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孝庄:不悔曾几辱我身

在她之前,也有好多女人和丈夫的兄弟、子侄纠缠不清,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肉偿”对方。可是能够做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却只有她一个。

历史对她的评价,是带有深深的鄙视的。外夷女子,水性杨花。

不过,千古一帝康熙也许不这么想,没有孝庄这个祖母,康熙大概真的要像相声里所说的,吃糠拉稀去了。

本书当中,我们撷取的大多是汉唐时代的历史女性。她们在历史中,都属于引起了争议的知名女人,

之所以选择孝庄文皇后作为结尾,跨越了千年的历史维度。是因为她本身的争议性,不次于以上我们列举的任何一个女人。

德国历史学家,中国史专家,马克•汉威克说,孝庄是继武则天之后,中国另外一个有可能完成女皇伟业的女人。

她有威望,有心计,有手段,也深得群臣的维护和爱戴。

之所以将孝庄文皇后列入“坏”女人的名单,只是因为,她一生中曾有过几次献身于他人的举动。

这是至今为止,很多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不过,她的这些献身,无一不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孝庄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背负着的被质疑的名声,成就了明末清初历史上,那漫天闪烁的群星。

A

孝庄是蒙古人,名博尔济吉特氏,大玉儿。

她的父亲,是蒙古部落里的一个贝勒。所属的部落,是早期在后金崛起的时候,就归属了后金。

为了笼络蒙古强大富有潜力的战斗力,努尔哈赤出于政治需要,向大玉儿的父亲提出了和亲,分别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迎娶大玉儿姐妹为妻。

野史记载,之前,其实大玉儿就和多尔衮有了邂逅。多尔衮,是后金杰出的将领,统帅,对于打仗很有心得。在协助蒙古部落征服其他部落的时候,就和大玉儿互相产生了爱意,本来准备在战争结束后,要求努尔哈赤提亲,让大玉儿成为自己的妻子的。

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大玉儿没有选择的权利。他的父亲不会因为她的意见而改变和亲的计划。而努尔哈赤在皇太极和多尔衮面前有着绝对的威严,对于他的决定,两个儿子只有去执行。就这样,拧巴的婚姻产生了,大玉儿嫁给了意中人的哥哥皇太极。

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里,最出色的两个就是皇太极和多尔衮。和多尔衮不同的是,皇太极为人沉稳,是个多面手,而且雄才大略,很有战略眼光,他,是努尔哈赤看好的接班人。

努尔哈赤知道只有皇太极,才能把后金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婚后,大玉儿很快就把一颗心放在了皇太极的身上。她被皇太极不同于多尔衮的一面吸引了,相比于像宝剑一样锋芒毕露的多尔衮,皇太极更像是藏在鞘内的宝刀,声色不露,但做起事情来魄力更大,也更决断。

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后金定都沈阳,改国号为清。多年来积蓄下来的实力,让他们有了更大的野心,对岌岌可危,国内闹起了农民起义的明王朝有了觊觎之心。

明朝的军队,其实没有人们印象中的那么渣。在当时,明军的战斗力还是强悍的,而且士卒多悍不畏死。在不断的战争过程中,皇太极发现,要想真正的搞定看起来风雨飘摇的明王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他开始在直接对抗的同时,想办法能够瓦解明军的士气。袁崇焕镇守宁远,努尔哈赤御驾亲征,都没能从袁崇焕这里讨去半点的便宜,反而是自己挨了一炮,回去后连气带伤,一病不起熬了半个月后告别了自己亲手缔造的后金。

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用抓来了两个监军的太监,算计了袁崇焕一把。皇太极这个办法,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取得成效,袁崇焕被召回杀害。明朝自己撤掉了防御系统,还傻乐着觉得是消除了隐患。

在皇太极的计划里,除了消耗掉袁崇焕这样的猛人。还要拉拢明朝名士和官员。明清之争,被明王朝上升到了胡汉之争的高度。清是外族,夷人,传说里的红胡子蓝眼睛,生吃人肉的食肉部落。这点,利用了百姓对外夷的痛恨,以及未知的恐怖,来达到让军民高度的统一,一致对外,效果明显,一计顶五计是呱呱叫的精品战略。

皇太极就在这个计划拟定好不久,遇到了一个机会。在战斗里,清军抓到了当时明朝赫赫有名的将军,洪承畴。

洪承畴的确是明朝的一个悍将。从当时的名气上讲,并不次于被反间而冤死的袁崇焕。他的职位也比袁崇焕高得多,在袁崇焕和祖大略等名将纷纷死去之后,洪承畴也成了崇祯眼中能够倚重的栋梁。

失手被擒,可是洪承畴这个人很骄傲。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俘虏,就低三下四,彻底的没了人格。反正我就这一百多斤,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大不了就是一死,十八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

面对这种光棍气质,皇太极还真的拿他没有任何的办法。遇到不怕死的人,基本上就属于没治的范畴。看过几天三国的皇太极想当把刘备,来个礼贤下士,三顾监牢。可是洪承畴连正眼都不看这个外族刘备,刘备好歹人家是汉室宗亲,根正苗红。你跟刘备,没有可比性,我也不是躬耕南阳的老农民,我是明朝的大臣,想让我投降,这事没得商量,要杀要剐来个痛快,别浪费大家的时间,玩这种无聊的游戏。

虽然对这样的刺头很生气,可是皇太极还真舍不得杀了洪承畴。杀了他,无非就是又灭了明朝一个大将,洪承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死得其所。明政府也可以追封老洪为烈士、勇士、圣斗士。再将这笔账完全算在清军的身上,从而激发起军民对清的痛恨,让明军变成更加难啃的骨头。

你一心求死,我偏偏不让你如愿。不是说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吗。你现在慷慨激昂,不代表着让你考虑一段时间,心态平和了还会选择死路。我就把你换个地方关着,然后好吃好喝好招待,我什么生活待遇,你就什么生活待遇,我看看你对这么美好的生活有没有半点的留恋。

