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场合中,一些人因存在自卑心理,和人交往时往往表现为畏首畏尾、缺乏主见,做事情没有魄力。假如不克服这种病态心理,就很容易磨损灭你的独特个性,阻碍你进行社交活动。自卑的人未必能力就差,大多数情况下,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脱离了客观实际,因此导致社交活动失败。
一般情况下,那些刚进入社会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或者缺乏阅历的人,在社交过程中都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人交际时,即便是他们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也不敢勇敢地提出来。自卑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往往会给交往的对象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很可能让对方对这类人产生看法,进而不肯与他们成为朋友。
小赵自卑心理比较严重,为了克服自卑心理,他特意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
小赵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低着头,眼睛一直盯着手里的心理测试问卷,一句话都不说。
为了帮他消除这种紧张情绪,心理咨询师打破了沉默,对他说:“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你吗?”
小赵依然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
心理咨询师接着说:“你看上去挺开朗的,应该是一个活泼的孩子。”
听了这话,小赵抬起头,回答说:“没错,我以前的确很开朗,可是现在……”
心理咨询师问:“现在?现在怎么了?”
小赵回答说:“现在我在学校里工作很不安心,习惯一个人穿梭在校园中,我觉得自己很傻。所以我不敢和人说话,担心说出的话让他人耻笑。可是我以前很开朗的,喜欢和人聊天,没想到现在竟然变成这个样子。”
心理咨询师问:“能和我讲讲你以前的事情吗?”
小赵回答说:“小时候我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那时很多人都很喜欢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乖的孩子,因此我也很喜欢和他们说话。但是那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早在初中时期我就已经没有朋友了。初中时的我很不愿意和人交流,更很少和异性接触,大家都嘲笑我,说我看起来傻乎乎的,这使我感到很苦恼。相比那些爱与人交流的人,我觉得自己的确傻乎乎的。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五年了,依然觉得自己很差劲,不敢和人交流。”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赵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可是后来竟然变成敏感、对他人的评价特别在意的人。小时候,小赵身边的人都夸他比较乖,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他。可是长大后,大家对他的疏远导致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逐渐变得自卑,慢慢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他之所以不愿意和人交往,只是因为这是他避开人群的一种方式。
身边的人说小赵傻乎乎的,所以敏感的小赵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的确傻乎乎的。就因为这种心理使他做任何事情都独来独往,不敢和他人接触,朋友也因此变少了。
几天后,小赵又来到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问他:“你真的觉得自己傻乎乎的?”
小赵回答说:“没错,我一直都这样认为。”
心理咨询师问:“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难道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自己傻乎乎的?”
小赵回答说:“没错,初中时有几个同学说我傻乎乎的,我现在还记得他们的名字。”
心理咨询师说:“别人说的话未必就是真的,难道所有人都觉得你傻?”
小赵回答说:“肯定不是的,只是个别人说我傻。其中有一个是我初中时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亲耳听到他对别人说我傻。”
心理咨询师问:“莫非一个有才华的人只有口才好才能受人欢迎吗?”
小赵回答说:“不是的,毕竟这样的人并不是很多。”
心理咨询师问:“那么,一个缺乏教养却口才很好的人呢?大家会想和他接触吗?”
小赵回答说:“我觉得大家都不会想和他接触。”
心理咨询师问:“那你还担心什么?”
小赵回答说:“我知道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正确的,可是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和他人做比较令我恐惧,我担心自己不如别人,害怕他们都来嘲笑我。”
心理咨询师说:“他人的意见未必就是对的,我们可以部分听取,但是不能完全听取。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一定要和别人比较。”
如果一个人有自卑心理,就会严重阻碍他的人际交往,导致他孤立、不合群,自信心和荣誉感被抑制,潜能也无法发挥出来。尤其是当周围的人嘲笑他的能力缺陷时,他的自卑心就会大大增强,会以自欺欺人、嫉妒等畸形方式表现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极大的危害。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人际交往,自卑心理都将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克服这种心理,让人际交往正常化。
自卑是个体对自己能力评价偏低的消极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用现实的标准衡量自己,而是用幻想中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这种高标准大多脱离实际,其后果是滋生出更多的烦恼和自卑,让自己变得更加抑郁。在交际上,自卑是最大的敌人。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因为自卑而苦恼,千方百计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
想要克服自卑心理,就要提高自我期望,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自卑者总是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与他人交往,其实,越避免与他人交往,就越害怕和他人交往,表现得也就会越自卑。自卑者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人成功交往的体验。随着交际活动的不断增加,交际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与人交往的畏惧心理就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不见。此时,自卑心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