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殉情:爱到非死不可

我要在你最爱我的时候死去

我要在你最爱我的时候死去

当你认为我还美丽

当笑声留在我的嘴唇上

光辉照在我的秀发里

我要在你最爱我的时候死去

而且带到沉寂的床上

你的亲吻——骚动的,不竭的

在我死后给我温暖

我要在你最爱我的时候死去

哦,谁还愿意活下去

直到爱既没有什么可要求

也没有什么可给予?

我要在你最爱我的时候死去

而且永远,永远不看到

这个完美日子的光荣

变成暗淡,或者消失。

——[美]琼森

元代词人元好问,一日游玩于汾河岸边,只见汾河边,芳草萋萋,水鸟争相觅食。一只大雁被猎人宰杀,弃于岸边,大雁的伴侣,在天空中盘旋,哀鸣,久久不肯离去。最后抢地而死,和自己的伴侣死在一起。元好问见此感慨万端,扁毛畜生,尚且如此钟情,便买下两只大雁尸体,筑丘垒石,纪念忠贞不渝的爱情,起名“大雁丘”。随即写下一首词《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来自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两篇文艺作品,它们在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到生死相许。看上去很美!美到人们都不好意思说它们是自杀,而用另一个更美的词,叫殉情。

何谓“殉情”?殉,因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情,是指爱情。殉情就是为了维护或追求爱情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很多爱情都有生死相许的诺言,都有山盟海誓的承诺。爱情除了令人痴迷、抛弃理智之外,还存在令人毁灭的力量。如果说,邪教力量的可怕在于对信徒们造成的催眠效果,使很多人抛弃家庭、自焚、杀人、吞食毒药,在很多现实的故事中,爱情比邪教的自焚,更夸张,更让人汗颜,而且更为普遍。歌曲《江南》中唱道: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

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你走得有多痛痛有多浓,

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

这温柔的唱词迷醉了多少人的心,一时间风靡全国,殉情用死亡来表达爱情的强度和极限。爱和死亡永远是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爱情作为一种极端体验,里面本身就包含着死亡的种子。爱情的迷醉使人渴望永恒,而人世间唯一真正的永恒只有死亡才能带来。所以爱情发展到了极致,与死亡之间就打开了一扇联系的门。

恩格斯这样来定义爱情:“它是男女之间一种强烈至极的情感,在它的驱使下,恋爱双方认为如果无法在一起生活,那么甚至连活着都不再有什么意义。”现代社会,仍有很多“当代生活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02年至2004年底统计的数字表明,中国每年有25万~28万人自杀,并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其中,有85%的自杀者都是为情感所困而导致了轻生。几乎是每所高校都出现过为爱情而跳楼自杀的男生女生。

真的爱到非死不可吗?答案是否定的。

心理学家考证,为爱情而殉情的人并非真的非死不可。研究自杀心理干预的专家发现:有50%的自杀者考虑自杀的事情不足两个小时,就做出了自杀的决定,37%的人仅仅考虑不超过5分钟就做出了自杀行为。如此草率,令人不解也令人心寒。

其他关于自杀的研究也表明,所有的自杀者,在自杀行为发生以后,生命结束前的那一瞬间,他们的感觉都是后悔。有篇荒诞派小说《自杀俱乐部》,文中写道:

这个俱乐部是专为准备自杀的人服务的,它让你在自杀前享受所有的人间快乐。有两个想自杀的青年男女在这里相遇,在享受人间快乐的过程中他们又相爱了。不知不觉之中,他俩都认识到自己自杀的想法很愚蠢并准备放弃自杀的念头而继续活下去。可惜的是,毒气已经放了出来,想不死也不行了。在死亡面前,人生的一切真谛都出现在脑海中,但残酷的现实是:虽然已经大彻大悟,但一切已为时过晚。

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自杀或殉情的行为,社会都不能认同,更不会赞许。因为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在任何一种正宗的宗教教义中,自杀者都不能升入天堂。因为,对生命的不尊重是最大的罪孽。

有一个现象值得研究,大多自杀未遂经抢救恢复正常的人在回忆时都会说:自己当时并非真心想死,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会头脑发“热”到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殉情者在采取殉情的行动时,大脑无一例外地处在一种催眠状态。殉情者的大脑进入了被催眠状态,这种被催眠状态往往和错误观念、文化传统、心理困扰、场景、文化价值观影响有关。让我们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