这招看起来温吞,其实很致命。是个人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靠着一时置气,说死,吧唧一下,被砍了,或者自杀了,都是冲动之下的决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怕和留恋。真要放一段时间,有时间考虑考虑家小,想想父母,想想媳妇和孩子,真狠得下心来求死的人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要跳楼自杀,寻死觅活的人,一旦能跟别人产生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越来越容易被营救下来是一个道理。考虑得多了,自己内心里也就放弃了,再有人说你别死了,等于有了个台阶,就坡下驴的事。

洪承畴发现,怎么从监狱到独院了。凶神恶煞的看守换成了俏丽可人的丫环,每天窝头白菜,成了七个盘子八个碗的上菜。这明显是要用软刀子腐蚀我啊,小看我洪承畴是不是,我这么大人物,连糖衣炮弹我都不认识。等到我吃得美睡得香,过得舒坦了,你要么提出要我投降,要不就再把我扔回监狱里,让我尝下从天堂到地狱的滋味,让我在强烈的对比下做出错误的选择,我才不上你这个当呢。东西再好,我也不吃,待遇再好,我也不受,我只求速死,免得遭遇各种五花八门的暴力和冷暴力。你也别总想给我下套子,你不杀我,我就绝食,我饿死自己,也让你看看我老洪的气节。

洪承畴这么一闹,被派去服侍的下人,就把这事回报给了皇太极。皇太极急得头都疼了,脑袋比平常大三圈。遇到这么软硬不吃的人,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弄不好,就是给自己弄了颗定时炸弹,惹出来的都是麻烦。早知道,还不如不抓这孙子回来呢,这倒好,给自己找回来了一个大爷。

平时就日理万机,憔悴不堪的皇太极变得更加的憔悴。这让大玉儿看在眼里,奇怪在心中。一般,皇太极处理起事情来,从来都是干净利落咯嘣脆的。没有说这么困难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大玉儿就扫听,到底皇太极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眼瞅着洪承畴这边上演辟谷,马上就快要饿死。皇太极只能撒手一搏,他的办法就是从了解洪承畴开始,除了俘虏了洪承畴外,他的亲兵,身边人,也俘虏了不少,拉过来一个个的审问,你们领导有什么爱好,是喜欢美酒、保龄、桑拿、还是高尔夫。这一询问还真有了收获,洪承畴这个人,哪点都好,就是有点好色。光大大小小的老婆,一口气娶了十几个。而且看到美女依旧还走不动路。

了解到这点,就已经足够了,一般爱好美色的人,都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热爱,世界上那么多美女还等着自己去泡去征服,要是早早死了美女们岂不寂寞。再者,这些人的爱好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面对着舒坦的小日子你还能追求成为烈士,真上了美女攻势,我看你到底顶得住顶不住。

老问题解决掉,新问题随之而来,洪承畴不是乡下的光棍,没见过女人,看到个异性就目露狼光,色心大起。自己派去服侍她的妞,哪个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盘靓条顺的货色,也没见他有什么过激的反应。由此可见,美女战术可以尝试,但是美女的成色一定要好,不然,很可能还会失败。而且一旦引起了他的警惕,失败后想再来一次,就基本没机会了。

皇太极回去后,一会笑,一会皱眉。跟精神上受了刺激一样。大玉儿担心老公从此落下什么病根,就问你是吃错药了,是撞邪了,还是有啥不舒服的。皇太极平常有什么事情,倒也跟大玉儿讨论,身为贝勒的闺女,大玉儿不是啥都不懂的普通女子,在处理事务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听完老公的心事,大玉儿自己拿了主意。要说美女,恐怕目前在这里的女人没有能比过我的。现在是关键的时刻,洪承畴要是能投降,就证明我们不是杀人吃肉的妖魔化队伍,这样减少了对方的恐惧,再有军事冲突的时候,就轻松很多,而洪承畴的投降,也能瓦解掉对方的士气,这是一举多得的事。老公的小账算得还是很门清的。

夜幕降临的时候,洪承畴正在闭目像木人一样等死,门一开,大玉儿带着酒菜走了进来。洪承畴睁开眼扫了一眼,想用眼神杀死你,表现一下我对你等的鄙视,可是这一眼扫上去,就停留在大玉儿脸上不动了。

老洪的美女痴迷症发作,大玉儿要他吃饭,他也不抗拒了,看着美女一点点的喂自己,还笑得那么灿烂,老洪觉得自己这会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没想到的是,自己吃完饭后,发现自己上当了,刚想坚定信念,表达一下自己的忠贞不屈,大玉儿就直接把老洪按到了床上。

美女投怀,老洪的骨头先酥了半边。没等追问下,或者说两句场面话,顿时就软玉温香的贴进了他的怀里。老洪家的老婆虽然多,哪里见到过这个场面。话说自从宋后,理学昌盛,对女人的要求,是一条条都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女性们从小就被要求妇容,妇功,妇德。举止要端庄,矜持大方。即便是青楼女子,做个生意,起初也得有个弹琴唱曲的铺垫,喝点小酒盖脸遮羞,才进入到最后的程序当中。

大玉儿的举动,当然和她是蒙古族相关,游牧民族,性格开放,爱的炙热,根本没有那么多讲究。就是这种习俗上的差异,让老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他被大玉儿的动作所吸引。化身午夜色狼,至于是不是圈套,忠君爱国这样的想法,还是日后想起来再说吧。

享受完了饕餮盛宴。老洪的感慨就是,活着太好了。说实际话,老洪这段时间也就是蛤蟆垫桌腿,硬撑着。一方面是从小受的教育,要忠于政府,另外一方面老洪这样的人精也不傻,他知道,人家要真心想杀他,抓到直接拉出去砍了就完事,没必要弄这么大的阵仗,别看他嘴里说得拉风,其实就是我表现自己的忠心,但我又不攻击你的国家和政府,咱们相安无事,将来万一你们有人被我们抓到,可以来个俘虏交换,或者你们打个败仗,我说不定就重获新生,以楷模的身份回归了。

