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三拣四多听“老人言”
有一名女作家,与男朋友相识的时候,她是一家大报的记者,她的朋友们都觉得他们很相配。因为她是硕士,男友则正在读博士,而且从相貌上看,他们也很配。眼看年龄也老大不小了,便商量着结婚。
男友的意思是,春节后他没有多少时间,又要忙论文又要忙工作,春节他正好要回家探亲,不如去他的老家去结婚,顺便探亲……女作家便同意了。
女作家的母亲始终不赞成她的恋爱,曾苦口婆心地劝过她:“虽然说这孩子本性不坏。但你们两个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你从小在城市里生活、长大,不了解从农村奋力挣扎出来的他骨子里藏着的欲望和一些性格上的缺陷……”
她从来不曾把母亲的话当回事,认为她思想上有偏见,歧视男友。农村长大的怎么了?比有些城市长大的孩子更像男子汉,更朴素,更能吃苦耐劳……总之,优点多了去了。
当他们把结婚之事告诉女作家的母亲,母亲问她的男友:“你们的婚事,为什么不在这里办呢?”男友说,那是他父母的意思。
母亲“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男友走后,母亲告诉女作家,这门婚事,她坚决不同意。她说:“他要和我的女儿结婚,为什么不先来问问我们的意思?这算什么?他家的意思是去他家办,那我们家的意思呢?连问都不问一声。总之,这婚事,我不同意!”
女作家那时最不愿意听母亲的牢骚和唠叨,觉得这事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两边各办一次。
于是,她对母亲说:“妈,我只能告诉你,同不同意是你的事,但是,结婚,是我的事。”那个春节,女作家义无反顾地去了男友的老家,去和他结婚。
千里迢迢赶到那个遥远的小村子,她才明白,她把结婚想得太简单了。
到了男友的家,她发觉,他几乎就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爱人。有很多老乡满脸堆着笑请他办事,男友几乎有求必应……。他承诺当地一个文学青年,在女作家供职的报纸发表一篇诗作。女作家忍无可忍,说:“对不起,我负责新闻,不负责诗歌。”
她的男友伸手把青年的诗接了过去,说:“我直接找他们总编,给你发!”女作家问:“你认识我们总编吗?”男友却面不红心不跳地说,包在他身上。这样的闹剧,很多,很多。
晚上,女作家的准公婆给他们训话,他们很高兴自己的儿子在城里落了脚,说他们秋天要去北京居住。她的男友满口答应了,还说可以住到他的岳母家去。其实,女作家的妈妈孀居多年,家里也只有两居室,她的妹妹还未婚,和母亲共住,一大家子住到她家里去,这将是如何的尴尬?女作家忍不住脱口而出:“不行!”她未来的公婆立即沉下了脸。
再后来,男友的哥哥对她说:“今天的碗你嫂子洗了,以后你过了门,只要你在家,就该你洗,平常你们在北京,家里都是我们伺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