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定律:肯吃亏才能扬眉吐气

李嘉诚曾说:“一件看起来是吃亏的事,通常会变成十分有利的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点亏不吃,问题是我们怎么看待“吃亏”。朋友之间相处,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总需要有人承受不公平。吃亏是在所难免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与人计较呢?又何必折磨自己呢?

许多时候,吃亏不仅不会损失你的利益,还会给你带来利益。人们都说,人心是一杆秤,假如你可以做到遇事不斤斤计较,对他人不过分苛刻,你身边的人自然会尊重你、信赖你,你的生活氛围将变得宽容、和谐。

美国总统威廉·哈里森平时不爱说话,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傻瓜。周围的人经常拿他开涮,每次都在他面前放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然后对他说他可以拿走其中的一枚。哈里森每次都不顾那枚一角的硬币,拿走那枚五分的硬币。

一位妇女对此十分好奇,问哈里森:“孩子,那个一角的硬币更值钱一些,你应该把它拿走,难道你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吗?”

哈里森回答说:“夫人,谢谢您的提醒。我当然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可是假如我把那枚一角的硬币拿走,以后谁还会拿出两枚硬币摆在我面前让我选择呢?到了那时,恐怕我连五分的硬币也拿不到了。”

大家习惯用常人的思维评判别人,把别人的反常行为定义为愚蠢,其实,那些反常的行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智慧的象征,也是会变通的表现。吃亏是福。在生活中,大家对那些喜欢占他人便宜的人往往没什么好感。表面上看,这些人的确得了便宜,其实则不然,从做人的角度分析,这些人吃了大亏。一个处处贪便宜的人,很难做到让周围的人喜欢他,更不可能和他做朋友。如果得便宜要以失去朋友为代价,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我们都知道,求人帮忙是最难的,但是,假如你让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帮忙就会变得非常容易。有时候,即便你一言不发,也会有很多人心甘情愿地伸出援助之手。吃亏会让你变成施者,让你的朋友变成受者,表面上看你吃亏了,实际上是赚了。还有什么比朋友欠你一个人情更好的?让朋友欠你一个人情,比金钱更可贵,比财富更重要。经常吃亏的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一个豁达大度的人,能让朋友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唐玄宗时期,姚崇是赫赫有名的宰相。姚崇有一位同窗好友,名叫张宗全,深谙吃亏是福的为人之道。

姚崇年轻时,和张宗全一起求学。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让姚崇和张宗全按照这个题目写出一篇文章。姚崇和张宗全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交出了自认为不错的文章。机缘巧合之下,两个人交出的文章在内容上几乎没什么不同,连观点都一样。老师看到后大发雷霆,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得意门生人品这么差,竟然做出偷抄他人文章的事情。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称文章并非是偷抄的。张宗全也没有偷抄他人的作品,但是为了平息老师的愤怒,就对老师说:“我前几天和姚崇兄谈起过这个题目,为姚崇兄的高谈阔论所折服,所以就按照他的观点写出了这篇文章。”

听了张宗全的这番话,老师终于明白,是自己错怪了两位学生,于是心中的怒火消去了一大半。这件事过去后,姚崇十分钦佩张宗全的为人,为他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上宰相后,就把张宗全推荐给唐玄宗,于是唐玄宗封张宗全一个正三品官衔。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某些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点亏看似是糊涂的表现,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张宗全送人情给姚崇,让姚崇感恩戴德,最后举荐张宗全做了高官,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也因此更加深厚。

喜欢赚便宜的人,每赚一分便宜,都会为此失去一分尊严,少去一分自信,最终在人际交往中将无法找到立足之地。相反,吃亏可以带给你意想不到的财富,让你的朋友欠你一笔无法偿还的人情债。

长期以来,大家最忌讳把朋友间的交往和交换结合到一起,觉得谈论交换是一件十分庸俗的事情,是在亵渎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无论是从物质的角度讲,还是从情感的角度说,朋友间的你来我往都有一种交换的味道。既然是交换,就免不了利益上的你多我少,也就免不了要吃亏。

学会吃亏也是一个搞好人际关系的好机会,假如他人在你面前犯了错,你必须要抱着吃亏是福的心理,学会吃亏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唯恐自己吃亏,千方百计地占他人一点便宜。其实,吃亏是福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它是一种聪明的交往方式。一方面,经常吃亏的人觉得自己很豪爽,逐渐培养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变得乐于助人,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天下没有白吃的亏。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遵循着类似的原则,你的付出不会凭空消失,它将像一笔存款一样存进你的人品账户,用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你。

不过,吃亏要有度,付出的不可太多。每一个人都害怕欠他人无法偿还的人情,担心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人觉得特别累。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能给人太大压力,否则就会破坏这种人际关系,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