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两个字是婚姻“创可贴”,这是我十年媳妇的经验总结。
在结婚之前,我采访很多当婆婆的,其中就包括我自己的亲妈,她们喜欢什么样的儿媳妇,她们众口一词地认为:嘴巴要甜,爸爸妈妈挂嘴边!我老妈更绝,背地里和我数落嫂子的时候唠叨:你说我们当老人的图她们啥?不就是图她能甜甜蜜蜜地叫声妈嘛!
那时候,我并不信这个邪。我不是个甜言蜜语会讨巧的姑娘,人实诚,我觉得凭咱这一腔热血满腹柔肠的,什么样的婆婆能对咱不满意呢?可是事实证明,我错了。
虽然我倾尽善良,把老公照顾得很好,处处顾全大局,为婆家人考虑,但是依然讨不得婆婆的喜欢。虽然婆婆对我不能说坏,但我能感觉出,她并不是真心喜欢我。而相反,她的女婿,什么都不做,只会动嘴皮子,就把他丈母娘哄得很开心。婆婆看见他就满心欢喜,什么事都为他做,他感冒发烧,婆婆恨不得24小时陪护,端茶倒水,比对自己亲儿子都疼。而我但凡有点感冒,老太太脱口而出这句话:“孩子,你身体素质怎么这么不好呢?”虽然前面也加了个“孩子”,但我听得还是心里拔凉拔凉的,同样的关系,同样的情况,怎么又有这差别待遇呢?
摊上这不平事,心里还真是有点不舒服,我狠狠地深入地检讨了自己的言行,从行为上我可以给自己打一百分,该尽的礼节和义务咱一个不落,婆婆大人病了我跑得比谁都快,当着她的面咱也是叫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深入“敌人”内部,发现,她的宝贝女婿除了“妈妈”两个字比我叫得多叫得甜以外,什么都不行。
哎,妈妈两个字就这么有神效吗?我死活也想不通这个道理,自己的路线行不通,我只好又回到俺娘的身边咨询。俺娘说:根本没有道理可讲,同样的媳妇,嘴巴甜的肯定讨人喜欢,一碗水不可能完全端平。谁不爱听好话?
我对老妈的这个解释还是不满意,还是怀疑她这是妇人之见,于是又去问老爸,老爸啥都没说,只是打开了他的博客,让我看。
爸爸在他的家长里短那一栏里写了一篇名为“聪明的媳妇嘴要甜”的文章。
媳妇和儿子还谈着恋爱时,第一次来家就亲热地叫我们“爸”、“妈”,把老伴喜欢得不知该做什么好。一直说媳妇机灵、懂事,知礼数,有教养。
他们两人结婚后就更不用说了,只要开口讲话总先叫“爸”、“妈”,因此,老伴和媳妇格外亲,在她眼里,我们的媳妇就是一朵花,她还说过:“好儿子不如好媳妇。”
媳妇在外地工作,每逢双休日都要打电话回来,电话里也总是先叫“爸”、“妈”才说话,孙子1岁多了,虽然口齿还不清楚,每次媳妇把他叫到电话前,他就会在电话里叫“爷爷、奶奶”,老伴每每听到他们娘俩的叫声,总会高兴好几天,总会说:“过些时候,我们坐上火车去看你们。”
我们也很清楚,我们都是70岁的人了,能享点儿子、媳妇的福也就够了,听到孙子几声亲亲热热的呼唤就很是心满意足。儿媳妇好像猜透了我们的心思,所以,她平常就很注意这些,因为这些亲亲热热的呼唤声,让我们感到一种浓浓的温情。老伴就总夸儿媳妇“聪明”、“会关心老人”。其实,老人需要的不过如此,但这看似简单,可就有许多年轻的人们很吝惜或者根本不想做。
听了父亲的心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两个字在老人的心里意味深长啊。其实我在婆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自己家也一样有。我有两个哥哥,这就意味着,我老爸老妈有两个儿媳妇。爸妈特别喜欢大嫂,对二嫂却感觉不好。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爸妈对两个嫂子都一视同仁,连我买礼物都要交代人人有份,为什么到最后实行“一边倒政策”了呢?我原来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做媳妇,漂亮的脸蛋不一定产大米,但会说的嘴巴一定见效益,甚至可以这样说,相对于甜言蜜语,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孝敬老人这些素质貌似微不足道。而假如你凑巧遇到一个爱听好话的婆婆,那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你会热情洋溢地追着婆婆叫妈妈,让她听起来心里舒服。你不仅赢得了她的娘心,还赢得了一个铁杆儿粉丝,谁欺负你,她都会向着你。
其实,嘴“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不管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里,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教养,也是一种很好的处世哲学。在家里,它就是浓浓亲情的一种外在表现,给人的是一种很美好的感受,有人说:“聪明的女孩嘴‘甜’”,这话说得的确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