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小谎也别撒(代价非常惨重)

同事迟到了,他告诉上司,高速上出了车祸,所以迟到了;或者本来跟医生约好了时间,但多等了一会,所以迟到了。这样的事你见过吧?他们在撒谎,你很清楚,之前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时候,他们告诉过你,迟到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喝多了。上司多半也心知肚明,因为每个人撒谎的时候,下意识的行为举止和不自觉的表情会出卖自己。伴随着谎言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肢体动作,都会暴露“真实的”你,以及你当时的真实想法。

同样,如果上司跟你说,这个季度不会再招聘新人,或者通知你项目最后期限时,故意把日期提前,你也能看出来她在撒谎。虽然你没捅破这层窗户纸,但对方的一言一行就是让你起了疑心。下次她再跟你说,“公司里现在到处是关于裁员的谣言,你可别信啊”,你自然而然会提高警惕。哪怕只被骗过一次,你就会觉得他(她)的话不再可信。情况严重时,对方善意的谎言,在你看来,也是别有用心的弥天大谎。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点谎都不能撒。无论是夸大其词,歪曲真相,还是你自认为无伤大雅的小谎,一旦被人发现,你的信誉也会随之崩塌。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你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同事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那么在被丛林法则所支配的职场中,你也会更加游刃有余。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地欺骗一些人。但要想永远欺骗所有人,那是不可能的。”说了这么多,但是……

每个人都会撒谎

有的人偶尔撒谎,有的人老是撒谎。模棱两可、言过其实或者随意歪曲事实,这样的错误每个人都犯过。研究表明,职场中有22%的谎言都和下面三种情况有关:第一,做了某事,上司不喜欢;第二,没做某事,上司不高兴;第三,任务还没完成,就到处吹嘘已经做完了。

如果你也撒过类似的谎,别担心,你绝对不是个案。但要注意了,今天的谎言可能葬送你明日的辉煌,哪怕一个小小的谎言,也会给人留下弄虚作假的印象。有个老掉牙的故事,是关于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丘吉尔问一位社交名媛,“女士,我给你五百万英镑,你愿意跟我睡一觉吗?”

这位端庄的女士回道,“噢,天呐,丘吉尔先生……这也太突然了……嗯,我是说……我觉得……当然,我们得认真坐下来谈谈条件……”

丘吉尔微笑着问,“那我给你五美元,你看如何?”

这位名媛大惊失色,倒抽一口冷气,答道,“丘吉尔先生,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丘吉尔不动声色,平静地说,“女士,你是什么人,大家彼此都很清楚。我们现在不过在讨价还价而已。”

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谎,一旦谎言被人识破,都会被人贴上“骗子”的标签。

没在撒谎,却被别人误会,如何避免?

上司跟你说公司停招新人或裁员时,你怎么知道他没说实话呢?因为你和其他人一样,是一台天然的测谎仪。人工测谎仪是由一堆机械部件组成的,它能测量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和波动,比如呼吸模式、心跳、血压、汗液等生理体征的变化,这些变化只有在情绪唤起时才会发生。人工测谎仪的结果准确吗?目前尚有争议,但联邦调查局、警方等许多机构都认可其结果,有时候它甚至掌握着对嫌犯的生杀大权。

撒谎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这一点却是无可争议的。裸眼或许无法捕捉到这些变化,但体内所发生的改变会促使我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动作,这在平时是没有的。

我有位客户,他的下属里有个叫罗根的销售经理。罗根团队中的每一位销售都能超额完成任务,一个懒散混日子的角色都没有。我向他表示祝贺,并问道,“罗根,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看,你们团队里即使业绩最差的销售,也是行业的佼佼者。你是怎么找到那么多销售精英的?”接着我又戏谑地问道,“你看人从来没看走眼过吗?”

他答道,“说实话,还真没有,莉尔。我运气一直挺好的。”

“得了吧,罗根,”我反驳说,“这可不单单是运气的事情。你一定有慧眼识英才的本事。”

他耸了耸肩膀说,“那个我确实不太懂。但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下来,判断下属或者应聘的人有没有在撒谎的本事,我倒是有的。”

“有什么秘诀吗?”我追问道。

他的神情严肃起来,说道,“别人说话时,我会很仔细地观察。”我露出一副迷糊不解的表情,巴望他能继续讲下去。“举个例子吧,上个月有人过来应聘销售的工作,是我亲自面试的。对方非常自信,性格也活泼开朗。我们做销售工作得给陌生人打电话,我觉得他很适合。接着我问这个年轻人,他为什么来我们公司应聘。他凝视着我的眼睛,答道,‘每当成功地卖出产品,能为新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时,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个答案我很满意,”罗根接着说,“于是我又问他,现如今的沟通方式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他会不会觉得电话销售已经过时了。他表现得很激动,但人仍然是完全放松的状态,答道,‘噢,不,销售的环境的确在改变,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潜在客户的时候,我会把客户以及产品的价值放在第一位。'”

