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之事上,妓女除了更加专业,会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能给男人更好的生理满足之外,她们在思想上、在行为上也更为开放。这可能是令男人最为着迷的。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是一种本能。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作用于本我的结果。“超我”遵循着道德理想原则。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自我遵循着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使每个人都有一个庞大的超我。历史上,一位淑女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就要将它砍掉(今人看来,不是大脑进水了,而是大脑发洪水了)。应当说,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男女们,被异性拉下手应该是很惬意、很舒服的体验,然而庞大的超我是不允许的。于是,我们的本我集体饥饿。人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用在了与本我作斗争上,但是本我的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到了潜意识中。
当男人与妓女在一起时,妓女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风情万种,无所拘谨,恣意所为。他们在一起可以做最“不堪”的动作,可以说最“下流”的语言。这不仅让男人得到生理上的极大满足,更是调动了男人潜意识中压抑已久的那些负面的情绪和特质,那些不被社会规则所接纳的欲望、观念、行为喷薄而出,在心理上释放出压抑已久的本我能量。本我有了一次最充分的张扬机遇,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必为自己的本我感到焦虑。这是何等的痛快!这至少能部分解释一个现象,为何妻妾成群者,甚至拥有后宫三千佳丽的皇帝也要去妓院。
与此相对的是,在旧中国,夫妻在结婚之前互不相识。父母根据双方的家庭条件为子女订婚,一切以理性为标准。双方在掀起了盖头的那一刻才看见未来一辈子的生活搭档。结婚也是履行做子女的义务,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在婚姻中,不一定有爱情可言。很多女人在未出嫁之前对男人一无所知,在结婚时也毫无心理准备,糊里糊涂地上了床,生了一大把孩子。男人往往认为这个女人很好,但就是没有感觉,也提不起激情和兴趣。另外,在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们面前,男人不断得到的提示是要求他上进、积极、宽容等成家立业所需的优良品质。虽然也在一起做爱,但就在这做爱的过程中,也不会忘记“发乎情,止乎礼”的信条。戴着这样的镣铐去做爱,感觉确实不爽。总之,古代的中国夫妻,婚前少了一个恋爱的过程,婚后也缺乏激情的奔放。相反,很多男人在青楼的“坏女人”身上找到了爱情的感觉,因为他们共同遵守的原则是感性,甚至是感官。他们之间,有恋更有爱!于是,历史上歌颂男子与妓女之间爱情的作品数不胜数。而且留下凄美爱情故事的女子,也以妓女居多。
妓女爱上男人的例子也不少,其中也不乏可歌可泣的故事。
著名的法国小说《茶花女》中的主人公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穷的农村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她喜爱茶花,成为红极一时的茶花女。她风流倜傥,与很多社会名流有结交但没有付出过真心。有很多社会名流为她而倾家荡产,身败名裂。阿尔芒与这些社会名流相比,是一个前途未卜的穷青年。但是他在见到玛格丽特第一眼时,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并常到玛格丽特的朋友尼赛特家里听他们讲玛格丽特的事情。玛格丽特却从未给予他过多的关注。其中有这样一幕成为故事的转折:
一天夜晚的宴饮后玛格丽特旧病复发,一个人独自咯血。阿尔芒看见她憔悴的样子深情地握住了她的手,向她表白了。阿尔芒的泪水落在了玛格丽特的手上。
这一刻打动了玛格丽特。她立刻接受了他的示爱。从此她开始为这个年轻人放弃了家产和奢华的生活。后来为了他的前途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名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在被误解中,玛格丽特绝望地死去。一个每月要花费十万法郎、每天数点着奢侈品的女人被阿尔芒的眼泪打动了。阿尔芒的眼泪调动了她的潜意识,从而发现了他们之间潜意识中相容的东西,一场相互的催眠就在这一刻发生了。
她在众人面前强作欢颜,将悲伤压抑在内心。阿尔芒的眼泪激发了她潜意识的力量。潜意识中的爱是非功利、非理性、没有任何交易性质、无私的,也是最真挚的,由潜意识激发的爱情力量也是最强大的。
这样的爱,惊天动地!
这样的爱,刻骨铭心!
这样的爱,人们无法拒绝也不会拒绝。
在这样的爱面前,道德、世俗、理性统统可以抛在一旁。
谁能挡得住这样的诱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