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生活在臆想的情境中

一个冬天的傍晚,在暴风雪中,一个人骑马来到一个小旅店,颇以经过数小时的飞骑,终于越过一片当风而被大雪掩蔽了一切途经的路标的大平原之后,到达一个居留的所在而感到快慰。店主人来到门前,惊奇地望着客人,并且问他从何而来。此人直指来的方向。店主人于是以一种恐惧和奇异的声气说道:“你可知道你已经骑马越过康斯坦斯湖吗?”客闻此言,立即倒毙于地。

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所谓地理环境是指外界实际的环境;所谓行为环境是指个人心目中的环境。上面这个生动的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两种环境的区别以及它们和个人行为的具体关系。

在此人的心目中,他所飞骑渡过的是一片风雪掩蔽的大平原,这就是他的“行为环境”;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冰雪封严的大湖,这是“地理环境”。他知道这是康斯坦斯湖后,立即惊骇而死。显然,如果他早知道这是一个大湖,他的行为就一定会有所不同。由此而得到的感悟是:我们心目中的环境并不一定是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而是主观上所认为的环境。所以,我们常常生活在一个臆想的情境中。

如果承认我们心目中的环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我们常常生活在一个臆想的情境中,那么就更得承认在看人、看异性时臆想度就更高了。因为人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存在物,因为看异性时夹杂着性的原始本能冲动,包含着这样那样的爱恨情仇……

他(她)虽然与我们近在咫尺,其实我们是在雾里看花。于是中国人就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说法。人性是相通的,无独有偶,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也写道:“爱情是盲目的,恋人都看不见。”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为什么谈恋爱的人喜欢躲在黑暗的地方?

答案:爱情是盲目的。

所谓的盲目不是像盲人一样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而是局部的盲,有选择的盲,片面地看待恋爱的对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见对方的缺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美化对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