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见一个可能适合你的人,你们彼此欣赏。虽然不知道这段感情最后会如何,但你愿意追求它。你们见了面,花了几分钟谈话,发现双方彼此喜欢。这样的关系有很多种可能的发展:成为朋友、短暂恋爱,或许有可能持久,甚至有可能进入婚姻。谁能说得准呢?
你寻找什么?
你可曾想过,在刚开始接触时,让对方知道你所寻求的类型吗?这是可行的,这么做不但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也能避免伤害彼此的心。我们时常在征友广告中,看到直接将条件列出的表达方式。有些人很直截了当地说:“寻求恋情、一生的约定,最后步入婚姻。”或是像这种“只想先交往,顺其自然”,或是“不想结婚,但却是个好情人”。在征友广告中可以看到更多此类的需求。
第一步要先决定你在感情中所寻求的目标。有些人在第一次与对方约会时,就表明他们的长期目标。然后,他们也很快地找出对方的目标。每个人总有些计划或是喜好。引发对方分享的技巧是先分享你自己。如果你寻找的是结婚的对象,而对方不是,何必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如果他们也是寻求结婚对象,但是在过去12年来,他们每半年就换一个对象,这个现象给你的警讯是:你希望你是他们的意中人,但是这个风险太大了。一个人过去的情史,也能提供你一些线索。
以下是一位33岁的女士,分享她心目中理想对象的条件。
我对一个敬虔之人的期待
信仰像一把伞,所有的个人特质都在其下。如果没有这把伞,我才不在乎这个人的外表如何:他可能长得不赖、是个帅哥、能言善道、行动力强、有干劲又有雄心壮志;但是,如果他没有与上帝同行,我不可能对他产生兴趣。
然而,如果他有信仰的伞,能吸引我的特质如下:·我父母接纳的人(特别是我的父亲)。
·值得信任的人。
·正直的人。(君子重诺,如果他承诺的事,我有信心他一定能做好。我相当信任他所说出来的话,因为他一定会完成。)
·令我赞赏的人,可以与我般配的人。
·彬彬有礼的人,不会羞辱我的人。
·优良的倾听者。
·支持我的人:我们在一些事上虽意见不合,但他会听我的观点,然后再做出是非判断。
·良好的沟通者。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在各样事上意见相同,观点一样,我需要他至少试着与我沟通,理解我的想法。这是我认为相当重要的特质之一。
正直这个概念再次出现在我心中,正直应该涵盖他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正直地对待上帝、配偶、雇主、朋友、财务(教会与国税局等等),以及他自己。他是否常找借口,说服自己不需正直地对待每一件事?
这些看起来相当“严格”的条件,是我寻找敬虔的对象的要素,主要原因有二:原因之一,我是一位基督徒,与不信者在一起的想法,不仅叛逆,更是违背上帝意愿。另一个原因,因为我曾经试过与不信者交往,而我尝过那种不快乐的滋味(事实上是凄惨无比)。我曾经交往过的对象都不适合我,但我却不知道如何逃离这些危险的关系。
为显示我对交往的慎重,我不会轻易地答应与人交往。换句话说,我希望先与这位敬虔的人成为朋友。我希望亲吻……这些身体的碰触,不会变成重要的问题。我真心相信我能遇见某人,先在理智与心灵层面认识他,以此判定是否我想嫁给他,身体亲密并不是婚前交往中的必要项目。我对上帝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婚后身体的亲密不是难事。
所以,我觉得遇见对象最正确也是最自然的场所,是在信仰徒团体中(在教会中,主日学里,或是其他对外的活动)。我希望开始时在团体认识并了解他,然后再进行一对一的约会。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我的信仰背景,我绝对相信祷告在感情中是不可或缺的。事实上,祷告能让我知道上帝的旨意,让我知道他为我这一生所预备的伴侣。此,外,一起祷告是我清单中的必要项目。