良宵苦短,眼瞅着已经天明了,洪承畴恋恋不舍地问,美女,你是不是要走了,我能不能知道你是谁啊。大玉儿等的就是老洪这句话,笑了笑,穿好衣服,临出门的时候丢下一句,我是皇太极的老婆。

洪承畴彻底傻了,各种复杂的想法充斥了他的脑袋。自己这次说不定真的死定了,皇太极要知道自己给他带了绿帽子,估计不会管杀掉我到底是个什么后果了,这次别说逞英雄,恐怕说软话也改变不了结果了。

不对,这皇太极的老婆,搁我们那边也就是皇后啊。皇后到我这里来,这边站岗的放哨的,服务的打扫的,不可能看不到。这事儿皇太极肯定得知道信儿,他半夜没有带人提刀来砍死我,那就是不想让我死。能让他老婆来跟我睡觉,这哥们对我是真心的啊。我在明政府那边累死累活的干了这么多年,别说皇后了,宫女也没落下一个,可见,我在皇太极面前的分量,那是相当重的。重新领略到生活美妙,不想求死的洪承畴改变了主意。皇太极,知道不知道大玉儿到洪承畴这里的事情,知道。可是按一些野史的说法,是皇太极让大玉儿来的,也绝对不是,皇太极即便再想得开,做大事不拘小节,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汉臣,就哭着喊着把自己老婆往里面搭。再说了,光底下人的非议,就能让他没脸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待下去。

这事,应该是大玉儿自己的主意,她行动后,皇太极也明白她要去干什么。皇太极的心情是复杂的,一边是心疼媳妇,一边是自己宏大的计划需要这一次尝试。反正不是自己强迫或者要求媳妇去的,这多少给自己留了一些尊严。所以,他的态度是没有阻拦。

洪承畴正在屋里盘算未来,皇太极趁这个时机又来到了老洪的房间。这一次,老洪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看皇太极进来后,马上跪倒在地,行起了大礼。表示老大你如果真看得起哥们,哥们从此就跟着你混了,上刀山,下火海,二话不说。

皇太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两个聪明人,谁都没有提起大玉儿的事。这事你知我知就算了,这个时间拿出来再说,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刚刚确定下来的关系,因为这件事,很可能还没开始合作,就再次发生转变。老洪要是跟皇太极说,大哥,谢谢你,嫂子不错,我喜欢。恐怕为了面子,皇太极也得马上把老洪办掉。

洪承畴的投降,从历史意义上来说,和吴三桂打开山海关一样,是满清颠覆明政府统治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就在洪承畴认了新老大,拜了堂口的同时。山海关内,明政府还正在为洪承畴同志树立英雄和烈士的形象。

崇祯对于洪承畴的人品很认可,觉得小洪是个好同志。虽然说一不小心吃了败仗,被俘虏了,可是按照他的个性,肯定是宁死不屈,惨遭杀害。备不住已经被人扔锅里炖了吃了。这样的好干部,我们一定要宣传,要学习,要让大家都引以为荣。结果,全国在这个号召下,到处给老洪立牌位,烧香的,摆供的,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都有。

当这个模范形象深入人心时,老洪戏剧性的出现在了两军的战场上。死去的烈士活生生的出现,爱国英雄变成了投敌狗熊。这下对明军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同时也让很多人不再相信国家政府的宣传,进而怀疑政府一切曾经的言论。

高度的御外性和团结性就此被瓦解,烟消云散。心态决定一切,当态度没了,剩余的就好办了,可以说,一个死而复生,形象先红后黑的洪承畴,不夸张地讲,抵的上十万大军的冲击力和杀伤率。作用并不小于当年垓下之战,汉军使用的那四面楚歌。

也就是这件事,给大玉儿带去了思考。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实在也是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虽然说这样的事情有失自己的身份,也难免会被别人非议,可是相比于收获,和给皇太极带来的好处,回报还是巨大的。

B

崇德八年夏,皇太极猝死。原因不是被毒杀,以他在清朝的威望,还没有人敢于那么张狂。何况,当时清政府内部,善于运用这种手段的人还没有出现。大多数都是谁的拳头大谁就说话硬,对阴谋诡计,不太愿意去学习和使用。

皇太极死得到是干脆,弄得高层人士全部措手不及。你死前,好歹留一口气,说明白你想让谁继续当大哥。连个遗嘱都没有,你的位置又具备强大的吸引力。这等于在狼群里丢了一块肉,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眼红。

大玉儿这个时候,势力还很弱,她是皇太极的老婆不假,可是还真不是像洪承畴想的那样,就是皇后,皇太极的皇后,是大玉儿的亲姑姑,大玉儿只是皇太极众多老婆当中的一个,地位不突出,皇太极虽然对她很好,但是这种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外人是看不出端倪的。

也就是说,在皇太极的位置争夺上,大玉儿和她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小朋友,几乎没有机会。

当时最有实力的竞争者,是代善、豪格、多铎和多尔衮。代善、多尔衮、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老牌的势力,经过多年的积累,谁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继承位置似乎名正言顺。这个家伙打仗很勇武,也有不少的拥趸。而且四个人,每个人掌管了八旗兵中两旗的人马。

争夺,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虽然四个人不出来直接竞争,可是只要是商量由谁来掌握社团的事儿,必然引起一场大的震动。出来表示反对意见的,是各人手下的军队,讨论到豪格,两白旗两红旗的士兵坚决抵制,如果豪格继位,老子就不干了,跟我的领导打游击去,另拉山头。说到多尔衮上位,两黄旗立刻拿起收拾好的背包,做出马上就离开,从此不回来的姿态。

反正这事闹来闹去,谁上位都会发生兵变或者哗变,要么就是非战斗减员。这样的损失清政府承担不了,所以这事就成了循环会,没事就开会,开会就吵闹,吵闹就结束,然后休息几天接着开。

