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男人用下半身思考。
——弗洛伊德
1957年,早已退休多年,已是八十岁高龄的约翰·华生突然接到了美国心理学会的一封来信,信中告知他被授予了一个学会颁发的金奖,因为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耄耋之年的老心理学家十分高兴和激动,感慨万千,然后拒绝了参与学会的颁奖仪式,而是让儿子代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既不是华生谦虚,也不是他想要炒作,纯粹是因为他离开美国心理学界实在太久了,他害怕自己在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会不由自主地痛哭失声。
自从1921年华生被芝加哥大学开除教职后,就几乎与心理学界断绝了往来,投身于广告业,一做就是将近四十年。中间历经空前的经济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回望前尘已是恍如隔世。不过尽管他应得的荣誉姗姗来迟,但还好总算是赶得上——在终于再次获得主流心理学界的认可之后的第二年,华生病逝。
作为20世纪中前期心理学的主流学派之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为什么会被逐出心理学圈子,整个后半生与心理学无缘呢?这一切都要从他的一起不怎么光彩的狗血桃色事件说起。
前文里面我们说到过,华生是那种最典型的性情中人,为人处世往往随心所欲,与此同时,作为男人的他总是缺了点纪律观念,这就让他成为故事里那种彻头彻尾的渣男。我们知道华生博士毕业之后就直接在芝加哥大学留校任教,既是芝加哥大学第一位心理学博士,也是最年轻的讲师。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同时又年轻有为的华生很快俘获了许多女学生的芳心,而其中的一个最终成为他的妻子。
他的这位妻子叫玛丽·伊吉斯,来自美国上流社会的一个大家族,她的哥哥后来成为罗斯福内阁的内务部长。据说她对华生一见钟情,甚至发展到在华生监考的考场上公然给他写情书的地步。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温柔漂亮的玛丽小姐很快就如愿和华生坠入了爱河,两人很快结婚,过上了甜蜜的二人世界。
婚后不久的1908年,华生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offer。尽管他对母校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开出的价码实在太高,比如让他来指导一个单独的心理学实验室之类,当然更少不了相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华生最终还是来到霍普金斯大学,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度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一直到1920年,他遇到了自己宿命中的一段孽缘。
当时华生正在进行婴儿的“恐惧实验”,这个实验不但对心理学史有着重要意义,对华生也意味着自己人生转折的开始,因为就是在这个实验里他的助手兼学生后来和他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关系。这位罗莎莉·雷纳姑娘当时年方19岁,不但生得貌美如花而且家世同样十分显赫,父亲经商,叔叔是曾经受命调查过泰坦尼克号事件的联邦参议员。
不知道是因为婚后多年的审美疲劳,还是华生和妻子分居太久过于饥渴,总之两人以研究的名义天天腻在一起,每天做一些用来研究性欲的心理学实验,就像一列出轨的火车不知道要驶向哪一个远方。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女人在丈夫出轨的问题上通常都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于是,华生出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夫人玛丽的耳朵里。为了验证这一点,玛丽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一次去“小三”罗莎莉家赴宴的机会,用精湛的演技得到了到对方闺房休息的机会,并且从书桌上、抽屉里、床单底下搜出了14封情书,全都是自己的丈夫华生写给自己这位学生的。
说起来20世纪初还是很浪漫的时代,无论是教授还是教授的妻子都是一言不合就写情书,而且写了这么多,当然这也许跟他们那个时代还没有QQ、微信、微博等更方便的沟通方式有关。
可惜无论多么精明的女人也都会有犯蠢的时候,尤其是当她还爱着对方时更是如此。玛丽拿到了关键性的物证之后立刻拿去要挟丈夫,要他赶紧离开那个狐狸精回到自己的身边,否则就让他身败名裂。谁知,华生和罗莎莉这次竟然是真爱,说什么也不肯离开。
后面的故事走向变得比较离奇,这14封情书不知怎么到了玛丽的弟弟也就是华生的小舅子手里。这位小舅子非常贪财,他拿着情书去找罗莎莉的商人父亲敲诈,没想到老爷子对华生这个送上门的便宜女婿完全不感冒,让小舅子碰了一鼻子灰。小舅子也是智商情商双商感人的人物,一怒之下把这14封情书一股脑全寄给了华生任教的霍普金斯大学,这下事情变得大条了。
在那个年代,婚外恋和师生恋还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华生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学术权威,他的原配和“小三”又都在政界、商界甚至娱乐界有着一票亲戚朋友,这下子算是闹开了锅,甚至上了当时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最后连罗莎莉的参议员叔叔都受到了些许牵连。最终结果不言而喻,华生和玛丽离婚,被大学扫地出门,也被逐出了心理学这个圈子。
有趣的是华生的第一桩恋情是师生恋,第二桩也是师生恋,用他自己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我们可以说他患上了“路径依赖”(2),一只爱上吃窝边草的兔子。
丢了工作之后的华生曾经过过一段很苦的穷日子,还好罗莎莉和他确实是真爱,两人婚后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后来还生了两个孩子。在心理学老前辈铁钦纳的引荐下,华生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据说年薪能拿到一万美元,比他在大学当教书匠挣得要多得多。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因祸得福。
尽管心理学抛弃了华生,但是华生并没有抛弃心理学。他应该是历史上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广告中的人,甚至还发现了一个“新产品的销售曲线的增长与动物或人的学习曲线的增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理论成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路在广告业中也展示了强大的威力,最后甚至改变了美国广告业的性质。
闲暇时华生还偶尔会做做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甚至跑去给大学生上课。可惜这一切好景也不长,他的第二任妻子罗莎莉就罹患传染病去世了,当时才30岁。华生心灰意冷,把两个孩子送给别人寄养,而且此后再也没有做过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一直到他自己去世为止。
在私生活方面华生毫无疑问是一个“渣男”,但他的学术地位仍然无可动摇,就如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古斯塔夫·伯格曼所说:“我认为虽然在五十年代他不像二三十年代那么受人瞩目,但约翰·华生在本世纪上半叶的心理学思想史上是仅次于弗洛伊德的人物——虽然(两人的思想)相差甚远。他的思想在心理学家中被广泛接受……他不仅是一个实验心理学家,还是系统的思考者和方法论者。尤其是在最后这个领域他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段话就算是盖棺定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