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
我现在觉得,一个小气的男人是最最乏味的人。是我庸俗吗?我们的很多纠纷都缘于钱。
我和他已经同居一年多了,最初在一起的日子还算幸福。他做得一手好菜,第一次在我们爱的小屋做饭时我真的很感动。我把玫瑰插进餐桌上的花瓶里,点上两根大蜡烛,打开音响,拍拍手:“烛光晚餐开始了!”一回头,看见他低头吹灭了一根蜡烛,他这样解释,“一根就够了,不要浪费。”
同居后不久,聊到工资收入,我告诉他我有两万元存款,然后笑着问他,“你呢?”他头也不抬,“我没多少存款,有几万说好给家里买房的。”“你父母的家。”我纠正他,心里却一沉。
我们常常像那些恩爱夫妻一样一块去买菜,可在超市收银台前,他永远站在我身后,付钱的永远是我。有时我想,如果我坚持不掏钱,他总会付的吧?后来我宁肯自己一个人去买菜。他那副等我买单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他的工资没我高,我说不出让他分担的话,但他这种理所应当归我负担的态度实在让我失望。
还有一次,我联系了一家私人公司装卫星天线,因为公司不能请假,我就把3000元交给他,要他结账。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视看到那么多频道,我高兴极了,问他多少钱?“2500元。”他不再说话,坐在那里翻着报纸。我鼓起勇气问:“那,还剩500元?”他惊讶地抬起头,说:“你还要?”我沉默了一会,艰难地点了点头。他把500元还给我,很不高兴地说:“那我为工人买盒饭,还花了十几元!”
这样的事,在我们短暂的同居生活中却是数不胜数。前几天他正式向我求婚,我却犹豫了。我觉得我们的爱情已经在这些事里一点点消失了。
我有个女朋友对我说,男人钱多不多不重要,舍不舍得给你花才重要。我不知道,是我太小气、太看重钱了,还是他真的不够爱我?
嘉儿:
19世纪初,法国的征婚启事常常这样写道:一个职员“为了添置必要的工具”;一个工人觅“有一万法郎嫁妆的女人”;一位“思想开明”的先生,觅“年轻少女或寡妇,有良好的葡萄园和葡萄酒酿造许可证”;得过勋章的青年军官,要价可以更高,觅“年纪二十至二十五岁、嫁妆四至五万法郎的终身伴侣”;还有一位男士,觅“一位希望找到能干的女婿、可以辅助和继承祖业的岳父”……你的男友,我想他应该出生得更早些,而且不是在中国。
也许有人会说,“爱的时候什么都不该计较”,但我总觉得,说这话的人往往自己“一穷二白”,自然没什么可计较的。而事实上,钱在成熟男女双方的心中占据的往往是中心位置。钱是钱,爱是爱。他不肯把钱用在你们的小家,你也不会把自己的工资存款交给他,只是百步和五十步之差。在我看来,今天的社会,钱已经成了男女双方(包括同居和已婚)不和的真正原因,只是好面子的中国人,不愿意在分手时明说罢了。
作为女性,我很支持你女朋友的观点。金钱虽然与爱情无关,但在很多男人的心里,金钱是一个沉重的砝码,代表着他的事业、自信和很多无形的东西。男人常常会以投入金钱的多寡来量化他对一个女人的感情。
当然也有例外,我有个事业有成的异性朋友认为,男人付出金钱和女人付出感情是一回事。他觉得给女人花钱是件很丢脸的事情,说明自己没有魅力。钱是他付出感情的标志,也是感情的试金石。如果和他交往的女人不花他一分钱,他才有安全感,觉得这是真爱。当然了,他到现在仍是单身,虽然挂着个“黄金王老五”的头衔。不过好像你的男友钱赚得还没有你多,当不属此类。
那么是他不够爱你?可他偏偏又向你提出结婚(男人决定结婚,往往经过反复斟酌)。这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他觉得你是一个很合适的结婚对象,合适到可以负担他的日常开销。如果你足够“贤惠”的话,婚后你还可以把存款通通拿出来交给他,帮他家早日买房,反正你赚得比他多。他对你,从一开始,就没有半点责任感。
如果你对他还抱有希望,你可以跟他提出,在结婚前,先试试“夫妻AA制”。
80年代初,这种制度在西方十分盛行。所谓夫妻AA制,是指一种新的家庭经济承担模式,夫妻在购房费用、生活费用、子女教育费用等开支上分摊负责。你们还没结婚,可以先从个人消费自理做起。同居期间的开支按双方薪水的一定比例共同负担。一起定期算帐,根据各人的加薪和奖金调整。如果你用自己的钱给家里买了必需品,就凭发票在“公款”中报销。如果他一个人买了他喜欢的东西,你也可以选择,你喜欢,就付一半价格,这件东西就是你们的。否则,就是他一个人的。
如果他连这点都不愿合作,那么建议你,趁早分手省事,免得日后人财两空。
走走
爱情其实需要剥离,剥到后来可能是很小的一个核,大量的都是它的附着物。没有物质保证,爱情变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