“答得不错,”罗根说,“于是我问他,为什么要离职。这时,他的眼睛立刻望向别处,然后才看向我。接着,我发现他很不自然地把手指弯曲,仿佛要握紧拳头。本来放在椅子扶手的胳膊也挪开了,不停地摩擦后脖颈,有那么一刻,还用手挡住了嘴巴。”

“他嘴上说是因为前一家公司的‘成长空间有限',身体却在讲述完全不同的故事。我怀疑他在撒谎。当然,仅凭片刻的坐立不安,我并不能认定他没说实话。我决定过会再问问他为什么离职。

“为了让试探虚实,我找了一个他一定会喜欢的话题——让他谈谈自己的长处。他又放松下来,胳膊放回了椅子的扶手上。眼皮眨都不眨,他告诉我自己是一个很出色的倾听者,比别人能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他把身体往椅背上靠了靠,说他为自己很会说服别人而自豪。我表示赞成。”

“我仍然无法肯定,”罗根重复道,“可就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于是,我换了个说法,又问他为什么要辞掉上一份工作。我是这么问的,‘你离职仅仅是因为发展空间不够吗?'话音刚落,他又开始坐立不安,眼睛时不时看向别处,同时开始不停地摩挲前臂。”

“在他再次忐忑不安的样子之前,本来我已经打算当场录用他了。我很庆幸没有那么做。后来我找了他前一家公司的人打听,得知他这个人到处惹是生非,麻烦不断,和销售经理有很多龃龉。”罗根识破了骗子的谎言!

明明没有撒谎,同事却误会了你,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给大家一些建议。建议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该做什么,另一类是不该做什么。如果对方的问题让你感到压力,你会本能地做出反应,语速加快,嗓门变大,仿佛想早点结束话题。因此,当话题让你感到紧张不安时,应该集中注意力,控制好语速和音量。否则,对方一旦觉察到你的情绪,就会提高警惕。另外,嗓音要圆润,不能干涩嘶哑,同时不要来回清嗓子或者咳嗽,这些都是撒谎的特征。回答问题时,与对方保持眼神接触,不要闭上眼睛,也不要犹犹豫豫、支支吾吾。

嘴上说的是这样的内容,身体却在传达不同的信息,科学上称之为“脱节”。直觉会告诉你,应该拒绝别人的好意还是接受建议,可这种直觉从哪儿而来,却无迹可寻。你只是有一种预感,而且预感是真实存在的。发表在科学期刊《非语言行为》上的论文《直觉:准确性及个体感知中的意识》证实,预感是真实可靠的,许多其他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小技巧39怎样才能表现得不慌张

如果谈话事关重大,那么无论是鼻子瘙痒、脚底板刺痛、耳朵发麻还是脖子冒汗,都请你务必忽略掉。切记不能用手遮住面部,这会让人以为你在“掩盖”谎言。保持音量和语速的稳定,特别是在聊到让你紧张不安的话题时。回答重要问题时,要与对方有适度的眼神接触,但也不要过犹不及。瘙痒、刺痛、酸麻和大汗淋漓的感觉再难受,也总比被别人误会要好受得多,所以一定要忍住。

谎言不仅仅止于现实中的谈话。在网络上我们同样能发现谎言的踪迹。使用电子文档时撒谎无异于自寻死路。有了电子邮件和各种聊天软件,以前口耳相传的信息传播方式(“谁谁谁说他说了什么什么”“谁谁谁说她说了什么什么”)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你敲出来的每一个词都被云存储记录下来。点下“发送”,你写的所有内容全公司的人都能看见。

无伤大雅的谎撒了真的无妨吗?

大错特错!再微不足道的谎言,也是谎言,它会让大家对你开启红色警戒。举个例子,汤姆在九点五十分给你发了条信息,“有空谈点事情吗?”

你是这么回复的,“十点钟有个会,不过没事,你直接打过来吧。”电话接通了,出乎意料的,他说的事对你来说还挺重要。时间到了十点零五分,你还没有挂电话的意思。汤姆心想,“奇怪了,他不是说十点钟要开会。看来他打算晚点去,太好了。”十点十五分时,你还在讲。这时汤姆开始起了疑心,暗想,“哪有什么会,我看根本就是胡乱编造的,要不他怎么还不挂电话。”开启警报!

汤姆或许不会直接戳穿你的谎言,但在他心目中,你不再诚实可信。以后跟你讲话的时候,他会特别警惕。小小的谎言,聚少成多,最后也会让你的名誉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