有些人只要有短暂的关系,就相当地满足愉快。这是他们过去多年来的感情生活模式,而且他们也不急着结婚。有时那些经常在短暂关系中打滚的人,将他们常进出短暂关系的原因,投射在另一人身上。他们会这么说:“她好像不想结婚”或者是“他不是会做出承诺的那种人。这年头,有多少男人能做出承诺。”这种感情模式的人,通常是他们在感情开始时,充满着强烈的吸引力。但是几个月过后,感情的吸引力渐渐消退。这种短暂关系的感觉很棒,而且常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就好像里面有种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产生作用,但却往往不能持久。你无法解释为何你深受此人吸引,但他却无法符合你所开出的条件。
迷恋与真实没有实际的关联。迷恋和激情常见于青少年中,而且在成年后约20到30多岁,继续发展成为此人的感情模式。不幸地,如果迷恋和激情没有马上出现,此人便丧失追求理想对象的兴趣。
情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如果没有迷恋与激情,持续的时间较长。当情侣交往后,激情开始渐趋平缓,此时便是评估感情与对象的最佳时机,也是发展成熟爱情的机会。如果刚好出现问题,促使你用新的眼光看待这段感情,那更是难得的机会。要以平常心乐观地看待,因为这就是人生。当你们一起面对问题时,你就能看到对方隐而不现的一面。当人处于危机之中,常常比较愿意做出改变。
当情侣接受婚前辅导时,告诉我他们这礼拜过得很不顺,或是他们之间闹得不愉快,我的回应都是:“太棒了,我们这个礼拜要完成的事可多了。我们可以使用你们之间发生的事,看出它们对你们感情的影响。这是件相当有建设性的事。”通常他们刚开始都不以为然,但是最后他们都能看见万事互相效力的益处。如果他们在一个礼拜中都相安无事,我会提出一些具争议性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重新评估,有时我甚至会制造冲突。这就是结婚后的真实生活,所以在你结婚前,必须知道你们是否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
当你重新评估感情关系,来到做决定的十字路口,选择继续前进或是结束感情,此时有很多问题需要你好好思考。你想要继续这段感情吗?如果你想,要用什么方式继续?你是否满足于维持现状,或是想要进入更深层,也许更持久的关系?此时的你是否有能力作出这样的决定?这一生中,你是否有能力与对方分享你所有的感受?你接受这段感情的理由是正面的吗?或只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这些问题要在感情开始时及早思考。
当你开始熟识此人,有个问题是你一定要思考的:“这段关系是否有持续的潜力?”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然后用1到10的程度标准测量(1是“算了吧”,10是“绝对可以”)。在每次你看到此人,或是与他相处时,都要这样测量自己的答案。用一个月的时间记录自己的回答,然后问自己:“这些测量结果传达了什么意义?”为了帮助你更认识这个人,请使用附录A中的问题清单。
持久感情的担忧
我常要求我的辅导对象,在两次会谈中间,以书面方式回答问题。我发现,当人们看到自己写下来的答案,冲击力较大。对于在短暂感情中的人,或是想要拥有持久感情的人,最有帮助的方式,就是思考自己对继续前行的担忧。写下5件你所担忧的事,用1到5的强烈程度标示出来。
我对持久感情的担忧是……
1.
2.
3.
4.
5.
现在请看看其他单身者的担忧:
·会不会我只满足另一人的需求,而没有满足我自己的需求呢?
