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博得好感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所谓首因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效应,指的是人们在第一次接触某个人或者某个物时所形成的印象,它对我们以后的行为和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活中,人们在初次交往中一旦对某个人产生了一定的或好或坏的印象,就很难改变。当然,第一印象既可助某人或某事成功,也可令某人或某事失败。

我们常常听到“我从第一次见到他,就喜欢上了他。”“我永远忘不了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我不喜欢他,也许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太糟了。”“从对方敲门入室,到坐在我面前的椅子上,在短短的时间内,我就大致知道他是否合格。”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理解第一印象效应对一个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何谓“近因效应”呢?

可能绝大多数人对“首因效应”很熟悉,而对“近因效应”这个词都觉得陌生。其实,这个词理解起来并不难。我们都明白,不管什么事情,都有着不同的阶段:初段——发生,中段——发展,最后——结尾。

心理学上将“近因效应”定义为: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或最后一瞬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会存留很长时间,不但鲜明,且能左右整体印象。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必须同时利用好“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1.仪表形象影响交际

虽然以第一印象来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并不是明智之举,但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以第一印象来判断、评价一个人的。

仪表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最直观的,你的相貌、穿着等,会直接地让人联想到你的品德、修养、品位等各个方面。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一个长相甜美、笑容灿烂的女孩,一定也是个心地善良、性格好的人。当然,其实我们自己也清楚,相貌与心灵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甚至很多时候还是相反的。这也是我们应该从第一印象中克服的。

2.才华好、谈吐好才有魅力

美的表现并不一定在外在美上,初次见面时,一个人的谈吐也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你的谈吐、说话气度、是否有思想等,都会给他人留下不同的第一印象。要知道,一个儒雅、有品位的人,一般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喜爱。因此,假设你擅长琴棋书画中的一种,或者会唱歌、跳舞等一些才艺,你就会受到别人的赞叹和喜欢,甚至是崇拜,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才子”或“才女”,从而增加别人与你交往的欲望。

3.拥有迷人的个性也是让别人喜欢自己的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一个人拥有迷人的个性就会给自己披上一层魅力的外衣,而这层魅力的外衣就像一块磁铁,吸引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

4.最后的印象和最初的印象同样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首因效应”,而忽视甚至对“近因效应”一无所知。事实上,在学习与人际交往中,“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同样重要。心理学上认为,能停留在人的记忆中的,是最初的和最后的记忆,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印象会逐渐发生改变,一连串的事件的不同阶段,被接受的印象也有差异,只有最初和最后的印象才深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近因效应”,导致了人际交往虎头蛇尾,给别人的最终印象很差,这样的事例数见不鲜。

小李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他主要负责的是产品业务。一直以来,他的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公司领导也很信任他。

一次,领导将一项重要业务交给了他,让他务必拿下这个单子。这是一笔外包业务,对于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如果能拿下这笔业务,公司就可以获得一笔很可观很稳定的现金流。

为此,小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因为认真负责,对方对小李还是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接下来的洽谈工作也很顺利。但就在准备签合同的当天,却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对方负责人告诉小李,他们暂时还不能做主,需要请示上面再作决定。小李心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他满口答应了。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周、一个月过去了,对方还是没有回信。最后按捺不住的小李主动打电话过去问,一个在该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他,单子飞了,小李追问原因才知道,问题出在签单当天他穿的那件西装上。

原来,那天,小李穿的那件西装的袖口上,少了一粒纽扣,他们认为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他所在的公司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对方外包的可不是别的,而是精密仪器的零配件!

小李这才恍然大悟,可能是那天因为太兴奋而在出门前忘了检查自己的仪表,可能因为自己认为大局已定,不需要太过小心,最终导致一笔大单子不翼而飞。

案例中,一笔大生意之所以与小李擦肩而过,是因为他的表现太虎头蛇尾了。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在开头表现好,在最后阶段同样也要表现好,有始有终,才能真正达到“双赢”。

所以,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一些心理策略,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两者都要重视,才能让别人真正地喜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