大玉儿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态势。四个强势的人,单独来看都有强大的势力,可是正因为四个人都强大,拉到一起,就没有所谓的强弱了,这就需要一个人出来平衡,让四个人之间达成一致,才能搞定这件棘手的事情。这样的话,自己的儿子福临,就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了。福临还小,才四岁,既没有自己的兵马,更没有地盘。对四个派别来说,不形成什么威胁。一个小屁孩当家,当然不会给他们带来麻烦。

而福临的身份也很合适,他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也说得过去。这样,福临上位后虽然可能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地位先抓在手里,可以一步步的慢慢来,不至于让整个大清闹到分崩离析。

这想法不错,可是自己不能去说。自己要求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难免会让其他人猜忌,说不定皇帝没当成,有个心胸狭窄的直接把自己跟儿子做掉。那时候死了也是冤死鬼,还是自己找的。

大玉儿手里的牌不多,可是整理了一下,发现还是有好牌,比如被这件事情吵得心烦意乱的姑姑,皇太极的皇后。还有自己的老相好,曾经郎情妾意的多尔衮。如果能让自己姑姑出面,详细地说下让福临当皇帝的好处,也许这四个人都会琢磨一下这个建议。再有多尔衮当内应,这把牌说不定还真能打成。

大玉儿的姑姑,这位皇后大人,脑子里没啥智慧。跟着皇太极过了这么多年,没事就是享福了。眼前这个局势,差点没把她难为死。四大豪强不管谁想继位,也得问过她的意见,取得她的支持。所以私下里谁也没少到她这里来活动。

长年的甩手掌柜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让她来解决和定夺,就是强按牛头喝水。大玉儿来把自己的意思一说,她连想都没有想,反正谁当老大对她来说无所谓,只要能别天天来烦自己就好,恨不得双手双脚都举起来,表示我全身心的赞成你这个设想。

皇后好搞定,是因为没有野心。可是搞定下一个目标多尔衮,大玉儿就有点发愁。多尔衮是深知道权利好处的人,不然也不可能站出来争夺这个老大。皇太极生前,多尔衮就服皇太极一个人,所以安分守己,攻城略地,老老实实干自己的工作。现在自己服帖的老大死了,其他人还不如自己,我凭什么当你们的手下,辛辛苦苦的卖命却让你们来分享我胜利的果实。

最没把握的,就是如何说服多尔衮,多尔衮不是英王爱德华,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情种。再说中间间隔这么多年没什么联系,你还能指望有人永远站在原处等你?硬着头皮找到了多尔衮,一开口,多尔衮心里就打起了小九九,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啊。

之前,四个老大争夺人都出招试探了几把,结果,就是势均力敌。谁也没有把握胜出。这位置,变得很尴尬,没有人不想要,可是谁都知道,继续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自己去扩大一下自己的领地,多占领点地头来的实惠。

但是你在这个时候走,等于你就放弃了机会,任何一个细小的改变,都可能让情况发生变化。就像个绳子,牢牢的把四个人绑在了原地,不能有丁点的动弹,这时间长了,人吃马喂,哪样不需要花钱。部队弄点给养不是容易的事,更难受的是,这事到现在为止,距离结束像刚开始一样远,没有进展遥遥无期。就是一纯粹的等待戈多。

多尔衮对大玉儿还有没有感情,这个谁都不好肯定或者否定。但大玉儿这个建议,让多尔衮很是心动。对他来说,只要当老大的不是另外三人中的其中一个,那就不构成威胁,实力相当的对手继续实力相当,而老大,只不过是好听的称呼,自己还是在外就是皇帝,不必要顾忌太多。

况且,跟其他几个人相比,自己还有一项占了优势,领先在了起跑线上。按照大玉儿的说法,她应该已经得到了皇后的许诺。除了跟我关系比较近外,代善,多铎,豪格,可不认识大玉儿是谁,一个皇太极的媳妇,在他们心里并不重要。这事,她肯定不能亲自去找另外三个人说,要让皇后去转达她的意思。

那么,我就能趁现在提点要求出来。别看她现在名声不显,真的是她儿子福临当了皇帝,她就是正牌的皇太后。你不是现在需要我的帮助吗。行,我也有条件,那就是我还喜欢你,你得满足我内心里对你的喜欢。到时候不管是结婚,还是别的。我起码能在无损我利益的基础上,得到你的身体。其他大臣什么的一看,我跟皇太后有这种关系,就知道福临上位的时候,我出了多少力气,到时候,声势和地位上,绝对超过其他三个人,等于我走了弯路,最后还是走到了我想要的终点。

多尔衮提出的要求,对大玉儿来说,是事先没想到的。她犹豫了下,马上同意了多尔衮的要求。在儿子和江山的诱惑下,为了能让自己母子过的平安,让目前的大清不分崩离析,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此,大玉儿虽然没有真的和多尔衮发生什么关系,可是等于签订了合同,就等着福临当上有名无实的老大后,就要履行合约。

皇后那边,给大玉儿带来的也是好消息,剩余三个人,其实有着和多尔衮一样的看法。内耗无限期的进行下去,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达成了一致后,大玉儿为了保证儿子以后不会被反悔的人伤害,设计了一个充满了戏剧性的桥段。

老大位置讨论会继续召开。大臣们都被折磨得愁眉苦脸奄奄一息,就差骂娘了。这种场合,精明的大臣根本不会表态,你支持谁,万一最后他不是老大,你的马屁就彻底拍到了马腿上,不但不起作用,还会挨上狠狠的一脚。到时候小鞋一穿,软刀子或者硬刀子临头,哭都来不及。

首先出场的是黄旗的大臣悉尼。这厮和澳大利亚没有任何关系,他其实是受委托,做个引子,才敢站出来说话,身为黄旗大臣,要顶的理所当然是豪格,理由很简单很充分,皇太极有儿子,他死了,就该他儿子上位。表面上看着他是豪格的死党,这话其实里面有圈套。我只说应该皇太极的儿子接班,可没说是哪个儿子,福临上也可以,我也是积极拥护,拥戴新老大有功的。