·我不确定,如果我们继续走下去,我对他的付出是否能得到回报。我希望双方的付出是双向的。
·到目前为止,经营这段感情可说是困难重重。我怎能知道以后会更好?我希望我们可以更亲密,但是我更不想失去自我。
·如果我们继续这段感情,她可能会发现更多她不喜欢我的地方。如果我比现在还依恋她,我会被她狠狠地拒绝。我渴望亲密,却不愿冒着被拒绝的危险,因我曾有过这种痛苦的经验。
·他太强势了。如果我们继续这段关系,最后我会被他控制。
·我知道我太强势,而且有操控别人的倾向。在短暂的关系中,我可以轻易地掩饰这种倾向。但是当我与这人相处的时间越长,越是无法掩饰,特别是我看到一些不对的事情,越是想要拨乱反正。
·如果我与某个人走得很近,我们就必须很亲密。我一定要放弃一些活动,也要放弃异性朋友,但这些人都是我认识多年的老友。
·我知道我很挑剔,这是让我不去认真地看待感情的方式。但我可能会错失一些不错的对象。
失意者(rebounder);
警告:以下所描述的两种状况,足以危害婚姻健康。如果你是篮球迷,一定听过这两个其中之一。事实上在篮球运动中,如果队伍中的队员拥有这项技能,将是球队的优势。此项技能名为抢篮板球。当篮球射向篮筐,但却碰到篮筐弹起来,这时如果对方的球员跳起来抢篮板球,到手后他们的队伍就有持球权,然后往他们的得分篮框进攻。
抢到篮板球是件好事,但是遇到正伤心失意的人就不是件好事了。我常常看到人们在失恋、配偶死亡或离婚后,迅速地找到新的对象。这些失意者仍处于失去爱情的剧烈伤痛中,但他们没有自己经历伤痛、哀悼逝去的人与感情,反而用另一个人来掩盖心中的伤痛。他们觉得新的正向情感,比起他们生命中的空缺要来得正面。某方面而言,他们利用别人来麻醉情感的伤痛。你可能情感健康,准备好对这段感情做出承诺,但是这些失意者仍未准备妥当。他们太早进入另一段感情,以至于无法治疗旧伤,更污染了他们的新感情。要经营一段感情,双方都需保持稳定且健康的状态。
如果因配偶死亡而回复单身,配偶死亡的原因是否为长期的慢性病症?如果是,可以预见哀悼过程随之而来,且此人在配偶死亡后的复原速度,比其他状况快许多。但如果不是,配偶自然死亡后,平均要花两年的时间才能开始哀悼过程。但如果是意外死亡,要花3年的时间;自杀死亡,4年;谋杀死亡,通常是5年。这就是为什么在进入一段新感情前,哀悼与复原的支持团体是很重要的角色。
如果此人是离婚时被拒绝的一方,他不只经历失去感情的痛苦,也经历被拒绝的痛苦。很多人在离婚尚未定案时,进入另一段感情关系。常常有一些正预备离婚的人问我,他们是否能与其他人约会。我都会反问他们:“在上帝与本州法律的眼中,你是单身还是已婚?”当他们承认自己仍是已婚的事实(通常这需要花一些时间),接着要告诉他们:“如果你仍处于已婚的状态,那么你还没有权利与别人交往。等到你离婚了,参与离婚治疗的支持团体,完成治疗过程。然后等待至少一年,才可以正式考虑交往一事,在经过这一年后你才算准备好了。如果你在这之前提前进入一段关系,可能这是你对伤痛的反应,只是寻求某人来治疗你的痛苦,满足你的需要,但这不是情感健康的选择。”很多辅导对象不喜欢听这些长篇大论,但那些太快再婚的人,很快地又成为离婚的受害者。
感情破碎的失意者,好像是你在家中的一个小房间往墙上丢球一样,球在两面墙上来回不规则地弹跳。以下是有位年轻女士在接受辅导时,描述她的经历:
我觉得好像身处旋转木马、碰碰车、云霄飞车的综合体上。我必须像陀螺般地忙碌,否则我会发疯。我总是让自己忙得停不下来,让自己陷入一段接着一段的感情中,事实上是我都与他们发生过性关系。我不喜欢自己这么做,而且这样让我对失去的感情更有罪恶感。我决定找些有建设性的事情来做,而且礼拜四五晚上都待在家中,证明我也可以一个人过生活。这么做很痛苦,不过我想这能让我从伤害中复原,我也确信自己可以从这些经验中学习成长。我不想永远被他捆绑,我认为过去的我就是如此。
有些人预备好进入下一段关系的速度较快,当你遇见失意者时,问问自己:“他真的了解我吗?他是否视我为独特的人而追求我?还是将我当成治疗的解药?”如果你自己就是失意者,请扪心自问:“我将这个对象视为治疗的解药,还是我能真实地了解他?”
