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可能的发展的研究,有一个要点是我必须说明白的。
人有两个方面需要发展,也就是说,人可能的发展必须要在两个方向同时进行。
人的这两个方面,或者说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知识和素质。
我已经说过很多次,知识的发展,尤其是对自己的了解,是极为必要的。因为人在目前状态下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不了解自己。
通常,人们都理解知识具有不同的层面,具有相对性,也理解获得新知的必要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理解素质与知识是截然分开的,它也具有相对性和不同的层面,也必须得到发展,并且它的发展与知识的发展是分开进行的。
俄国哲学家索罗威夫(VladimirSolovieff)在他的著作中用过“素质”(being)一词。他曾谈到一块石头的素质、一棵植物的素质、一只动物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以及神的素质。
第五讲这比一般的概念更胜一筹,因为根据通常的理解,一个人的素质与一块石头的素质、一棵植物的素质、或一只动物的素质,并没有任何区别。以通常的观点来看,一块石头、一棵植物、一只动物,都是存在的,正如一个人存在着一样。而事实上它们的素质是完全不同的。不过,索罗威夫所作的区分还是不够充分。世界上并没有像人的标准素质这样的东西。人的素质差异很大。我已解释过,从我们正在研究的这个体系的观点来看,人可以分为七种:第一种人、第二种人、第三种人、第四种人、第五种人、第六种人和第七种人。也就是说,素质有七个层次或种类:第一种素质、第二种素质、第三种素质等等。此外,我们还知道有更为细致的区分。我们知道,可能有非常不同的第一种人、非常不同的第二种人和非常不同的第三种人。他们的生活可能完全受制于A类影响;可能受到A类影响和B类影响同等的控制,或是受到A类影响的控制大于B类影响;他们也可能具有磁性中心,或是已经与学校的影响或C类影响有所接触,正走在成为第四种人的路上。所有这些不同的情况都代表着不同层次的素质。
这种素质的观念一旦成为宗教思想中思考和谈论人的基础,那么所有其他对人的分类就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了。人曾经在一方面被划分为异教徒、无宗教信仰者、或持异端邪说者,而在另一方面被划分为虔诚信仰者、正直的人、圣人、先知等等。所有这些划分体现的不是观点和信念,即知识层面的不同,而是素质层面的不同。
在现代思想中,人们无视素质这个观念,以及素质的不同层次。相反地,他们深信一个人的素质中充斥着越多的矛盾、冲突,这个人就越有趣、越杰出。人们大都心照不宣地,乃至是公然地认为一个人可以在说谎成性、自私自利、不可靠、不讲理、心术不正的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或艺术家。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素质中不同特征的相互冲突就是原创性,而其实这正是这个人的弱点。一个心灵扭曲或矛盾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或艺术家。这就好像一个患肺病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位职业拳击手或马戏团特技师一样。把自相矛盾和无德无良当作创新性一旦成为人们的共识,就会助长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是任何时代中那些在科学、艺术和宗教领域中的骗子。
我们必须彻底地了解素质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何它必须与知识并行成长、发展,但却又独立于知识。
如果知识的发展超过素质,或者素质的发展超过知识,就会造成片面的发展。而片面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必定会因某种严重的内在冲突而停滞下来。
以后,我们也许会谈到单方面发展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后果,而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只会碰到其中的一种类型,即知识的发展超过素质。这样的后果是人对某些观念采取武断的态度,并且由于缺乏理解而使得知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在我想要谈谈理解这个词。
什么是理解?