代善琢磨反正这事已经定了,基本上没我什么事了,以前跟豪格为了争老大,弄得很不和谐,现在不是对手,也依旧可以做朋友。趁这个机会,我打个圆场,修复一下关系也不错,顺杆就爬的代善马上表示,算了,我想了这么多天,我一个当长辈的,跟小辈争也没有啥意思,悉尼说得不错,该皇太极的儿子接班。我觉得豪格能力足够,我赞成。

豪格是个硬汉派,演技不行,剧情提前都知道了。听完代善的话,鼻子都气歪了,你明知道这个接班人我是当不了了,这个时间跑出来支持我了,你早干吗去了,你早这么说,老子还用同意让福临接班,恐怕老大的位置我都暖热了。

不过,场面话还得说,这个老大坚决我是不当了,我年纪小,资历浅,没啥文化,高小毕业,不符合接班人的要求。还是几个叔叔你们商量着来吧,这事我不参与,不玩了。

抢手的东西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意接着。多铎直接表示,这事我也不玩了,我从小就觉得,多尔衮比我厉害得多,也牛B得多,多尔衮多能打啊要接班他来,我表示赞成。

最重要的一幕,就是多尔衮的发言。多尔衮慷慨激昂,表现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这个接班人,其实我也不能干,最适合的人选有,就是福临小朋友啊。我们四个,都是外战型的人才,愿意拼死的打仗,家里的事就教给福临小朋友做主吧,他也是我哥的儿子,虽然年纪小,磨炼几年还是没问题的,符合接班的一应要求。你们谁有意见?

其余三个人翻翻白眼,你用这么入戏吗?我们都提前说好了,导演福临是主角,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四大天王都不出声了,各些大臣能混到现在这个地位,基本的智商还是有的,你们不说反对,谁敢反对,这会出来反对,那就是挑衅全体拳头大,胳膊粗的大爷。

大玉儿的身体还没有奉献出去,就把福临推上了皇位,这个香饽饽到手,马上停滞了许久的战争就开始重新营业。多尔衮看其他三个人都出去抢底盘,夺功劳,发展势力去了,自然也是不甘心落后。

他明白,自己的起点已经和其他三个人不同了。自己和大玉儿的约定,让她最能信任和依靠的人就是自己。所以,福临上位后,一些决定,等于就是大玉儿和大臣们商量。要想自己靠得住,她就要帮自己抢占一些先机,让自己的势力不断的壮大。想到这些,多尔衮就觉得自己的做法是相当的合算,可怜那三个傻瓜,还以为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同一个起点上,茫然不觉事情已经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

C

大玉儿答应多尔衮的条件,成了期货。多尔衮忙于征战,一直没有时间来收回。一直从福临登基,到入驻北京,彻底掌握了整个山海关内的江山,称帝顺治。多尔衮这个时候通过大玉儿的互利行为,也把自己的势力发展成了整个政府内最为强悍的一个。

时机终于成熟,要本钱和利息的时候来了,多尔衮提出了欠债还钱,大玉儿对此表示自己不会赖账。

历史对于这段的记载很多,现在很多书都侧重于相信,为了顺治的皇帝位置,和多尔衮的辅助,大玉儿下嫁多尔衮。皇太后嫁给王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而且,从此后,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就是大玉儿和多尔衮结婚的佐证。

还有鸳鸯蝴蝶派的浪漫考证,那就是这一切跟胁迫没有关系。事实上,大玉儿在嫁给皇太极后,就跟多尔衮眉来眼去,暗通款曲。两个人是真心相爱,无奈被拆散了姻缘,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放弃了能够接替位置的机会,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爱人开心。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江山,选择了跟爱人厮守后半生。

其中最冷僻,也是最让人怀疑的,就是大玉儿和多尔衮有过类似的交易或者协议,但是没有下嫁给多尔衮。两个人有过超出伦理的肉体关系是肯定的,但是因为考虑到皇家的名声,没有敢于明目张胆的你嫁我娶。

鸳鸯蝴蝶派的考证,完全可以排除,那就是一帮爱情幻想主义者的梦呓。事实证明,在皇太极驾崩的时候,满清八旗四都统,兵力实力都差不多,多尔衮是名将,能打,豪格也一点不差,多铎这个人也不手软,代善是个老狐狸,战斗上可能差一点,可是拥有比剩余三个人更为庞大的人际网络。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江山唾手可得?那唾手的困难程度也太复杂了,多尔衮自己敢这么说,只能唾面自干,被人骂个狗血喷头。

排除了浪漫因素,大玉儿是不是下嫁了多尔衮。这个印象,多出自于清朝后期,或者民国时代出版的一些书籍,有正史也有野史,还有小说和演义,经过对这些资料的汇总,可以看出,首先出现这个说法的根本不能算得上是一本史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史家章太炎将南明张煌言的手抄本《张苍水集》排印出版,里边有首诗是这么写的:“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下不得了了,孝庄居住的慈宁宫大婚,还明确地写出了是“太后婚”,就因为这诗,孝庄的名节开始不保了。这张煌言又是什么人呢?他怎么对皇家秘事这么了解?

翻翻史料吧,原来这人和满清是死对头!他是抗清义士!南明鲁王政权的主要成员,他组织的义师和郑成功的大军一样都是东南沿海的主要抗清力量。康熙三年,张煌言抗清失败,他跑到一座小岛上藏了起来,可清军还是不依不饶,硬是扮成和尚上岛把张煌言逮了并处死。

说到这儿,大家都明白了吧,这人和清廷可谓是血海深仇,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仔细分析,张煌言在清军入关以后就一直在南明抗清,他怎么会知道千里之外的北京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有网络、大哥大?再说,即使孝庄结婚,也不会给南明发一张请帖吧。还有,慈宁宫这个建筑比较破旧,顺治十年修葺一新,孝庄才搬进去住了,然而,多尔衮两年前就已经病死了。一朝太后喜气洋洋嫁给一个死了两年的人,还宾客盈门,这不是笑话么!

