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不喜欢吃饭,每次吃饭时父母哄、骂都不见成效。一天,父亲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了两碗饭,此后孩子吃饭不再是个难题了。
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子壳当碗,孩子就能吃下饭去。究其原因就是用新颖、别致的椰壳碗换去了陈旧、普通的饭碗,使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本质是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了人求新、求异的需求。这种心理现象叫作“椰壳效应”。
在说服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助“椰壳效应”将说服行动变得“可口”。
在说服时,如果我们一味用干瘪、苍白、没有生命力的语言去慰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收效肯定甚微。为了达到说服的效果,如果我们把说服的话用椰壳重新包装起来,对方肯定乐意接受。只要我们能正确使用椰壳效应,把说服变得“可口”,和对方的沟通就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那么,如何用“椰壳”去修饰说服的话呢?这里的“椰壳”就是指在谈话中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或是其他修辞手法,来自己的表达更婉转、形式更活泼,更容易让人接受。
一般来说,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说服他人,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在说服时,恰当地使用各种手法,则能使对方在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心灵受到震撼。
其实,在说服他人时,运用“一语双关”的方法也能达到理想的批评效果。
一次,有一位二十几岁的作家把自己的作品送到某出版社编辑部,编辑看后问道:“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是的。”作家一本正经地说,“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构思,奋斗了一个星期才成书,真是太辛苦了。”
听了作家的话,编辑大发感叹:“啊!我亲爱的契诃夫先生,您的思想终于找到了继承人。”
听了这话,年轻的作家面部泛红,说:“对不起,我不该这样做,这是可耻的。”于是,低着头走出了出版社。
这位编辑就是利用一语双关的方法,说服作者认识到剽窃他人的作品是不对的,既含蓄诙谐,又照顾了作者的面子。可见,这样的说服效果远比板着脸快语明言教训人要好得多,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另外,说服他人时,用说服与表扬并用的策略,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据说,柯立芝任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对女秘书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位迷人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这应该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对她的最大夸奖了。但总统话锋一转:“另外,我想告诉你,以后抄写文件时标点符号要注意一下。”听到这样的话,女秘书顿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了总统的建议。
在这里,柯立芝就是采用了在说服之前先表扬对方,以表扬来营造说服的氛围,不仅能让对方在赞扬的愉悦中接受自己的意见,而且还让听者“有面子”。因为一般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某些长处的表扬之后,再听到他的建议,心里往往容易接受得多,并且理解了说服者的良苦用心,从而积极地配合。
需要注意的是,说服的前奏曲要自然、贴切,不要给人牵强、做作、雷同的感觉。许多家长在说服自己的孩子改正身上的不好习惯前,总喜欢先表扬他聪明,脑子好使,时间长了有的孩子就公然对此嗤之以鼻。因此,委婉的说教也须讲究变化,不可千篇一律。
小故事
甲:亲爱的,你能说些赞美我的话吗?
乙:你如乌鸦在天上飞,我如狐狸在地上追。如何?
甲:讨厌,我哪儿有乌鸦那么丑。重说。
乙:你是天上的白天鹅,我乃地下的癞蛤蟆。有一天你从天上过,拉下一坨屎,掉入我嘴里。哇哦,真香。
甲:好恶心。而且,我们都是一样的。再说一个。
乙:我是公猪,你是母猪。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