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打圆场,化尴尬于无形

每个人都有过陷入尴尬的经历,也都知道尴尬的滋味不好受,此时,打圆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他人陷入尴尬时,机智地打圆场可以让你帮助别人摆脱尴尬,让他人视你为至交。

在一个婚礼上,来宾正在敬新郎、新娘酒,此时一位客人打碎了一只非常精致的茶杯。很多人觉得这不吉利,打碎茶杯的客人觉得扫了大家的兴,所以闷闷不乐地低下了头。新郎、新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个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一时间气氛非常尴尬。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思维敏捷的宾客灵机一动,站起身来对大家说:“‘碎碎平安’,这是大吉的预兆啊!预示着新郎、新娘在今后的生活中必将岁岁平安,生活幸福美满。来!咱们一同举杯,共同祝愿咱们的新郎、新娘岁岁平安。”

就这样,尴尬的气氛被打破了,新郎、新娘都非常感激那个打圆场的朋友,打碎茶杯的人更是把那个打圆场的朋友当成“救命恩人”。

在现实生活中,陷入尴尬时,能机智打圆场的人总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机智而得到贵人的青睐。著名作家冯骥才《俗世奇人》里的一篇文章《好嘴杨巴》就证明了这个道理的正确性。以下是《好嘴杨巴》的部分章节: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蒙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情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作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道台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便说:“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他也顺坡下了),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来人呀,赏银一百两!”

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杨巴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谢恩,心里头却一清二楚。

打圆场是一种语言艺术,具有化解矛盾、避免尴尬、打破僵局等众多功能。不过,打圆场一定要从善意的角度出发,用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这样才能调节人际关系。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才能不失时机地打好圆场,化解尴尬呢?

打圆场经常被用来劝解他人,尤其是双方陷入争执,彼此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时。当双方固执己见,不肯相让时,作为中间人,我们可以打圆场,帮助争执双方合理分析问题,让他们各让一步,停止毫无必要的争执。

刘涛、张强和宋明相约周六上午十点到书店买书,地点定在新华书店。

刘涛和张强于十点整到达新华书店门口,可是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能等到宋明。于是,两人气冲冲地走进书店,没想到刚好看到正在书店内坐着看书的宋明。

刘涛脾气很暴躁,指着宋明的鼻子说:“没想到你一直坐在这里看书,我们两个在外面等了你一个小时了,都快冻僵了你知道吗?”

宋明也急了:“你们等了我一个小时,我还等了你们一个半小时呢。我八点半就到了这里,到现在你们才来。”

刘涛愤怒地说:“八点半来了又怎么样?你待在书店里,我们怎么知道呀?”

宋明也不相让:“外面这么冷,不待在书店里,还站在外面呀?”

张强连忙打圆场道:“你们都少说两句吧,大家都是误会。”接着他对宋明说:“刘涛今天穿的衣服很少,在外面等了一个小时,冻得都快感冒了,虽然不应该冲你发牢骚,但是大家都是朋友,你应该体谅体谅他。”然后又对刘涛说:“这事不能怪宋明,他又没有违约,甚至比咱们还早到了半个小时。要怪就怪咱们三个没有事先约定好具体地点,才造成这个小误会。别说了,都是朋友,为这点小事计较不值当的。”

当双方陷入僵局时,即便是一点小事,也会引发争执,为了息事宁人,此时第三方应该及时站出来,机智地打圆场,化解双方的矛盾。打圆场时,注意不要厚此薄彼,否则只会激化双方的矛盾。

可以提醒双方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请他们互相体谅对方,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试想一下,如果因你及时站出来打圆场,而挽救了他人的友谊,事后他们肯定会感激你,把你当作知己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