由此看来这东西不足以为信,这就是根据满族有兄死嫂嫁弟的风俗杜撰的,因为这风俗又恰巧不符合人们思想里传统的礼仪,被当成一种污点来看待,这样去写这段故事等于是一个变相的宣传,意思就是你们看,这些人就连皇太后和王爷,都是龌龊不堪的,我们怎么能被这种人统治。

蒋良骐写了一部书叫做《东华录》,《东华录》里面有一句话,多尔衮有时候到皇宫内院,不分昼夜随时都可以进去,这可以当成多尔衮和大玉儿有特殊的关系的证据倒是很充足,可是偏偏下嫁一事,这个绝对不能当成证据。

不管多尔衮去皇宫内院是办什么事情。进皇宫内院,也不能说明皇太后嫁给他了,嫁给他,他就用不着进皇宫内院了,直接搬到多尔衮家完事了,难道嫁都光明正大的嫁了,还要玩什么两地分居,周末夫妻?

多尔衮这个人,心思很阴沉,大玉儿靠自己的身体给儿子争来了皇位。多尔衮在演戏的时候当众表示过支持福临,可是等到天下大定,自己的势力独大,他就有了反悔的意思。直截了当的干了福临,然后自己当老大,肯定不好对全天下交代,你言而无信,还当什么扛把子,哪个小弟敢跟着你出生入死。

不过,他有着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处处限制福临,顺便抬高自己。多尔衮让福临称自己皇父摄政王,福临和大玉儿忍了,没办法,自己实力比不上多尔衮,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叫就叫吧,叫了也不少块肉,自己的身体都给了,多尔衮口上讨个便宜,更不算什么。

另外,多尔衮还不让福临学习汉字,根本不给他派遣老师,一谈起这个事,多尔衮就表示,福临还小,小孩最大的任务就是玩,拥有个开心的童年比啥都强,学习等他大了再说,没必要现在就给他这么大的压力,减负,一定要减负!

这直接导致了福临到了十二岁,当了六年皇帝,还看不懂汉字的奏折,这情况就限制了你过多的干预政务,不能亲政,权利永远都抓在我的手里。

到了后期,多尔衮越来越不满足,他有一种上当了感觉,感觉自己被大玉儿欺骗了,要不是当初自己的承诺,这个皇帝自己干多好,这种不满和焦虑,让多尔衮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坏,眼看这病恹恹的,就越觉得后悔不已。

有不开眼的大臣跑去拍马,说,哎呀,王爷啊,你身体完全就是为了国家的事累垮的啊。别的不少,你还是多休息吧。你这个人没有别的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敬业了,一点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再这样,我可要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你了。

多尔衮马上就让这个大臣滚,再说,直接发配宁古塔充军去。我不是嫌工作多啊,我是后悔的才落到这个地步的,要是让我当了皇帝,工作再多,我能有这个病吗?你看我是不是龙精虎猛,龙马精神。

死亡的气息,笼罩了多尔衮。看着自己即将不治,他开始想,算了,谁能一辈子说话都算话啊。老子就是想说了不算一次,我现在自己想当皇帝了,你们谁还敢出来阻拦我。他开始准备龙袍,布置搞定大玉儿和顺治,可惜老天不给他这个机会,本来就差的身体,情绪一激动,再加上过度的亢奋和劳累,事没办成,自己先死了。

多尔衮一死,大玉儿的脸终于变了,很快,就传出了多尔衮谋逆的消息,抄家,定罪,一系列批斗接踵而至,顺治是没有这么狠的手腕和手段,可是大玉儿有,跟在皇太极身边那么多年,她学了不少的东西,这么好的机会再不抓住,那就不是当初能在最弱势的时候,找到自己手里可以打的牌,牺牲身体,成全儿子的孝庄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她总算帮儿子把实权抓到了手里,等到顺治能够自己来治理这个国家的时候,孝庄就彻底的放手了,她的目的达到了,她没有什么自己当家作主的野心,她虽然不畏惧这些政治圈里的争斗,但是也绝对不喜欢这种危机四伏的生活。可以说孝庄皇太后到这个时候,已经用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她想要的一切都得到了,唯一不能洗刷的,大概就是她用身体来换取机会的这两次付出。

孝庄想歇着了,可是他这个儿子顺治还真的不够省心。才抓住了实权几年,生活里就闯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董小宛。

董小宛,既董鄂妃,顺治的最爱。富有传奇性的女子。顺治之前没有实权的时候,一切都要听从多尔衮的摆布,也是危险里打滚,随时都处于悬崖边上。连他的婚姻,也有多尔衮插手的痕迹,多尔衮一死,对皇后他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和蒙或清的女人相比,董小宛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情。这是个江南女子,而且知书达理,三从四德。虽然刚进宫的时候,对顺治很是抗拒,可是顺治对他的体贴、关心、照顾和直白的表达,慢慢地征服了她的心,得到了美女的青睐。顺治觉得,最重要的事就是能跟董小宛在一起,其他事情都是狗屁。

这在群臣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入关以后,清要求大臣学习汉字,学习儒家,吸收传统的文化,可是在这群大臣的心目里,满汉还是有别的,作为战争的胜利者,老大你弄个汉族美女玩玩无可厚非,可是你怎么能跟她产生真挚的爱情呢?