然而,如何知道眼前这位对象是位失意者?首先,在你们尚未投入太深前,花些时间讨论你们的前一段感情。如果前一段感情持续时间很长,也许是交往,也许是婚姻;深入探讨这是哪一种类型的感情,结束它的原因,多久以前发生的事,如何治疗伤痛,以及现在如何调适。这么做并不是故意侵扰对方的隐私,而是实际保护双方安全的做法。可能你想知道自己与他们的前任伴侣有无相似或相异之处。
我看过许多人选择的新对象,与前任伴侣十分相似,无论是优点与缺点都很像。这种替代法的结果,也许就像前任伴侣一样令人失望。但是某种力量驱使他们相信,他们仍可以与同样性格的人在一起。或许他们为了向自己与前任伴侣证明,前一场感情失败,肇因不是在于自己的缺陷。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冷淡疏离的父亲,他们的女儿还是选择与父亲性格相像的丈夫。这些相似处可见于个性、行为、价值观、信念等等。
在你进入下一段感情前,必须先与前任伴侣道别。这是哀悼过程中最后一个步骤。下一章我们会针对此点进行更多的讨论。
失意者有某种明显的性格,如果你在你的对象身上看到这些性格,请小心。如果你的对象的请求或要求,对你的生命造成重大的改变,而你的需求却没有被满足,这就是个警讯。这可能是他们失意的症状,或者是他们根深蒂固的个性,但这两种状况对你而言都是不健康的。
很多失意者使用投射来减轻分手的痛苦。他们把所有的过错推到前任伴侣身上,聚焦在前任伴侣的负面性格中(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些性格)。这种倾向让他们无法看见自己的过错,也无法承担自己在分手中的责任。如果你们在建立关系时,对方仍不断诽谤前任伴侣,表示他的思绪仍在前任伴侣身上,只是带着负面的情感罢了。他们心中所存的怒气,可能导致怨恨,最后造成苦毒,不只冲着他们的前任伴侣,可能也波及其他人,甚至包括你。你可能想知道他们还因自己的不幸怪罪谁,但你应该不想成为他们生命中另一个“坏人”。
另一个麻痹自己,让感情伤痛减少的方式:否认前任伴侣的优点,特别是处于被拒者角色的人减低痛苦的说法,象是:“你知道,那个人真的有很多问题与缺点。她(他)根本不是自己所描述的那种人。不久的将来我还能找到更好的对象。”
还有另一个你需思考的问题:这个人在前一段感情中,是否主动提出分手,或者他是被拒者?无论哪种状况,这样的分手模式是否持续多年?他的前任伴侣今在何处?他们有了新的交往对象,或是再婚了吗?如果是如此,我是否是对方在前一段感情过后,第一个喜欢的人?或者他之前已经有交往对象?如果你是第一个,为什么他要等到现在才开始追求另一段新感情?
潜在失意者(prebounder)
第二种足以危害未来的婚姻健康的状况,一直到最近我才发现适合的名称。有位作者称之为:潜在失意者。他们与失意者极为相似,只是仍身处先前的感情中,却一边寻找新的对象。一旦确定找到新对象,他们才决定如何处置先前的伴侣。但是,说不定他们不会结束先前的感情,想要脚踏两条船。我还曾看过有人同时与5个人交往。如果你们之间发生问题,对方很容易就回到前任伴侣身边,被冷落的人就变成了你。
以下这些问题,如果诚实地回答,对你和你的未来都有帮助。你需要用点脑筋,想想如何用较有创意的方式,与你的对象进行讨论;而你自己也需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是:“先前的感情真的结束了吗?”
