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属钢的

传统社会认为,男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刚强。这成为衡量一个男人是否成熟、出色的重要标准。如果哪个男人被确认为软弱,连他自己都会觉得给男性世界丢脸。然而,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男人其实比女人脆弱。从生理上说,生命之始,男性死亡率远高于女性,国际公认,理想的出生性别比为100个女婴相对于105至107个男婴,这样才能保证成年男女的比例平衡;生命之终,男性比女性平均早3~5年告别世界;生命之间,男性患多种疾病的比率均远远高于女性。从心理上说,男人刚而脆,女人柔而韧,男人易折,遇重大打击远不如女人承受力强。

男人钢性的形成

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诸多男人比女人刚强的证据,均是在“刚强神话”这一文化因素下造就的,而非物种呈现的自然状态。男人从出生那天起便被告知刚强的男孩儿应该摆弄玩具车和玩具枪,柔弱的女孩儿才去抱洋娃娃,这种教化从家庭进入学校,直到社会。男性的柔弱气质受到排斥与压抑,女性的刚强品格因为受轻视而萎缩。文化的塑造改变着物种,只有人类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刚强神话”早在人类远古时期便开始出现,是人类当时生存的一种需要与手段。面对蛮荒的自然界,人类需要刚强与之对抗,而女人们因为生育与哺乳被束缚在家中,外出捕猎的工作便主要落在男人身上。男人的社会分工使他们必须培养刚强,而女人的责任则要求她们必须柔弱、细腻,这样才适合面对新生的婴儿。女人的生育职能最终导致她们直到今天,在几乎所有方面,仍远未取得与男子相同的待遇。

人类一步步地征服或破坏自然到今天,男人刚强的神话便也一步未放松地紧跟着,以至于今天的人类已经普遍奉持这一论点为真理,视其为先天的生理决定。事实上,如果一男一女从出生后接受同样的教育,进行同样的身体与精神锻炼,谁表现得更刚强绝对会令传统社会大吃一惊。

男人钢性的发展

男人为了使自己符合“刚强”这一性别标准,从幼年期便开始了种种激烈的生存角逐,要成为所谓社会与人生的强者,而我们已经看到,强者的产生总是以对弱者的残酷打击为代价的。男人有泪往肚子里咽,绝不能“轻弹”;男人遇到困难独自解决不向他人求助;男人习惯于有病不就医,带病工作这种杀鸡取卵的愚蠢行为大受敬重;肉体再大的痛苦也不能喊出声,精神再大的伤创也要默默挺着,按着现代健康的标准,以上种种表现都在塑造着肉体与心理的双重病态。男人仿佛不是人了,而是特殊材料造就的机器。那些先天素质脆弱的男人,为了使自己更像个“男人”,不得不盲目攀比着刚强,使他们的生存变成一种被动的悲剧。

男人钢性的利弊

两性平权理想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便是:个体差异远远大于性别差异。也就是说,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间的不同,要比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的不同为甚。男人刚强的论调,抹煞了个体差异,成为对未能进入刚强模式的男人的一种毒害。

强调一种性别刚强,便也否定了另一种性别具有同样的属性。刚强神话害男人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女人的轻视。如果不打倒男人刚强的神话,女人哪里又能够真正走出从属于男人的地位呢?女人对刚强男人的向往,归根到底是一种弱者心态,想靠到别人厚实肩膀上的女人,终究会悲叹自己是一棵无根的青藤。

男人钢性的表现

一般来说,男人的钢性在为人处世中会很受人钦佩,但是太过刚直了,则会走向反面,变成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事实上,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一点钢性,那就会被他人瞧不起,只是任何事都不可太过,太过则会走向相反的方向。男人表现自己的钢性,并不是要男人去追求那些无益的个人“胜利”,而是要学会避让一些小事,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自己的钢性品质。如果不是这样,只是一味地刚强蛮干,最终会引起他人的厌恶,并有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上碰得头破血流。

男人的钢性标签

男人的钢性是男人的性格标签之一,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称之为男人的坚韧。坚韧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就是人的傲然风骨及其品质。男人一向强调“大丈夫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男人们,尤其是英雄的男人们,无一不是显示出了他身上的那种坚韧的性格特征,如周润发的冷峻中充满温柔,周星驰嬉笑怒骂中的刚直不屈,陈道明的深沉中不乏激情,等等,无一不是将男人的性格近乎完美地钢性化了,这就给了人们一个暗示:男人要成大事,没有坚韧是绝对不行的。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坚韧的性格虽然可以让男人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但是沉着这种力量所延伸的是一种“死不回头”的“玩命”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成就一个男人,同样也可以摧毁一个男人,而且摧毁的程度远远大于成就的程度。男人都希望干出一番惊天伟业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却往往会因此而撞得头破血流。今天的社会无疑已经进入一个浮躁的社会时期,处在这样一个时期的男人,如果仍然盲目地坚持自己的钢性,那结果往往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所以,钢性的男人,必须记住一句话: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