孝庄,对顺治也很不满意。她的不满在于,你的权力刚刚到手,还不稳固,你不趁这个机会干点正事,每天都腻歪在一个女人身边。万一再出几个跟多尔衮似的野心家,我看你将来怎么应付。

她的考虑不可谓不长远不周全,事实在随后若干年里,证明了野心家是永远都有的,比如顺治比较倚重的大臣,鳌拜,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康熙初期,鳌拜不是也学了一把多尔衮,差点想颠覆政权,来一次改朝换代吗。

为了大局考虑,孝庄不得不出面警告顺治,你不要跟董小宛每天都在一起粘粘糊糊的,注意点影响。福临对于自己的妈,还是尊重和畏惧的,接到警告后,也略微有了一些收敛。不过,勉强的控制,始终抵消不了董小宛和他之间的情谊。孝庄顿时察觉出,董小宛是个巨大的威胁,要想让儿子回心转意,就必须处理好董小宛这个祸害。

怕引起儿子的过激反应,孝庄采取的是冷暴力的手段,先是降低了董小宛在后宫内的生活标准,然后逐渐的更换了一群刺头仆人,到董小宛那里服务。顺治在的时候,这些刺头每个都是劳动标兵,乖巧听话,顺治一走,这些人马上从奴隶到将军,变得横眉立眼,好像董小宛是自己这些人的下人。

江南长大的董小宛本身就对北京的气候水土不服。再遇到这些偷工减料的大爷,生活上得不到周全的照顾,身体柔弱的她不得病才怪。太医也早就得到了孝庄的指示,不要全心全意的施展自己的医术,否则你的铁饭碗就没了。不算太大的毛病,经过太医一看二慢三通过的治疗,抓药的时候也不尽心,这个多一点,那个少一点,吃不成个暴毙就算是完成使命,几个因素一结合,这个病是越看越重,越来越奇怪。普通的感冒都整成了癌症一样的绝症,到了最后,即便让太医全心全意为小宛服务,治不好就全部砍头,太医也没有那个治病救人的能力了。

顺治在董小宛弥留期,几乎荒废了所有的朝政,别说孝庄了,就是皇太极从墓地蹦出来说点什么,他也照样不管不顾。爱情这玩意,不是万能的,顺治的存在可能会给董小宛带来一点内心的安慰,但那不是神仙一把抓,不会说爱情一来,立刻活蹦乱跳,健康活泼。

董小宛的死,被历史算在了孝庄的账面上。和她两次献出自己的身体纠缠在一起,成就了她的恶名。人们认为,你孝庄能为了洪承畴,给皇太极戴绿帽子,为了福临,加上你和多尔衮以前有点小感情,你跟多尔衮也能睡在一起。你儿子宠爱个董小宛,你就下毒手软刀子逼死了她,你这个人非但淫荡,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就连心肠也很恶毒,是个不折不扣没救的女人。

心上人死了,顺治精神受到了刺激,连气带郁闷,也患上了疾病。他召集了几个铁杆大臣开了一个疑似交代后事的会后,这个人就神秘的失踪了,有的说是相思成灾,因此而死,有的说是看破红尘,又不能因此对自己的老妈下手,干脆一生气,出家当和尚去了。

不管关于这桩悬案的真实内幕到底是怎么样的,反正顺治时代是结束了。孝庄费了半天的劲,搭上了自己的名声,就换来了这么一个结局。她很无语,也很无奈。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顺治留下的这些孩子的身上,希望能出现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担起这个烂摊子来,让自己的努力不至于白费。

D

侯宝林曾经有个相声,叫论年号。说的是清朝十二帝各自的年号,拿过来现场砸挂,诙谐幽默。

清朝最杰出的皇帝,康熙,被侯宝林说是吃糠拉稀。这话说的有点不符合事实。可是,这个因为出过天花,而最终被选定的7岁孩子,登上皇位后,在亲政之前,还真是有吃糠拉稀的危险。

孝庄不想过多的干涉政事,怕自己的干涉,让玄烨对自己产生依赖。所以,辅助玄烨的,是顺治留下来的四个顾命大臣。前面我们提到的野心家鳌拜,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四个大臣里,鳌拜是比较年轻的,也是军方的代表。他孔武有力,有一身出色的本领,连多尔衮这样的悍人都称赞过鳌拜,还说他是满洲第一勇士。

鳌拜谁也不服,就服多尔衮。以前,他就是多尔衮的部下。多尔衮死后,鳌拜安生了一段时间,他对孝庄有一丝的恐惧,多尔衮这样的牛人,都被她连算计带耗时间耗死了,这个女人不寻常。我还是老实的观察一下形势吧。

顺治当头后,对鳌拜还是不错的。他有能力,也有本领,所以很多事情都放心地交给鳌拜去做,鳌拜觉得这样也挺满足。多尔衮死了,新老大也对我很照顾,况且孝庄我惹不起,干脆还是老老实实的做我的清官这样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好了。

玄烨当了老大后,天资再好,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政局上的事,完全就交到了鳌拜等四个人的手里。鳌拜的权力欲望,在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后膨胀了。他忽然明白了多尔衮为什么一直到死都念念不忘的想当皇帝,现在看来,当皇帝真是好爽。

这个想法,被他一直压制在心里,直到四人组里面最德高望重的索尼有了重病。这下没人压制在鳌拜的头上,让他有了胆量。电器兄重病后,等于同时折损了孝庄的控制力,孝庄看着四人组一直干得不错,就真的养花遛鸟,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鳌拜尝试着嚣张了一下,发现没人敢跟自己叫板。就又嚣张了一下,屡次嚣张的结果,就是大臣里有人开始依附于他,他成了朝中绝对的权威。权力带来的自我膨胀,让鳌拜成了大哥大,有什么事情他就直接受理,根本不问玄烨的意见。

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独霸的目的,鳌拜开始想办法找岔陷害另外两个大臣。在弄了个圈地案后,一举和其党羽把另外两个大臣拿下,在请求玄烨下旨杀掉两个大臣的意见上,玄烨表示自己要考虑考虑,鳌拜觉得小屁孩你实在太麻烦了,干脆自己拿了笔墨,下了道圣旨,拿出去直接把自己要杀的人砍了头。

最后硕果仅存的顾命哥,就只有鳌拜一个人。靠着这个金字招牌,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鳌拜做主。他还继承了多尔衮的光荣传统,也不让玄烨有学习汉字以及其他知识的机会,有老师讲课,他就派人捣乱,最终玄烨还是在外面找了个老师,隐藏在索额图家里,每天去学习,才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系统的认知。

