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亚历山大和斯泰拉二位科学家展开了一个有关孩子性格的,历时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研究项目。他们的研究总结出了大量有关孩子性格的信息,包括性格的稳定性、性格形成的根源、不同的抚养方式对于孩子性格的影响等。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性格起步于孩童阶段,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而重点在于你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并给予其足够的爱。
性情由底层脑边缘系统决定,因此性情几乎是天生的;但性格是由高层脑边缘系统,即不断发育的大脑额叶决定,因此具备可塑性。大脑额叶受到不断的情感经历影响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大脑额叶前神经刚开始形成并以极快地速度发育,这个发育过程一直持续到少儿时期。
由于孩子的情感经历主要是与身边的抚养者相关,因此对孩子脑边缘系统发育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她)身边的抚养者,抚养者与孩子的任何一种互动,包括一个游戏、一句话、一个微笑等都是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到少儿时期结束时,孩子整个脑边缘系统也基本发育成熟,性格也趋于稳定。
了解了性情和性格的有关研究成果之后,妈妈应该在孩子处于孩童阶段时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你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妈妈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爱是一种学习过程。
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妈妈要营造情境教他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自己去表达要与不要。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妈妈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品格学习是从典范开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孩子需要品格教育,品格教育是全家一起学习的生活方式。孩子毕竟是看着妈妈的背影长大的,妈妈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无人能取代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直接又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是否要建立一个品格家庭,决定权在妈妈手上!当一个的家庭成为有品格的家庭,儿女们会从你的举止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从妈妈身上学到的将超过一切知识,一生受用。
1.家庭品格教育常用的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一般家庭中,妈妈管教子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其客观效果而言,有积极的方法,也有消极的方法。积极的方法包括说服、讨论、澄清事实、称赞、行为训练、积极的惩罚、教子女自我控制分辨等;消极的方法包括体罚、伤害身体、引发罪恶感、导致自卑感、挫伤自信心、无理喊叫、呵斥责骂、言词侮辱、威胁等。一般来说,前者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品格发展,而后者则相反。
2.不同年龄阶段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各种方式方法的特性及可能的结果,还要适应孩子的年龄特征、品格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切合教育内容及当时的教育情境。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采用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同一方法,具体运用起来,也应有所区别。
3.妈妈的教育艺术
家庭中的品格教育,主要是妈妈在与子女的互动过程中,对处于某种具体教育情境下的子女进行的教育影响活动,它相对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校德育而言,很明显地具有个别性、情境性和情感性等特点。不同儿童,由于生长环境、年龄特征和个性品质不同,品格发展存在着差异;同一儿童,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育情境和家庭气氛之中,其品格发展的状态、水平和对人对事的认识、态度以及言行举止等也有所不同。因此,妈妈的教育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既要尊重科学,又要讲究艺术。