1.你想到前任伴侣的频率有多高?用什么方式想他?是负面的或是正面的?
2.你与前任伴侣的联络频率为何?用什么方式联络?联络他的目的为何?与他联络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3.你与你的前任伴侣有何相似之处?
4.在1到10的程度测量中,你害怕这一段感情重蹈覆辙的程度有多少?
5.在1到10的程度测量中,你对前一段感情的罪恶感有多大?这样的罪恶感如何影响你与另一人建立新的感情关系?
6.在1到10的程度测量中,你对前一段感情的怨恨有多少?如果你心中仍有怒气,要如何才能消气?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会说:“我们永远不会讨论这些问题。”但是你可以的,而且你一定要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讨论。毕竟,这关乎你的未来。无论用哪一种方式,你都要找出答案来。想想看,这些问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扰乱你的感情关系。如果你将感情投入在失意者或是潜在失意者身上,便无可避免地被他们当成拐杖使用。记住这点,当脚伤好了之后,没有用处的拐杖就被丢弃。好好地想想吧。
打个比方,如果你去看一位之前没看过的医生,他会如何看病?刚开始,他先询问你的病史,虽然这些问题与你要看的病不一定相关。但是,为了要仔细地评估你的状况,医生要先对你做彻底的了解。
如果你寻求治疗师的辅导,他一定会要求你分享你的过去。治疗师所要处理的,不只是眼前的问题,他也要知道你的问题如何形成,如何影响你。如此他才能有效地帮助你。
评估未来的伴侣与上述的过程相去不远,而且,对于你的未来相当重要。
在你考虑进入一段持久感情,甚至结婚之前,请先想想自己、是否有“我不想蹬这混水”的感觉。如果问题在此时出现,请将它们视为警示标志,或是“停止关系”标志。
:给予者、接受者与承诺恐惧症
几年前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给予者与接受者》(TheGiversandTheTakers)。这本书把人分成两种,理想上我们都有给予与接受的能力,这才是健康的。但是如果你的伴侣只拥有一种能力,我可以十分确定,你的需要无法被满足。
如果你的伴侣使用各种威胁,象是暴力、毁誉或自杀,来强迫你与他(她)继续维持关系,你要尽快与对方断绝关系,因为有些人无法接受“被拒绝”。(下一章将针对这个主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我很惊讶地发现,有一些基督徒夫妇使用“离婚”为武器,控制他们的伴侣。以离婚为要挟是婚姻不健康的现象。如果你的伴侣以离婚为手段,企图达成他的目的,可以考虑把他赶出家门。
如果你的伴侣有被虐的经验,但却不曾接受治疗或帮助,如何能知道你不会成为受害者?
