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互联网是座不设防的城市。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它,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也可以吐露心声,无所顾忌。当催眠师对被催眠者进行催眠时,为了让被催眠者完全信任催眠师,会进行诱导,以使被催眠者认为自己是无条件被爱、被接受的。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被催眠者才会将自己内心压抑的秘密和情感表露出来。可见,无条件的关注和尊重是表达真实自我的一个必要条件。
美国达拉斯“浪漫派对”婚介网络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网上约会网站,仅仅在近两年内利润就翻了一倍。该公司的副总裁特里希麦克得莫特认为,“现代人已经转向新型流动的生活方式,因为人们工作的时间太长,没有很多机会与别人交谈,相当一部分人上网是为了寻求建立某种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人际关系。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谈天说地,谈得好可以‘掏心窝子’,谈得不对路,鼠标一点就走人,完全不用顾及对方的脸面。在虚拟社区里,创造一个从来没有过的生活环境,过一过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由于不用面对彼此,一向含蓄内向的人可以更加大胆热烈地表达爱情。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最公平的交流场所,在这里,相貌、包装、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这些对人与人相处、相爱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统统略去。人们在一个非以貌取人、非以表取人的环境下相互认识,相互了解,互吐衷肠,这是一种绝对的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人因为社会地位、长相、着装而被分出三六九等。《圣经》早有言,当人赤裸裸地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无论是高贵的王子还是街头的贫儿,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人平等,资源共享,这是有些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早有的美梦,可称之为乌托邦。网络的出现让这一不可能的乌托邦成为了现实。
现代社会人的心理压力日益加重,人们渴望宣泄自己的感情,网络恰恰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像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信任的依赖和被催眠的环境的依赖一样,从整体设计上空间比较封闭,有助于帮助来访者放松自己,倾吐心声。现在,人们把对物理空间的依赖转向对网络空间的依赖,希望在那里找到真正的爱的表达和交流,以全身心投入到一种纯粹爱情的状态之中。你瞧,坐在电脑屏幕前,敲着键盘,通过网络,我们好像来到一个良好的避难、攻击、发泄的场所。现实生活离我们愈来愈远,而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城堡近在眼前。
在网上交流时,不会因世俗意义的缺陷而自卑,不存在面谈时可能遇到的尴尬,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将人们的心理空间压缩在键盘和屏幕之间,给人一种传统方式难以提供的亲密感和信任感,给人提供深层交流的机会。在网上的恋人彼此间少了生活的各种磕磕碰碰,多了不少随意和自由,尽享相爱,不受限制。犹如进入了全身心放松的催眠状态,类似于大学校园里的唯美爱情,体会一种远离世俗的高雅氛围。由于缺乏任何实际的接触,恋人们往往只靠网上谈天的直觉和自己希望的形象来描绘、想象对方,潜意识中为对方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特点,像是被催眠之后的意识状态,潜意识中过滤了金钱、容貌、身份、家世等外在条件。这是一种多么“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尽管一直为虚幻所伴随。
再则,“网恋”没有国界、地域的限制。同时又能让人们被压迫的情感既得到宣泄又不暴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有位作家说,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一方面,我们害怕孤独,另一方面我们又借重这种孤独作为自我保护。在网络中,可以两全其美,正因为如此,网络给人以一种无可比拟的归属感。平常的恋爱是双方先见面,看着顺眼就继续交往,这叫由表及里;网恋则是由里及表,网上交流投机了,心灵有了感应才有进一步的发展余地。在这里,无论美丑,都有一样的机会,因此很多宅男宅女们选择了在网上放松,形容这里是最好的情感流露的诺亚方舟。因为它更坦率,更虔诚,也更放松。很多网恋者期望在“网络爱情”的虚幻世界中找到一位理想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将自己从现实的生活压力中解救出来。现实中的恋爱往往不能摆脱恋爱所附加的各种社会因素,而“网恋”可以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各种方式来表达感情,于是,本来我们只有一个生活在其中的真实社会,但网络带来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社会学家称之为“一种社会的裂变”。
然而,就像物理学家说的,绝对光滑的表面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真正一直在匀速运行的铁球,但是在一段特殊的路段或时间内,通过外在的干预是可以匀速直线运动的。绝对完美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被人为地创造出来。网上的恋情不食人间烟火,很美很美,但禁不起现实的摧残。在沉湎于网络之后,人们开始将幻想寄托在网络世界中虚幻的真实人物身上,这种精神寄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乌托邦!不过,人在某些时候,需要进入一种全身放松的催眠状态,来缓解生存的压力。这个虚幻的乌托邦,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饱经风霜的心灵是一种慰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