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圈:远亲不如近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亲戚之所以还不如邻居,就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两家相距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虽然血浓于水,但是遇到急事时,就不得不考虑距离的远近。遇到急事,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时,距离最近的邻居总是能第一时间出手相助,而远方的亲戚却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另外,邻里间相守一处,彼此低头不见抬头见,相处是否融洽对双方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某小区住着一对年过古稀的老夫妇,儿孙都在外地居住,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

一年冬天,家里的男主人突发脑溢血,出现了神志不清的症状,把女主人急坏了。她只得跑到邻居家敲门,大声喊:“快来救人啊!”

听到敲门声,邻居慌忙打开门,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医生及时赶到,救了男主人的命。

后来,抢救的医生回忆说:“幸亏他家的邻居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才救了他一命,如果晚送来几分钟,恐怕病人就没救了。”

可见,相处得好的邻居关系,有时候要远远胜过亲戚关系,因为邻居总能及时地提供帮助。除此之外,邻居圈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关系网,许多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得到过邻居的帮助。

李嘉诚是香港有名的大富豪,其财富和名声在社会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不过,李嘉诚在少年时期,家里面非常穷。母亲因要养育几个孩子,生活十分艰辛。此时,李嘉诚的邻居很同情他们,于是介绍李嘉诚到一个塑料厂当工人。对李嘉诚来说,这个帮助是非常及时的,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让他有了一份收入,从而维持家人的日常开销。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得以跻身世界富豪的行列。他对这个邻居一直十分感激。

邻里关系是每一个人都会碰到的普遍关系,搞好邻里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好的邻居就等于自己的左膀右臂,在你遇到困难时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相反,糟糕的邻居却会很淡漠,不仅不会给你提供必要的帮助,还会给你制造各种麻烦。

然而,当今社会,城市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以往的农家小院逐渐演变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曾经互帮互助的邻居也变成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形容众多邻里关系再恰当不过。邻里关系十分冷漠,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住了十多年的邻居是哪里的人。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如何才能维护好自己的邻居圈呢?

1.主动交往

想要打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就要主动和邻居交往,融洽邻里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交靠的是互动,人们只有在互动中才能更加了解他人,使彼此的感情更深。不过,在交往的初级阶段,总需要有一方放下面子,主动释放渴望交往的信号。

如果你还不认识自己的邻居,还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不妨主动一些,找机会和他们接触,寻找一些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遇到事情时彼此帮一把,共同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

2.学会包容

提起邻里关系,就不得不提出几乎无人不知的“六尺巷”的故事,它向我们诠释了包容的重要性。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捎来书信,请他动用手中的权势治一治老家的邻居叶家。

原来,张家和叶家的宅地紧挨着,由于两家的宅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时间相隔太久远了,一直以来都是一笔糊涂账,所以两家人在宅地上发生了争执。两家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不肯相让。当地的官府知道这个案件牵涉到尚书大人,所以不敢断案,怕引火烧身。眼看着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得把这件事告诉在京城做高官的张英,请他出面解决。

张英看过书信后,没说一句话,只是在回信中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然后交给来人,命他赶快送回家中。家人看到来信后很受教育,立即让出了三尺来。张英没有仗势欺人,而是选择了忍让,左邻右舍看到后都大为称赞。

邻居一家看到张英的大度后也非常感动,于是把自己家的墙也向后退了三尺,两家的纷争就这样解决了。

可见,邻里之间要学会包容,这样才能在发生矛盾时避免矛盾进一步扩大。而且,懂得包容的人会主动寻求解决之道,非常有利于减少误解和猜疑,从而融洽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