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警惕几种致命男

爱情在前,暴力在后

我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跟着母亲,从来没感受到半点母爱。寄宿学校的三年,她只来看过我两次。对于家,我没有概念,也不存在幻想。

毕业后,我就找了一份工作,和桑虎恋爱了。桑虎比我大一岁,在一家电子市场卖手机。他脾气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可他对我很好,给我买手机,带我出去吃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爱,像找到了心中的“父爱”一样。

同居后,我们经常为了小事吵架。他总是打了一巴掌,骂两句,第二天他又像没事人一样。此后的一年多,不停重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循环。

有几次我都下定决心离开他,可是一想到分手我就有种莫名的恐慌和孤单,就会忘记他对我的伤害,忘记眼角因为他的暴力而留下的疤痕。我一提分手,他就不停地说对不起,并保证再也不打我了,可他根本就做不到。我明知道他说话不算数,最终还是妥协了。

昨天晚上打我打到肋软骨挫伤,我躺在床上每动一下都痛,连呼吸都痛。事情的起因在于我不让他玩网络游戏,把电脑关了。他突然爆发了,不停地骂我贱货,扇了我几巴掌,然后一拳打在我的肋骨上。他身体强壮,我根本没有还手的力量,躲也躲不开。打完以后他走了,我突然有种很绝望的感觉。

我爱上的那个人是会保护我,而他却不停伤害我。我很没有安全感,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才是对我最好的,没有他我又活不下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害怕迟早有一天会被他打死……

男友经常发脾气,对你也非打即骂,这样的行为属于亲密伴侣的暴力问题了。究竟什么是亲密伴侣暴力呢?主要指现在及曾经处于亲密关系的爱人或配偶之间发生的暴力。先来分析为何男友会这样热衷于用武力解决问题。

施暴者:暴力倾向的背后

在亲密伴侣暴力的个案中,施暴者的暴力行为通常是基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男友向你施暴的背后也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你男友的暴力行为一一来进行分析。

1.成长背景:原生家庭中弱小的受害者

在原生家庭中施暴者往往是处于“受害者”角色的。孩提时的他不断遭受暴力的凌辱却无力反抗。在“暴力至上”环境中成长的“受害者”渴望拥有施暴者的威望和控制力来摆脱恐惧与无力感。

一旦通过施暴达到了上述的目的,暴力倾向也就完成了固化的过程,逐渐成为他表达情绪、控制对方、实现某种利益的有效手段。原有的家庭模式不断被复制,用心对待爱人,他们也沿袭了实施暴力的行为模式来显示自己强大,实现对爱人的控制。

2.心理特征: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所有施暴者共同的心理特征。在他凶狠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自卑、脆弱、孤独的心,唯有通过暴怒、打人等方式将自卑带来的无能转嫁到更弱的人身上他们才可以获得片刻平静。

施暴时,内心的恐惧和无力感被类似的情景触发,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施暴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权威。凶残的暴力行为反映了他们内心严重的不安全感、对配偶深深的依恋和害怕被抛弃的心理。他们无法与爱人建立起信任和亲密关系,只有通过伤害爱人来实现自己畸形的爱。

3.行为特征:自控能力较差

施暴者大多反复无常,好斗、易怒、妒忌心强,且自控能力较差。在特定的冲突情景下,感觉到自己被伤害或攻击,极易失去理智出现暴力行为。施暴者曾描述施暴时只觉脑子一片空白。当理性恢复的时候,愧疚感和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一起涌现,让他们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男友成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并从原生家庭中习得“暴力解决冲突”的行为模式。他自控能力较差,一生气就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打得你遍体鳞伤,整天都担惊受怕。

受虐者:徘徊于恐惧暴力和渴望被爱之间

单亲家庭出身,从小就缺乏关爱,母亲的冷漠使你更加渴望父亲这个救难者能把你救出苦海。源自早年对父爱的渴望,你的内心接受了男友的虐爱。

当男友这个施暴者对你进行辱骂和殴打时,你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受害者;当男友道歉了,弥补伤害而不断示好,你又把他当成了情感的救命稻草,相信男友是深爱自己的,你就主动原谅了他。可是,过不多久,他又故态复萌……

