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父母会说,孩子教育那是家务事,夫妻意见不合关起门来争执一番也就解决了,完全上升不到分道扬镳的“高度”,更不太可能由此引发家庭内部矛盾。可是,只要在网上查询一下,便会吃惊地发现无数条关于父母在教育问题上意见相左,最终引发悲剧的案例。
近日,某法院受理了一起离婚案,双方当事人是一对从海外求学归来的博士夫妻,缘由是丈夫认为离婚对孩子的成长更好。经过耐心询问,法官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丈夫田先生,今年34岁,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的他,秉承家学渊源,从小也是用功苦读,顺利考取了清华大学。2001年,他在北京读研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当地女孩小雪。两人相识相知,随后又一起到美国攻读博士。他和小雪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最终携手迈进婚姻的殿堂。2006年初,夫妻俩在美国工作期间,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2008年,田先生辞去了美国的工作,带着小雪和女儿一起返回宜昌。看到儿子学成归来,还带回了贤淑的儿媳和漂亮的孙女,田先生的父母异常高兴。随后,田先生将妻女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自己则到香港进行创业。去年夏天,就在田先生憧憬着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幸福的时候,他突然接到父母电话,说小雪在带孩子时极不负责,每天任由孩子睡懒觉,甚至不能保证让4岁孩子按时上幼儿园。听到这一情况后,田先生马上丢下了手头工作,赶回武汉。
原来小雪对夫家制定的孩子成长计划并不感兴趣,她更愿意采用西方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虽然田先生及其父母多次就此问题和小雪进行商议,但小雪依旧我行我素,夫妻间的矛盾由此产生。今年初,在几经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田先生选择了到法院起诉离婚。
从上述事例不难看出,子女教育虽是父母两人的事,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双方的言辞或行为都比较过激,就可能引发难以想象的结果。所以,子女教育是一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夫妻双方的协同合作。如果处理不好夫妻之间在育儿方式上的矛盾,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有可能把家也拆散了。
其实夫妻在孩子教育上产生分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夫妻双方因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及后天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异,在子女的教育观上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无论观点与想法怎样不同,双方出发点都是好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问题出在具体教育细节的处理上,往往产生分歧和争议,于是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都为孩子好,可就是想不到一块儿。”没错!正因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所以才更应该相互理解、磨合、统一认识,如此自然就能“和”到一起了。
如何处理好在育儿方式上夫妻之间的差异呢?
1.加强沟通,达成共识
夫妻双方要经常交流孩子的成长情况,如在校表现、学习、纪律、品行等等,全面客观地分析孩子目前的受教育情况,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
夫妻双方可以一方与孩子交流为主,另一方以倾听为好,这样可避免矛盾的产生。这一点最好成为双方教育子女共同遵守的约定。
2.别在孩子面前恶语相向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们的意见相左,各有各的说法时,最忌讳当着孩子的面一争高下,有的甚至风度全无,双方相互埋怨、指责、争吵,认为道理全在自己这边,说得句句在理,把孩子拉到身边:“别听爸爸的,听我的……”“要不是因为你,孩子肯定更有出息……”诸如此类。当一方让孩子这样做的时候,而另一方却让孩子那样做,在孩子的判断力尚未真正形成的时候,会造成孩子左右为难。而还有些孩子就乘此机会寻找利于自己的“保护伞”,会对娇纵自己的那种教育方法感兴趣,而本能排斥另一方的教育方法,从而激化父母间的分歧,成为家庭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3.必要时可以进行分工
面对孩子的问题,你和丈夫之间可以把彼此的责任进行区分。不要为了让孩子几点上床睡觉、吃饭、洗澡等小问题,困扰你们夫妻间的和谐气氛。大家在教育孩子方面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这样才不至于自乱阵脚,在孩子面前出了丑。
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做好言传身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