在这20年来,我们的语言创造了太多新的标签式词汇,企图描述生活中的感情关系与其中的问题,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许多书只谈论一个标签式词汇,不过是为了解释为何有些人不结婚。现在最流行、最骇人的标签是“承诺恐惧症”!这名词甚至告诉我们,这种病症正流行在我们中间。对于深爱着伴侣的人,但却无法给予承诺,这样的人活得特别地痛苦。无数的书籍讨论这个问题,罪魁祸首通常是男性。以下的词汇用来描述他们:落跑爱人(TheDance-AwayLover)、若即若离症(TheGo-Away-Come-CloserDisease)、花花公子症候群(ThePlayboySyndrome)、逃避承诺(FlightfromCommitment)、彼得潘症候群(PeterPanSyndrome),以及无法付出爱的男人(MenWhoCan'tLove)。
患有“承诺恐惧症”的人,症状是他们拥有强烈的欲望,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肯定,但却又强烈地抗拒承诺。他们不想孤单一人,但却也不想与人太亲近。当他们与人太亲近时,就会退缩。他们矛盾的双重信息是:“靠近点,别靠得太近。过来,走开。”孤单一人时他们闷闷不乐,被人绑住时他们也高兴不起来。
如何观测出此人是否患有承诺恐惧症?如果对方曾有过短暂关系,要提高警觉。他是否常常取消约会,或是不时地改变计划?是否觉得自己常常被他伤害?你觉得他的心定下来了吗?他有没有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模式呢?如果没有,你最好小心点。
如果你觉得你的对象患有承诺恐惧症,赶快离开这段关系。不要试着了解他的病因,也不要以为你可以改变他。你无力改变,也无法改变他。但人往往很容易掉入陷阱,“真想知道他为何又取消约会”,或是“真想知道他为何退缩”。但你永远也无法得知答案。开始寻找下一个对象吧。
另一个女性关心的话题是沉迷于工作的单身男性。一篇报纸的文章,标题是《单身汉潮流》,内容指出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宁愿选择单身而不愿结婚。许多男性将婚姻大事摆在一旁,转而追求学业与事业的理想。《单身汉:不婚男性的思考哲学》(Bachelors:ThePsychologyOfNeverMarriedMen)一书的作者,发现多数不婚的男性,乃自主地选择不结婚。研究显示,许多男性的感情关系,都出现这三种防卫模式:躲避、孤立与扭曲。这些单身男性不愿意投入感情、不敢提出需求,在性关系中也不愿分享需要。他们防卫与孤立的程度,虽然还能让他们与女性互动,但却只是表面,无法深入。他们的情感无法与人分享,大多表现出冷淡与冷漠的态度。如果他们身处在可能受伤的情况中,就会使用躲避的防卫机制。作者指出,这份研究另一个惊人的发现,只有5%的单身汉在40岁之后结婚!
我曾在婚前辅导中,看过一些奇怪的组合。我曾与一些即将结婚的情侣谈话,发现有一方不是那么的喜欢他的伴侣,却又觉得婚姻不一定要满足身体上的需求。另一对情侣承认,他们之间先有身体上的吸引,在财务方面有相同的目标,但是还不确定是否喜欢彼此的个性!怎么会有人在这些不利双方的状况中,还能考虑在一起结婚?但是却还是有人这么做。(幸好,上述的情侣最后都决定不结婚。)
离不开失败恋情的理由;
在这一章中,我们提出了许多感情中会遇到的问题,现在请换个方式思考:如果现在我们之间存在着问题,婚后难道不会变得更严重吗?如果可以采取行动解决,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但行动需要花时间。
当问题显而易见时,为何你仍想要继续这段感情?或许你读完了以下的叙述,你的心意会更坚决,以下有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有些人在低落的自我形象中挣扎。一位40岁的被辅导者,描述她进退两难的情况。她告诉我,她的男友一直羞辱她,粉碎她的自我形象。我问她为什么不分手,她说:“我会失去他的陪伴,而且要我与别人重新开始,我觉得相当困难。而且,或许他对我的批评是对的。”如果你听多了负面的评价,你就会开始相信自己是这样的人。
另一些人被他们的感觉牵着走,对一些客观的事实视而不见。这些人把时间花在言情小说中,并且幻想他们能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时候你所幻想的爱情,超越了现实生活,造成你无法注意一些危险标志。
痴恋者(ObsessiveLovers)
有些人对爱上瘾,把一切后果抛在脑后。在健康的关系中,你心中期望,对方就是那个可以满足你梦想与希望的人。但是,你心中还有一张安全网,我们称之为事实。事实告诉你,这样的梦想或许无法实现。但痴恋者没有这张安全网,甚至不知何谓迟疑。当他们找到新的对象,他们就会大叫:“对!这就是我的梦中情人,他可以满足我的需要,带给我快乐。”痴恋者对其对象有许多幻想与期待,对象是谁并不重要,他们的焦点是自己的需要,以及对方如何满足这些需要。痴恋者永远活在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一开始或许甜言蜜语,但时间一久便会令人窒息。你认识这样的人吗?