试着问问你自己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无法作答。你总是把理解与知道或得到讯息混为一谈。但是,知道与理解完全是两回事,你必须学会去分辨它们。
为了理解一件事,你必须看到它与更大领域或更大整体之间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可能产生的后果。理解就是把一个小问题与一个大问题关联起来之后对小问题的产生的理解。
比方说,假如我向你展示一枚过去的俄国银制卢布。它与半克朗(价值二先令六便士,译注)的英国银币同样大小,价值相当于二先令一便士。你可以仔细观察它、研究它、注意它的铸造年代、找出有关沙皇(银币的一面上铸有他的肖像)的一切,称一称它的分量,甚至去做一次化学分析来确定其中的含银量。你也可以去了解“卢布”一词的意思,以及了解它是如何开始流通的。你还可以去了解有关的一切,甚至更多的事情。但是,想要真正理解“卢布”这个词以及它的含义,你必须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卢布的购买力,通常相当于今日的一英镑;以及今日苏俄的一卢布纸币通常等值于英币的一法寻(价值四分之一便士,译注)或者更低。只有知道了这些,你才会对一卢布,乃至其他的一些事情有所理解,因为对一样事物的理解会直接带来对其他事物的理解。
人们甚至常常以为理解意味着为一种新奇的或出乎意料的现象找出一个名字、一个词汇、一个称呼、或一个标签。这种为令人费解的事物找出或创造词汇的行为与理解毫不相关。恰恰相反,如果能够把我们在理解事物时使用的词汇减少一半,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更好的理解。
如果我们询问自己,理解一个人或不理解一个人是什么意思,我们首先必须想到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们不会用这个人的母语跟他交谈。两个人没有共同的语言,自然就无法互相理解。两者之间必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或是用一致的标志或符号来指代事物。但如果你们在谈话中对有些词汇、标志或符号的含义有不同意见,那么你们对彼此的理解就会再度中止。
由此我们可以导出“你不能既理解又不赞同”这个原则。在日常谈话中,我们常说:“我理解他,但不赞同他。”从我们正在研究的本体系观点来看,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理解一个人,你就会赞同他;如果你不赞同他,你就是不理解他。
要接受这个观点很难,也就是说,人很难理解这个观点。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在人类进化的正常过程中,人有两方面必须得到发展:知识和素质。但是,不论知识也好,素质也好,都不会静止不变或保持同样的状态。它们不是变得增长,就是减少。
我们可以将理解比作知识与素质这两者的平均值。这说明知识和素质需要同时成长。此消彼长的变化不会改变这两者的平均值。
这也说明了为何理解一词意味着赞同。互相理解的人不仅必须具有同样的知识,还必须具有同样的素质。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互相理解。
人,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另一个错误观念是,理解可以是不同的。人们能够,也就是说有权利,对同一事物做出不同的理解。
从这个体系的观点来看,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不可能是不同的。理解是唯一的,其他的情况都属于不理解,或是不完全理解。
然而,人们却常常以为他们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对于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我们要如何找到一个解释呢?
事实上,矛盾并不存在。理解意味着从整体的角度对一个部分所做出的理解。不过,人们对于整体的概念会因他们知识和素质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这再次说明了这个体系的必要性。人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个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来学会理解。
如果抛开一个学校或一个体系的观念,只是就一般的层面而言,我们必须承认,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每一个人都依照所受的机械式训练,或者习惯,以他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各种事物。这全部都是一种主观的、相对的理解。客观的理解只有借助各种学校的体系和素质的改变才能实现。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必须回到人的七种类型上来。
你们必须明白第一、第二、第三种人,与较高层次的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从这个体系的角度看来,这种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整个人类可以用两个同心圆来加以划分——分为内圈人与外圈人。
第五、第六和第七种人属于内圈;第一、第二和第三种人属于外圈。第四种人正好在内圈的边界上,或者说正好在两个圆圈的交界处。
内圈又可以分为三个同心圆;第七种人位于最里面的一圈;第六种人位于中间的一圈;第五种人位于最外面的一圈。
这种细分现在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对我们而言,只要知道最里面的三个圈构成了一个内圈就行了。
我们所生活的外圈有几个名称,分别显示出了它的各种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个圈子叫做“机械的圈子”,因为在那里一切都自行发生,一切都是机械的。生活在那个圈子里的人都是机器。这个圈子也叫做“言语混淆的圈子”,因为所有生活在这圈子里的人都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从来无法理解彼此。每个人对于每样事物都有不同的理解。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关于理解的有趣定义。理解属于内圈的人,完全不属于我们。
假如外圈的人意识到他们并不理解彼此,但又感受到相互理解的需要,那么他们就必须设法穿越到内圈里,因为只有在那里,人们才有可能理解彼此。
各种学校都是帮助人们进入内圈的大门。但是,一个人想要从他生来所处的圈子穿越到高等的圈子里,就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去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你也许会问:“我们正在学习的语言是属于哪一种呢?”
