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希望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以此给对方留下最好的印象,但我们忽视了一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坦白交代”,适当暴露自己的小缺陷,似乎更显真诚与可爱,更有助于攻下对方的心理防线。
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趋于完美”“毫无瑕疵”的完美主义者,似乎总是“曲高和寡”,并没有太多的朋友。可以说,越是苛求完美,人际关系越差,因为这些人虽然优秀,但不可爱,会让人产生一种敬畏和猜疑心理,而不愿与之深交。在与陌生人交谈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那些表现得十分完美的人,人们往往敬而远之;相反,适度地表达缺陷,却可以赢得关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生活中,可能我们都看过这样的情景:每当商场或者百货公司举行一些瑕疵品促销活动时,必然会引来众多的消费者,就连平时打折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多顾客。为什么瑕疵品还能获得顾客的青睐呢?这是因为,即使消费者都想购买尽量完美的商品,但他们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十全十美的东西,与其买那些被推销员吹嘘得近乎完美的商品,还不如购买真实的、存在瑕疵的商品。
1991年9月19日,杨澜应邀主持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颁奖文艺晚会。在报幕退场时,不小心被台阶绊了一下,“扑通”一声滚倒在地上。这意外的洋相,使场内顿时一片哗然。然而杨澜一跃而起,笑容可掬地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这个‘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够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哩,但台上的节目很精彩。不信,瞧他们的。”话音刚落,全场观众为杨澜机敏的反应爆出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大声喊:“广州欢迎你!”
显然,这一跤,非但没有摔倒杨澜的形象,反而更让广州人民领略了身为著名主持人的可爱。虽然杨澜并不是主动地自我暴露,而是偶然摔了一跤,但从观众的表现中,我们发现,人们更喜欢与那些有点小缺陷的人交往,并且更愿意亲近他们。
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个德才俱佳的人来说,适当地暴露自己的一些小小的缺点,不但不会损害形象,反而会使人们更加喜欢他。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暴露缺点效应”。“自我暴露会让别人喜欢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迪尼·朱亚德通过一系列实践得出了这个结论。
犯点小错误,是增进交际双方感情的有效方法。犯错误不难,但是故意犯错,却是一件难事,那么,我们在故意犯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1.要不露痕迹
如果让对方看出我们是在故意犯错,不仅不能达到增进彼此关系的目的,还会弄巧成拙,甚至引起对方的记恨,因此,我们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小错误。
2.把握好暴露自己的度
要在不伤及大局的情况下犯一些小错。对于这个度,我们要把握好。因为“过多地暴露”或者“和盘托出”都存在风险。过度地暴露自己,很可能会让对方顺着你的思路去思考和评价你,最终导致让对方远离你,因为和人们不喜欢“完美”的人一样,他们也不喜欢满身是缺点的人。
因此,提倡“自我暴露”,并不是让你把自己的“老底”都揭给对方看,不分场合和对象地将自己“暴露无遗”,比如,在职场上,我们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为讨好同事或者领导,而让自己犯一些原则性错误,比如,账目问题、工作态度问题,我们不妨选择暴露那些不会影响到整体形象的“小事件”或者“小缺点”“小毛病”等,正因为这些小瑕疵的存在,我们才会显得更真实,更可爱。
3.袒露自己无伤大雅的往事
比如,闲暇时候,你可以和同事聊聊自己曾经的失败,这比谈自己的成功更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因为总是炫耀自己的成功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从而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我们就避免了故意犯错,因为首先在态度上我们已经表示了友好,对方就没有不接受的道理了。
4.要遵循相互性原则
这里的“相互性原则”的含义是:“自我暴露”的速度必须是温和的、缓慢的,绝不能让对方惊讶。如果过早地涉及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反而会引起对方强烈的排斥情绪,进而引起对方的焦虑和自卫反应。
暴露自己,要达到让对方产生如“这个人有点小缺点,但是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来,是个相当不错的人”类似的想法这一效果,学会以上这些暴露自己的技巧,我们在与难以相处的人打交道时会更有效率,而且你会发现这些人似乎没那么难以相处。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与人相处和人际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