要称为痴恋者,必须符合下列四种条件。其中之一是他们对那位真实或是理想的对象,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他们用尽心力,不是要被对方拥有,就是要占有他们。这就是他们的理性崩溃时的状况。他们的理想对象一定是要他们追求不到的人,或是一定会拒绝他们的人。对方一定会告诉他们“我没兴趣”“我已经有对象了”或是“走开!”但是,痴恋者并不在乎。拒绝他们,事实上只会让他们更执著,更害怕他们的爱被拒绝。因为得不到或是被拒绝,他们的行为开始变得很退缩。他们害怕被拒绝,感觉就像曾被拒绝的状况一样。因为心中充满被拒绝的恐惧,以至于他们以自认失败的方式,来看待他们的生活与健康的人际关系。他们心中所害怕的事真的发生了,于是痴恋者常常这么说:
“我知道她与其他人交往,但是他们对她而言并不重要。她真的只关心我。她很快就会发现这点。”
“我一天打给他好几次,但是他都挂断了。他就是无法面对他爱上我的事实。我猜他大概是无法招架与抗拒自己的,情感。但有一天他一定能够面对的。”
“他已经有两个礼拜没打来了。以前他工作忙的时候也会这样。等工作轻松些时,会再回来找我的。”
这些说法都是他们拒绝相信事实的明证。
如果性关系涉人其中,感情关系将会更紊乱。大部分的痴恋者,性在他们的感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通常这部分都相当强烈且愉悦。问题是性常常被用来测量爱情的强度,以此评估两人是否适合在一起;但却不在意对方真正的感受,将对方理想化。痴恋者以性关系为指针,来确认对方是否为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女)”。但是这种强烈又激情的性被误解成爱,而短暂的激情使后来的拒绝更为伤痛。
在我给一些即将结婚的夫妻进行婚前辅导时,我发现有一半的人洁身自爱,他们现在没有发生性关系,以前也不曾有过。至于那些已经发生性关系的人,我请他们暂停性关系,保守自己的身体直到新婚之夜。他们都同意如此行,但最后当中有些人却决定不结婚,为什么呢?有些人甚至男士都这么说,如果没有性,他们就能更实际地看见彼此的问题,也发现其实他们之间只有激情,并没有爱情。
每个人战胜痴恋的方式不同。如果你或是你正交往的对象有此问题,请暂停所有的约会,直到问题解决了为止,因为痴恋可能导致猛烈的追求、报复、缠扰,甚至是暴力行为。你或是你认识的人有这样的倾向吗?痴恋者会出现以下的特征,只要符合几项特征,就表示有问题:
·痴恋者渴望的对象,在现实面或是情感上,都不可能与他们交往。
·痴恋者的生活的中心,就是为了等待心中渴望的对象。
·痴恋者相信,如果他们想得到此人的心够急切,此人终将会爱上他。
·痴恋者相信,如果他追求得够久、够努力,此人终就会接纳他。
·当痴恋者被拒绝时,他会更想得到那个人,如果持续地被拒绝,将导致忧郁或怒气。
·痴恋者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因为对方没有响应他们。·痴恋者相信只有这一位,能使他们的生命完整。
·痴恋者的心中无时无刻不想着对方,无论是吃饭、睡觉……致使工作受影响。他们也会常常在不适合的时间打电话给对方、守着对方,调查对方的行踪……
这样听起来的确让人感到浑身不舒服。但这是可以复原的,痴恋者也可以建立正常健康的关系。
持久感情的考量
如果你寻找持久的感情关系,对双方而言都将是一趟丰盛的旅程,因为持久感情没有时间限制,你想花多少时间认识这个人,在哪些状况中认识他,完全不受限。在各样有意义的事工中,花两三天的时间与此人一起工作,或是假日时与对方一起为中学生煮饭并收拾整理。与对方相处时,也能借此接触他的家人与好朋友。如果有机会,找一天与他一起工作,象是一起油漆房间,花几个小时购物……