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它是内圈的语言,也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理解彼此的语言。
你们必须认识到,身处内圈之外,我们只能初步地了解这种语言。但即使是这些初步的了解,也胜过完全的不了解,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三个内圈有着各自的语言。我们正在学习的是内圈中最外面一圈的语言。内圈中最外一圈里的人会学习内圈中间一圈的语言;而内圈中间一圈里的人会学习内圈最里面一圈的语言。
如果你问我如何来证明这一切,我会告诉你只有对自己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你才能对此加以证明。当我们发现自己因为学习了这个体系,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或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某些书籍或观念,尤其是当我们发现了一些表明这种全新的理解得到发展的确切事实,这些状况即使不算是一种证明,至少也是一种即将获得证明的征兆。
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理解,如同我们的意识,并非永远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它总是上下浮动,也就是说,有时我们理解得多一点,有时少一点。如果我们注意到自己的理解有这些差别,就能够明白我们有可能保持更高层次的理解,然后再超越它。
但是仅有理论上的学习是不够的。你们必须对自己的素质下功夫,并且改变自己的素质。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理解别人,那么请务必牢记学校中这个极其重要的原理:你对他人的理解取决于你对自己的理解以及你素质的水平。
这意味着你能够评判别人的知识,但无法评判他们的素质。你的素质处于什么水平就能够在他人身上有相应的发现。然而,人们总是误以为自己能够评判他人的素质。事实上,如果你想遇到和理解发展水平高于自己的人,就必须以改变自身素质为目标进行工作。
现在我们必须回过头来研究各个中心、注意力和记得自己,因为这是获得理解的唯一途径。
如前所述,尽管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还是可以把一个中心分为正面的和负面的两个部分。除此之外,这四个中心的每一个都还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划分与各中心的划分原则相应。第一部分是“机械部分”,包括运动与本能机能,或是其中比较占优势的那个机能;第二部分是“情感部分”;第三部分是“理智部分”。下图显示了理智中心各个部分的位置。这个中心被分为正面的和负面的两个部分;每个两部分又各自分为三个部分。这样,理智中心实际上是由六个部分所组成的。
这六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又可以细分为三小部分:机械的、情感的和理智的部分。关于这种细分,以后我们会涉及很多,不过在此我们先来谈谈理智中心的机械部分。
将一个中心一分为三的这种划分是极其简单的。机械部分的工作几乎完全是自动的,不需要丝毫的注意力。但它因此无法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它不会“思考”,即使环境完全改变了,它仍旧会保持着最开始的工作方式。
在理智中心里,机械部分包含了所有对于印象、记忆和联想的记录工作。这是它在正常情况下,即在其他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时,所应该做的全部工作。它不应该回答与整个理智中心有关的问题,不应该试图去解决理智中心的问题,也不应该去做任何决定。不幸的是,事实上这个部分总是要去决定事情和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然而它的回答却是狭隘的,充斥着现成的词汇、流行用语和政治口号。所有这些,以及许多我们寻常的反应,都是理智中心机械部分运作的体现。
这个部分有它自己的名称,叫做“定式装置”(formatoryapparatus),有时也叫做“定式中心”。许多人,尤其是占人类绝大多数的第一种人,他们的一生都依靠定式装置生活,从来没有运用过理智中心的其他部分。应付所有生活中的紧迫需要、接收A类影响并做出反应,以及扭曲和排斥C类影响都是这个装置所擅长的。
“定式思维”总是能够被辨识出来。例如,定式中心只能数到二。它总是把一切都一分为二:“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劳工与中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等等。我们可以把绝大多当代的流行语,乃至当代理论体系的产生都归功于定式思维。
理智中心的情感部分主要包括所谓理智的情绪,即对知道和理解的需求、对知道的满足、对不知道的不满、对发现的喜悦等等,当然,这些情绪也会在其他的一些层面上表现而来。
情感部分工作时需要全神贯注,不过,在理智中心的这个部分集中注意力并不需要任何的努力。注意力往往会通过认同而被事物吸引和抓住,人们通常把这种认同称作“兴趣”、“热情”、“热爱”、或“挚爱”。
理智中心的理智部分包括创造、构建、发明与发现的能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它就无法工作。不过,在理智中心的这个部分里,我们必须用意志和努力来对注意力加以控制,并加以保持。