对于鳌拜,玄烨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看不习惯。他想要孝庄做主,干脆把这个老家伙砍掉算了。孝庄没有同意玄烨的意见,她知道,玄烨因为年纪的原因实在是过于欠考虑了,要想动鳌拜,起码玄烨要慢慢地建立自己的势力,有了和鳌拜抗衡,以及干掉鳌拜后,有人协助处理政事,才能对鳌拜正式开刀。

接下来的历史,为人所熟知,玄烨十六岁亲政,正是因为干掉了鳌拜。除了他发展出的自己的心腹之外,孝庄在这件事情上给了玄烨不小的帮助。她手里还握着一张底牌,那就是在京郊处的八旗兵营,那里的老将们,都听从孝庄的指挥,只需要一个令牌就可以前来勤王。

玄烨正式可以称之为康熙皇帝后。一直对孝庄太后很恭敬。他从一个孩子到一代明君的成长,完全是在孝庄的帮助和引导下完成的。只是,这个经历了清初四朝,又充满争议的女人,实在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袭。在康熙亲政十年后。孝庄就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七十五年的人生。

不管别人对孝庄的看法如何,是好是坏,是公平看待,还是戴着有色眼镜。她的功劳无法抹杀,如果不是孝庄,就不会有顺治乃至康熙。皇太极的大业,也未必能顺利的成就。她是清朝实际上的奠基者之一,被人们称为大清国母。

她身上的污点也同样无法抹杀,人们无法接受她屡次使用自己的身体,降低身价,去做一次次的交易,尽管这些目的可能很伟大,成绩也很杰出,作为一个女人,这点实在是难以洗刷。

孝庄死后,没有被运回沈阳和皇太极合葬。她的下葬,是在她死后三十七年后完成的。

按照清朝的规矩,丧后一年为“小祥”,二年为“大祥”,身份尊贵的人死后要下葬的话,起码要等到小祥之后。

传说。康熙不忍心自己的祖母身葬异乡,就准备将孝庄的灵柩,运回盛景皇太极的墓地里安葬。他要亲自护灵还乡,带着送灵柩的队伍,和一百二十八名杠夫抬的大灵轿浩浩荡荡出发了。

要说这些轿夫都是万中选一的好手,身子骨儿都“刚刚”的,可刚到遵化孝陵大红门前,这装有孝庄棺椁的灵轿就突然变得特别沉,把百十个轿夫压得直冒烟儿,整个轿子也不停地晃荡起来。

接着这一百多个大汉愣是抬不起孝庄的灵轿!主管大臣着慌了,赶忙挥动手中的法鞭,不停吆喝,可是那轿子就是纹丝不动!遇到了灵异事件,大臣自己做不了主,为了推卸责任,解决问题,也得报告给皇帝知道。康熙也感到很纳闷,这么奇怪的现象,估计只有外星人才知道怎么回事,无计可施之下,队伍只能原地休息。

休息的时间,康熙做了个梦,梦到了孝庄,孝庄表示,回盛京实在路太远了,自己不想回去了。皇太极那边,已经有了皇后和宸妃陪伴,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也没有迫切的需求。我就想在北京这边找个地方埋了,这样离你近,我还能总看着你。

要说这话,真有点吓人,谁能想着总被死人惦记着,可是康熙和孝庄的感情不一样,听了这话巴不得这样,马上就命令手下,照最好的陵墓规格给我建造,我不怕花钱就想给我奶奶一个舒适的阴宅。

野史记载,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这个传说,史学家推测,不让自己回沈阳和皇太极合葬,是孝庄本人的意思,也可能是留下的遗言。大概是因为她下嫁了多尔衮,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跟谁葬在一起,才做出了这种无奈的选择。

其实,这推测中关于是孝庄自己的意思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孝庄留下过遗嘱,关于自己的后事,她是如此安排的:

“吾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皇太极已经下葬很久了,自己这么卑微实在是不能够打搅皇太极了;回去还要动皇太极的坟墓,这很不合乎礼仪。第二点原因是为了避免劳师动众,减轻大家的劳役,一位聪慧贤德的太皇太后跃然纸上,第三点和那个托梦的传说相同,说是不忍心离开儿子和孙子。

其实,真正皇帝先死,皇后后亡的合葬多了,从来没有卑不动尊一说,避免劳师动众,减轻徭役,如果是顺治年间,或者康熙初年,倒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可是孝庄身死的时候,康熙亲政十年,海清河堰国库充实,康熙此时还没有放任大臣随意国库借款的毛病,为了皇家的体面,把孝庄的灵柩运回沈阳,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孝庄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她在内心里还没有原谅自己,没有抹去自己两次用身体换取实现目的的帮助留在她心里的隐疾,所以,她宁愿自己孤单的葬在北京,也不愿意去面对哪怕已经死去多年的皇太极。

谁也无法判断,孝庄太后是不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悔,或者到死自己都没有原谅自己。

从她的作为上来看,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人。尽管她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所采取的手段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出格,但这并没有为她带来什么根本上的改变。即便是不去献身洪承畴,孝庄还是皇太极的妻子,还能享受不错的生活。至于大清是不是要困难几倍才能取得相对应的战果,这和她的关系实在不大。

如果她不答应多尔衮的条件,让福临无法继承老大的位置。可是福临的贵族血统也是不会更改的,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多铎还是代善,当上老大后,福临都会有一个贝勒甚至王爷的封赐,足够她和福临平稳地过完余生。

可是,她做出了另外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蒙上了污点,却给了自己丈夫和儿子最大的帮助,这帮助一直持续到了玄烨,让大清真正走向了兴盛,迎来了康乾盛世。只此一点,我们就算不苟同她的做法,也无法不为她的成就而赞叹。这样一个女人,即便身上带着坏的烙印,也足以赢得每个男人的尊重。

这样的女人,难道你真的没想过她值得你去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