从短暂关系到持久关系,所需的时间为何?大约要3个月到1年。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省略。我常看见或是听见有些情侣,擅自略过这个过程,最后以婚姻失败告终。最近听说有对夫妻,只认识两个月就订婚。两人都说他们的“感觉对了”。但他们还没有时间认识彼此的不同,也还没一同经历危机。另一对20多岁的夫妻,相识也仅3个月就订婚,因为女方梦想能够结婚,想进一步有身体的亲密,而且男方在军中结婚还能拿到一笔礼金。
一定要花时间等待,等着彼此的迷恋、身体的吸引、化学作用……消退了之后,你们才能处理真实生活中的冲突,让爱滋长。无论最初的化学作用会持续或是维持平衡,仍需考虑其他的需要。如果感情因为性而产生激情,但在感情的高点时却又开始走下坡;觉得轰轰烈烈的爱是感情必需品的情侣,通常感情不会持久,永远激情的爱是不可能达到的境地。你若明白这一点,选择享受较平静的感觉,会更加知足与满足,感情的存活率会更高,也只有时间能让爱平稳地成长。
甚至社会学家与人口统计学家也提出幸福的婚姻需具备的条件与婚姻持久的指南。其中两个指南是:20岁后结婚,以及婚前有一段长时间的交往关系。你是否为了下一步祷告祈求?将这段感情关系带到上帝的面前,请求他给予你清澈的心、洞悉的能力,还有智慧,这是相当重要的步骤。另一个明白上帝心意的方式,是用《圣经》的话来检视这段感情。在每一段感情中,将焦点放在《箴言》3章5~6节:“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然后自问,这段关系能带领我(或是我们)的灵命更强壮,更完全,让上帝的话语在我生命中产生影响吗?
在你进入一段持久关系前,请先列出一些标准,写下你想追求的目标为何。将想法写下能让你看得更清楚。当我与参与婚前辅导的夫妇一同协谈时,我会邀请他们仔细并彻底地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在我们第一次会谈时,将他们所列出的清单带来,至少列出10点,说明为何他们要在此时结婚。我希望在短暂关系即将转换为持久关系前,或是情侣开始愿意认真考虑结婚的事时,能使用此方法检视他们的关系。
这里有一些其他人分享的因素或是理由,给你作为参考。以下是一位40多岁的男士的分享:
离婚之后(事实上比这个更早),我开始探究婚姻失败的原因。我相信走过这个过程是值得的,我开始学习基本的承诺,还有婚姻中所需的成熟个性。过去5年内,我也广泛地与许多女士交往,认识各行各业的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列出一份清单,上面列出了我的对象所需具备的特质,与我想要的个性。我列出的项目基于:《圣经》的诫命与原则;我个人的偏好、希望、需求、期望……在我的生命中,这是我第一次建立了标准,或说是价值系统,来评估我未来的伴侣。
这位男士真的找到了他的伴侣。他的成长与仔细的计划终于开花结果。
以下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的分享:
这个时机是对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最适合我的一个。虽然也有一些个性不错的对象,但是东尼才最适合。有件令我宽慰的事,就算他今天过得超不顺,惹人生气、脾气暴躁,或是容易动怒,我还是爱他。我想这就足以证明一切。
那你呢?你的情感与心理是否准备妥当,要进入持久关系或甚至是永久关系?你是否好好想过你的担忧?是否完成必要的评估步骤?这是你举步前行的时刻。
当你思考婚姻就在不远的前方时,继续往下一步前进,开始接受婚前辅导或是订婚前的辅导。花6~10小时的时间与牧师或是婚姻辅导协谈,他们能协助你找出一些被遗漏的问题,帮助你排除出乎意料的意外,并且教导你培养婚姻中必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