这就是我们研究各个中心组成部分的主要参照标准。假如我们从注意力的角度来看各个部分,马上就能知道自己处在各个中心的哪一部分。如果注意力缺失或涣散,那么我们就是处在机械部分;如果注意力被观察或思考的对象所吸引和抓住,那么我们就是处在情感部分;如果注意力被意志所控制并保持在某个对象上,我们就是在理智部分。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为我们显示出要如何让每个中心的理智部分工作。通过观察自己的注意力并设法控制它,我们可以强迫自己对各个中心的理智部分下工夫,因为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其他的中心,尽管我们不太容易分辨出其他中心的理智部分。例如,本能中心理智部分的工作所需的注意力是我们所无法感知和控制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情感中心。现在我不打算谈论负面情绪。我们只要把情感中心分为机械的、情感的和理智的三部分即可。
机械部分包含了最低级的、学来的幽默感、粗俗的诙谐感,对于刺激、壮观表演、华丽盛典的热爱,对于多愁善感的热爱,对于合群、成为团体一份子的热爱,对于各种大众情绪的着迷,以及完全被更为低级的动物性情绪所控制:比如残酷、自私、懦弱、猜忌、嫉妒等等。
情感部分在不同的人身上差异很大。它可能会包括幽默感或诙谐感、宗教情感、美感、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它可能会带来良心的觉醒。不过,如果陷入认同,它可能变得非常不同。它可能会变得充满讽刺、讥讽、嘲弄、残忍、顽固、邪恶或妒忌——只是没有机械部分的情绪那么原始而已。
情感中心的理智部分(在运动与本能中心理智部分的帮助下)也包含了艺术创造的能力。如果展现创造能力所必需的运动及本能中心的理智部分没有获得足够的训练或相应的发展,那么这种创造力可能会自行在梦境中展现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完全没有艺术天分的人会有美丽的、富有艺术性的梦境。
情感中心的理智部分也是磁性中心的主要所在之处。我的意思是,如果磁性中心只存在于理智中心,或者只存在于情感中心的情感部分,那么它就不可能强大到发挥明显作用的地步,而且会很容易带来犯错或失败。如果情感中心的理智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竭尽全力地工作,那么它就是通往高等中心的一条道路。
运动中心的机械部分是自动的。所有在日常语言被称作“本能活动”的自发活动,以及在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的模仿和模仿能力都属于这个部分。
运动中心的情感部分,主要与运动的快感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对运动与竞赛的热爱应该属于运动中心的这部分。不过,一旦这种热爱与认同或其他情绪混杂在一起,那么它就很难再属于这部分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对运动的爱好都来自理智中心或情感中心的运动部分。
运动中心的理智部分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趣的工具。凡是曾经认真从事过任何一种体力劳动的人都会知道,每样体力劳动都需要许多的发明。人必须为他所做的每样工作发明出他自己的小方法。这些发明就是运动中心理智部分的工作。许多其他的发明也需要这个部分的工作。演员们所拥有的随心所欲模仿他人声音、语调和举止的能力,也属于这个部分。不过,更高层次的模仿则需要情感中心的理智部分来参与。
关于本能中心的工作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我们确切知道的,即我们能感受到和观察到的,只是机械和情感部分。
本能中心的机械部分包含了习惯性的感觉,我们通常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它们,它们只是其他感觉的背景。本能活动这个词语的正确含义是指所有人体内部的活动,血液循环、有机体中的食物运转、以及内部和外部的反射作用,都属于这个部分。
本能中心的理智部分,是其中很大而且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自我意识的状态下,或者接近这种状态的时候,人就能够接触到这一这部分,并从这里了解许多与人这部机器的机能和潜力有关的东西。本能中心的理智部分就是指挥有机体所有活动的脑,这个脑与理智的头脑截然不同。
对各个中心的每个部分及其特殊机能的研究,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记得自己。如果人不记得自己,就无法通过长期而清晰的观察来感受和理解这些中心每个部分机能之间的差异。
对注意力的研究能够最好地将各个中心的每个部分呈现出来,然而,这种对注意力的研究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记得自己。
你们很快就会意识到,所有你们针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都与记得自己有关。不记得自己,这种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记得自己就是部分的清醒,或者清醒的开始。有一点你们必须非常清楚——在沉睡中是无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