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定律,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帮助另一方,让另一方产生负债感,另一方将会用相似的行为来消除这种负债感。它利用的是人们希望知恩图报的心理。由互惠定律可以推断,假如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却没有回报,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就无法受到大家的欢迎。互惠定律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遵守着这一定律,那些不遵守互惠定律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厌恶。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别人帮过我们一个大忙,为了表示感谢,我们也会一直渴望帮他一个大忙。这就像有人曾经请我们吃饭,一旦遇到两个人一起吃饭的机会,我们总是希望回请他一次,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互惠定律。
根据互惠定律,给予他人就会得到他人的给予,信任他人就会赢得他人的信任,爱他人就会赢得他人的爱。心理学家认为,人是三分理性、七分感性的动物,所以才会出现人为了报恩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奇怪现象。
曾经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因为一时气愤,跑到大山深处,冲着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此时,山谷中传来他的回声:“我恨你,我恨你!”小男孩大吃一惊,慌忙跑回家中,对自己的妈妈说:“山谷里有一个坏小孩,他大声对我喊他恨我。”妈妈问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对小男孩说:“下次你不要喊‘我恨你’,而是喊‘我爱你’,他就会变成你的朋友,对你说‘我爱你’。”小男孩照着妈妈的话做了,结果山谷中真的传来声音:“我爱你!”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故事。
这位教授让实验对象和自己的助手待在一起,请他们为几幅画打分。这个实验被分为两组:第一组,助手休息时,故意去超市买两瓶饮料,把其中一瓶递给实验对象,并且对他说:“我口渴了,买水时顺便给你也买了一瓶。”第二组,助手休息时,只给自己买了一瓶饮料,全然不顾实验对象是否口渴。等两组人员都完成打分环节后,助手同时请实验对象帮忙,结果第一组的实验对象更愿意帮忙,而第二组的实验对象往往会选择拒绝。
在人际交往中,你对他人的态度就像回声一样,送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索取并非获得友谊的最佳方法,给予才是获得友谊的最佳方法。假如你总是对他人冷冰冰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辈子都很难交到真正的好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人也不会向你伸出援手。相反,假如你经常帮助别人,对人很热情,肯定能交到很多真心的朋友,遇到困难时将有很多人来帮助你。
在人际关系中,处处都能用到互惠定律。比如,当你想求人办事时,可以先给对方买一个礼物,或者请对方吃一顿大餐,然后对方就会很乐意帮你的忙。在互惠定律的作用下,你既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又可以实现他人的目的,如此一来,互惠定律就成了连接友谊的桥梁。
就算是一个陌生人,甚至是很厌烦你的人,你只要运用互惠定律,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加。假如你想拥有更多朋友,在困难时有人帮,就要充分利用互惠定律。
一场大雪将山路覆盖,刺骨的寒风冻得人瑟瑟发抖,人们的眼睛已经很难睁开。两个人结伴而行,走了很久都没走出大山,疲惫不堪的他们已经体力不支。
两个人艰难地往前走,突然发现雪地里躺着一位老人,身子已经凉了大半,但是还有微弱的呼吸。一个人提议说:“咱们把他抬出去吧,否则他必死无疑。”另一个人不耐烦地说:“我自己能不能走出去还不一定呢,哪里顾得上他?我可不想因为这个累赘把自己害死。”
眼看着自己的同伴冷漠地走了,他只得一个人背起快要冻死的老人,在冰天雪地里继续前行。过了很长时间,他身上的热气终于把冻僵的老人唤醒。原来,老人是本地的村民,对这一带的路非常熟悉,他来到山中打猎,因为路滑摔伤了腿,才导致差点冻死。在老人的指挥下,他很快把老人背出了冰天雪地,来到一个小村庄里。突然,他看到村口围了很多人,走上去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同伴倒在村口的雪地里,早已经没了气息。
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这是与人交往的秘诀。你把别人需要的给予别人,别人就会把你需要的给予你,这就是互惠定律的价值。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他人,同时也得到他人的帮助。”
懂了互惠定律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伸出自己的手主动帮助他人,而不是伸出自己的脚把他们绊倒。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在交际过程中,只有不计得失地帮助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交到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