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网络公司做了一项网恋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网上恋爱成功率仅为0.1%。虽然在网上海誓山盟,磐石不转的爱情似乎坚定,但是从网络真正走向现实生活婚姻的网恋少之又少。“网”事成真,固然不错。但是多数人在网上谈得火热,一旦俩人见了面或者一起生活就对对方大失所望。俗称“见光死”。为什么会有“见光死”呢?为什么“相见”不如“留言”呢?
在网恋中有很多人是受好奇心理的驱使,想试一试网恋的感觉。网上的恋人一般相距遥远,有的处在两个城市甚至两个国家,有的极可能就在隔壁。但由于不知道对方所在,心理距离仍是遥远的。那种心理上的距离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安全感。就像我们所说的,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恋。当催眠师问处在催眠状态下的来访者,当下最想做什么的时候,很多处在现实压力下的来访者选择了远行,与现实所处在的地点拉开距离。很多人在网络的暗箱中爱得热烈,但是一到现实的阳光下就没那么好过了。
小张与女友网恋6年,在这6年间,两人身处不同的城市,互相思念。终于经过种种努力,两人走到了一起。立刻买房结婚,但是婚后没有1个月,两人都说被对方骗了,闹着要离婚。6年的恋情如纸上谈兵,到了真枪实战的时候,连1个月都不能挺住。两个人都令人出乎意料地表示:平时一下班就上网,在网上和你亲密,现在你就在身边,回家还要洗菜做饭,吃的口味又吃不到一块去,把我的生物钟都打乱了,还不如回到网上的时光呢。
有人疑问,人们去恋爱,是因为有所期待,单凭网上的激情对白怎样实实在在地解决网恋者的“生理需求”?
商业社会最大的好处是,你有什么需求,就会有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现在欧美等国家开设了很多视频性爱网站,其内容是为网上的双方提供视频性爱的对象选择。在中国,这样的网络服务也发展迅速。它的构成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电脑+网络+摄像头=视频性爱。这些视频网站非常受欢迎,甚至有的网站还推出了不同的主题,譬如“受虐吧”“姐妹花”等等。视频活动成为欧美国家网速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视频性爱,存在颇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样的网站破坏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在国内有关的采访中报道,现实中有过性爱经历的一位先生,他认为,这就好比去一个地方,可以选择多种交通工具,现实中的性爱和网络中的性爱都是为人类的性活动提供的不同选择,虽然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带来令人愉悦的性高潮,而过程不同也让高潮体验不尽相同。
一位对视频性爱已经轻车熟路的女士说:“很奇怪,现实中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性伴侣同时达到高潮,但是在视频性爱中,我做到了。”中国社会学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说道,对于那些暂无性伴侣的成年人群(如民工)而言,如何进行性的发泄肯定为他们所苦恼,性欲应该以疏导为主,不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问题。因此,尽管此事还存在颇多的争议,但是它的出现就和安全套的发明一样,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恋还是一种低污染、高效能的生态文化和绿色文化。在网络中,人们更加合理地进行爱情资源配置利用,成本低,占用的只是电脑中的内存而不是现实的空间,也不失为一种环保的、低耗能的健康产业。
《心理月刊》上有篇文章说:爱是人类生活中最精致的东西,也最值得追求。精致的东西,自然要依靠稳定的系统才能完成。互联网作为承载爱情的一个新的载体和系统,其中存在很多虚幻的因素,但也不乏靠谱的爱情。有人认为,网恋者的眼里容易出“西施”,但西施养起来也贵,不如留着看看就罢了。一根网线,省去了鸿雁传书、柴米油盐,也是不错的选择。网络这个红娘,看不见、摸不着,却在你身边无处不在,一旦哪天被你遇上了,心理学家建议,一定要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