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暴露定律:适度暴露,才能让朋友敞开心扉

自我暴露定律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分为三个领域,一个是能够让他人察觉到的部分,也就是自己和他人都知道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透明区”;另一个是不被人发现的部分,也就是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却不知道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隐匿区”;还有一个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知道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潜在区”。

在生活中,一些人是比较封闭的,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给别人。而人与人相识,贵在相知;人与人相知,贵在知心。要想成为别人的知心朋友,就要适当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给别人。

一次,一名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垒球明星史蒂夫·加夫:“你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当然哭过,我觉得情非得已地哭出来更像个男子汉,因为这恰好说明了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叫“男儿有泪不轻弹”,普普通通的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一个迷倒千百万观众的体育明星难道不知道吗?史蒂夫的回答让人觉得意外,谁都没想到他能够坦率地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大众。就这样,认识他的观众们更喜欢他这个真实的形象了。

在生活中,一些人比较封闭。当他人向他们诉说心事时,他们对自己的事往往闭口不谈。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说,可是从来不谈自己的私生活,也不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个人对他人是否坦诚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是第一次见面时待人接物的习惯,也被称为社交性。社交能力比较强的人善于闲谈,可是涉及根本问题时往往选择故意转移话题。其二是一个人是否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本意展现给他人,我们称之为自我展示性。

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类型的开放性是完全独立的。虽然一些人的社交能力比较强,谈论国家大事、财经知识、体育新闻等话题时十分健谈,可是从来不愿意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你想和他谈论比较私密性的话题时,他往往会一言以蔽之,或者插科打诨。由此可知,健谈者对自身比较敏感的话题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相反,有些人虽然不擅长与人交际,但是习惯向他人坦露心声,对人足够真诚,所以能很快拉近和他人之间的距离。

亨利·霍金士先生是美国亨利食品公司董事长。一天,他从一张化验报告单上发现一个秘密,原来,他们厂一直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内含有毒素,尽管毒性并不是很大,可是长期食用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如果把添加剂从配料中悄无声息地去掉,就会对产品的保质期造成影响;如果把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同行们就会借机向自己发起攻击,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很可能会因此倒闭。亨利·霍金士陷入了矛盾中,到底该不该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最终,亨利·霍金士选择了向社会郑重宣布,工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亨利·霍金士刚宣布完毕,食品加工业的老板们就联合起来打压他,号召大家一起抵制美国亨利食品公司。在最困难时期,美国亨利食品公司一度到了倒闭的边缘。不过,结果却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就在美国亨利食品公司将要破产时,它的产品却家喻户晓,人们都愿意购买,政府也被亨利·霍金士的坦诚打动,给予美国亨利食品公司大力支持。

亨利·霍金士不惜冒着公司倒闭的风险把真相告诉给广大消费者,这样的企业还有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呢?在大家的支持下,美国亨利食品公司很快就恢复了元气,规模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一跃成为美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老大。

亨利·霍金就是用了暴露条律,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甚至还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在危急关头化险为夷。由此可见,适当暴露自己不仅不会毁害自身的利益,还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赖。

一般来说,大家都倾向于和那些喜欢自我暴露的人交往,而不倾向于和那些喜欢自我隐藏的人交往。假如一个人从不肯暴露自己,就很难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不过,这并不代表暴露得越多越好,更不代表什么事情都可以拿出来和他人分享。假如一个人过多地暴露自己,不仅无法拉近自己和他人的距离,还会让人觉得厌烦。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人每天都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地说自己的秘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肯定会觉得特别烦。

自我暴露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对等原则

想要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就要让自己的自我暴露和对方相当。假如你暴露的秘密比对方暴露得多,就会让对方产生很大的压力,往往会让对方产生防卫心理,对你敬而远之。相反,假如你暴露的秘密比对方暴露得少,就无法表达你的诚意,也就无法打开对方的心扉。

2.循序渐进原则

暴露自己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暴露得太猛让对方觉得你不够稳重,无法做到守口如瓶,又怎么敢把内心的秘密告诉你呢?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可能让对方大为惊讶,不仅无法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还会拉大彼此的心理距离。

3.自愿原则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意说的秘密,不管彼此间的关系多么亲密,都不喜欢告诉任何人。所以,暴露自己的秘密时,应该遵循自愿原则,不可强人所难,假如对方不愿意说,就不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