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如何巧妙洞悉别人的自信心水平(并让他们相信你的自信)

在向着职业生涯顶峰努力的路途中,非常有必要了解和我们共事的人的自信心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应对他们。下面要介绍的技巧会让你收获极为难得的深入见解。

你一定在公园里喂过鸽子吧?把面包屑撒到地上之后,那些饥饿的鸟儿就如同魔法般出现了,它们先战战兢兢地停在几米之外。不一会,有个胆大的家伙飞速冲向一块面包屑,啄起来,接着又迅速飞走了。同伴们看见这个傻大胆居然安然无恙,纷纷有样学样,冲向地上的面包屑。鸟儿们知道你不会伤害它,于是靠得越来越近,很快你就被一群鸽子包围了。

鸽子的这种本能,人类也有。当一位同事觉得跟你待在一起很自信、很舒服——也就是说当她感到“安全”时,从身体层面上来说,她会更接近你。但是如果这位同事觉得跟你待在一起不舒服,或者心里讨厌你的话,她会拉大两人之间的距离。你也会下意识地这么做。比方说,你是个女性,正在和一名女同事交谈,你们俩已经在一起共事了很久。随着谈话的深入,你情不自禁地靠得更近了,因为她让你觉得很自在,很舒适。如果你们在工作八小时之外也是好朋友的话,身体距离会更小。反之,假设你觉得她咄咄逼人,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往后退缩。

距离其实能说明很多问题。老实本分的员工都是轻轻地敲老板办公室的门,然后小心翼翼地步入“雷区”,问完问题之后,自觉地站到门边上,等着老板答复。但老板走进员工的办公区域时,却是长驱直入,径直来到你桌前。科学上对于身体距离有专门的研究,称为“人际距离学”。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可以掌握相关微妙的技巧,从策略上调整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以塑造出自己所希望塑造的目标形象。

每个文化对于身体距离的理解在细节上有所差异,因此,我特地向人类学家爱德华·豪尔咨询了北美洲的有关情况。他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一般距离”。遗憾的是,我觉得他所介绍的用英尺、英寸来精准衡量人际距离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我。这真挺让我头大的。我可没打算随身带条布袋子,一头粘在同事鼻尖上,一头粘在自己身上,好测量距离。下面,我想把自己用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因为拥有对于工作场合人际关系的细微洞察力是极大的优势。

想象你在跟一个同事站着说话,你们面对面,胳膊伸展放在身体前面。如果俩人的中间指头没有靠近,还隔着一小段距离,这很可能说明有一方认为另一方比较咄咄逼人,谈话存在敌对情绪。我称之为“指尖零接触”。想要表达出更多的自信,你应该把身体靠得更近,摊开掌心,靠近对方手掌,我称其为“掌心全接触”。

要想在同事面前塑造出完全自信又舒适自在的形象,不妨想象这样的画面:俩人手臂均置于身体前方,互相抓住对方的手腕或者前臂。男士们,你们已经习惯了和同性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要是觉得“握住手腕(前臂)”有那么一点点怪异,这也很正常。跟随自己的直觉即可,不过和女同事相处时,为了安全起见,要注意保持距离,保持跟男同事谈话相同的距离。如果女同事主动靠近,那是她的事情,但是要当心旁观者或许会产生误会。

人际距离中其实还有一个类别,我称之为“鼻尖接触”,是指你的指尖可以轻松触碰到对方的鼻尖,因为过于亲昵,所以这种距离不适合出现在工作场合。无论俩人多么友好,在工作场合这样的距离也必须避免!

你或许觉得人际距离听起来完全不值一提,甚至是一派胡言,但是我敢保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出的信息真的很多。

小技巧7从容靠近

缩短你和他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反映出你的自信。靠近对方是有效掩盖不安全感和敌意的一个绝佳方法。所以,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咄咄逼人或者令人讨厌的角色,你只需微微一笑,然后靠他(她)更近一点。他们永远也看不出来你是害怕还是生气。

然而,有一件事是万万不可做的。如果同事退后一步,调整了你和他(她)之间的距离,这时候你就不要再靠近了,因为这样你会侵犯到对方的空间。当然,如果她主动靠近你,你只需固守阵地即可。那是她的舒适区。毕竟,每个人对于距离的理解都不一样。

在工作中,距离不仅可以帮助你战略性地获知同事的自信心水平,还能在对方沉默的时候,帮助你了解他对你的看法。他选择和你之间的距离远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艾玛是上过我培训班的一名部门主管,她告诉我,每次给团队成员布置好任务之后,她都会仔细地观察大家的脑袋是下意识地朝向她那个方向,还是朝向背离她的方向。“了解团队成员们在某个情境中的感受,”她说道,“能帮助我在这个项目中和各种不同的人共事。”

下面的这个小技巧,可以帮助你了解同事们对于你的看法,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你刚说的话。而这些信息,在将来你和同事的互动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技巧8观察同事的习惯性距离

想要了解某个同事对你或者你的话语的看法,不妨留心他(她)与别人交谈时的习惯性距离。然后比较一下,跟你谈话时的距离是更远了还是更近了。信不信由你,具有敏锐的捕捉细微差异的能力确实可以帮助你规避职场上的敌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