于是,你们陷入了“打骂道歉再打骂再道歉”的循环中。你害怕离开他,就再也没有人会爱你了,于是,渴望被爱的你乖乖地待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三大技巧解决亲密伴侣的暴力问题

一次又一次,他伤透了你的心,而你却永远下不了决心去和他分手。在这段爱情长跑中你们不断互相折磨又难舍难分。现在需要你们共同努力,走出暴力阴影。

1.认知领悟疗法祛除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的形成,是先天的倾向与后天习得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改变认知态度后会有所改变。施暴者必须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建立正确、积极的行为模式。

第一,重建自我,走出自卑。接纳愤怒背后真实的自己,接纳并原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请按照其真实的面目来接纳,接纳自己的“内在父母”。原谅他们,也就是原谅你自己。施暴者就是个“纸老虎”。唯有爱的包容能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战胜恐惧。坦诚地和爱人进行交流,说出真实的感觉,并为给其带来的伤害表示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和无助,才能集中力量去战胜自卑,获得心灵成长。

第二,记录情绪日记。通过描述施暴行为时自己的情绪状态,定期进行自我分析。详细记录施暴行为的形式、出现的背景,施暴者的动机,施暴行为持续存在的根源,施暴者人际交往能力缺陷,施暴升级的原因,个人的能力资源,人际和社区支持资源等。识别暴力冲突下的情绪行为模式,分析情绪的由来并学会管理情绪,通过了解其认知偏差及归因特点,对施暴行为进行详尽的评估。

第三,建立新的信念系统,实现行为模式的改变。从施暴者的信念系统入手,改变不良的信念系统,打破“暴力至上”、“我有权利去控制他人”、“我的权威不容挑衅”等错误的负性自动思维,建立新的信念系统。

学习停止暴力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施暴者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每周根据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2.情感沟通训练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通过情感沟通训练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是亲密伴侣暴力治疗的靶点。

第一,协助男友明确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施暴者的依恋模式具有不安全和紊乱的特点,这种依恋关系类型可能与儿童期遭受羞辱或虐待有关,并且这种依恋关系最终可能导致与其亲密爱人出现愤怒情绪反应,向对方施暴的行为。

第二,避免亲密关系暴力的核心冲突。需要了解爱人的内心需求,给予其更多的自尊、自信的心理补偿,相信很多暴力行为是可以被化解和避免的。重视和好后的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让对方知道你不可以忍受暴力。

第三,情感沟通训练。通过训练可以及时了解施暴者的情绪状态,鼓励其学会识别和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通常每周进行一次。协助爱人练习感受他人的情绪反应以达到共情,了解双方情绪的唤起过程和施暴时的愤怒情绪,以及如何宣泄负面情绪。训练中爱人要集中注意力,积极给予回应,多鼓励和肯定对方。

第四,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安全的依恋关系会减少负面情绪反应,有助于恋人间的情感互动。

3.情景应对管理,积极应对不良刺激

施暴者在每一次冲动行为的情境下都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抓住机会就可实现改善自我、克服暴力的目的。

第一,合理表达自我,定期减压。遭受暴力时不应忍气吞声,否则会纵容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定期和爱人谈论关于暴力事件的感受。表达时,需要注意场合、时机和对方的情绪状态。

第二,学会进行情景应对管理,阻止爱人间的愤怒情绪升级。容易触发施暴的情景一般有五种:控制感消失、被忽略、被嘲笑、被攻击和内疚状态等。

上述的情景下,注意与其保持距离,避免挖苦或讽剌。

第三,冲突解决策略训练。认识应激源,加强积极的应付方式,学会一定的放松技巧是相当有必要的。加强互助性的家庭互动,避免情景状态下冲突事件的发生和升级。

要想战胜暴力倾向,恢复幸福生活,需要你们这对“苦命鸳鸯”再拿出一些勇气,去面对彼此内心的伤痛。只有战胜了自我,你们的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步入甜蜜和谐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