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真心谈情说爱的人(所谓坠入爱河的人),不可能有完全清醒的,当然完全清醒也就没有味道了。不仅自己感到没意思,对方也会感到没意思。也正因为如此,爱情才会成为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除了我们在前面已作表述的种种心理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且不会消失的因素就是“性”。性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本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缺失性需要。缺失性的需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生理上将无法获得平衡,心理上也将感受到焦灼与不安;二是这种需要有周而复始的特点。例如我们吃完午饭后的确是饱了,不想再吃了。但到了晚上又饿了,还得再吃。这种需要既与生理有关,又与心理有关。作为一种本能性的冲动,当它与其他心理元素交织在一起,再在环境的催眠作用之下,它的确会表现出一种不顾一切的特征,出现一系列为爱而癫狂的现象。
同样的道理,在婚后,由于“审美疲劳”的出现,对特定对象的性兴趣就会下降,“性趣”的冷却,有助于相对清醒地、客观地认知对方,这时就会觉得对方原来并不怎么样了,进而导致亲密度下降。所以有人认为,婚后五到十年是婚姻的危险期。如果过了这个危险期,爱情将向亲情转变,性的重要性随岁月的流逝而显得重要性降低(不能视为是生理功能下降的原因),互相视对方为亲人,甚至是自己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时产生的就是另一种新的甜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