷,配合我最“出世”的散文、摄影与绘画出版。

衷心盼望您,能看看我的感性著作——《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因为:

“入世”常是为“出世”;走过“地狱”,常是为了进入“天堂”。

“处世书”带来的应该不是喧哗,而是宁静;不是愤世,而是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